截至今年,中国香港和内地股市的市值已增加约3万亿美元,沪深300、中证1000自6月以来分别上涨了18%和23%。
自从8月A股站上3800点后,指数至今维持在该点位之上。然而,近期市场波动明显加剧,加之8月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仍偏疲软,因而灵魂拷问重燃——中国真的能走出“慢牛”吗?流动性“水牛”又能持续多久?
“水牛”仍有基础
事实上,这轮牛市之所以被称为“水牛”,是因为史无前例的机构资金开始进场。
保险资金首当其冲,而“国家队”则在今年6月后扮演的角色非常有限,更多是在上半年起到“托底”的作用。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最新统计,过去一年,保险资金对股票的直接投资金额激增了约10000亿元,其中2025年内增长了超6400亿元。相关分析显示,考虑到保险资金的投向限制,上述资金主要投向应是A股市场。今年以来,国内保险公司的股票持仓增加了26%(持仓比例提升1.2个百分点)。
高盛表示,假设保险公司和养老金的股票直接配置比例从目前的8%分别提高到投资组合法定上限30%,估算其股票持有规模可能分别增至12万亿元和3万亿元。
包括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主要投资于股票和债券)在内的内地公募基金,在过去几个月迅速提高了股票持仓比例,其投资组合中的现金比例已降至5年低点。
内地私募基金(即国内对冲基金)对股市的参与度也相当高,其总资产管理规模(不含固定收益的)已从2024年9月的5万亿元增至目前的5.9万亿元。
个人投资者今年一直对牛市将信将疑,但数据也显示,近期“存款搬家”迹象已经出现。申万指出,8月金融数据中最明显的变化体现为“存款搬家”,居民存款连续两个月超季节性下行,以及非银存款的再度多增。
局部主题引发外资兴趣
即使是近年来对中国股市十分不感冒的外资,尤其是北美的长线外资,近期都开始展现出对中国股市的兴趣。部分数据仍清晰显示,外资对中国股市(尤其是A股)的参与度已升至周期高点。
例如,高盛机构经纪业务数据显示,8月全球对冲基金对A股的1个月总流入规模创下近年来新高;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持仓量升至8个季度以来的高点;作为北向资金代理指标的北向交易额也创下历史新高。
在香港市场,今年以来已完成逾60宗IPO,其中外资基石投资者的占比超过了2021年的峰值水平。
尽管房地产、消费和就业数据仍然低迷,但外资之所以展现出兴趣,也是因为中国股市的局部主题开始恢复了“成长性”。
早年中概股吸引美国投资者瞩目,正是因为当年阿里巴巴、拼多多、腾讯等对外资而言是高速成长的主题,这些是他们所需要的。然而,过去几年的监管整顿和价格战,导致这种“成长性”不复存在,直到今年初DeepSeek的出现。
据笔者从华尔街投行人士处了解到,近期例如阿里这类主题的公司引发高度兴趣和买盘,近阶段的累计涨幅高达40%。多家海外投行上调了阿里的预测,这主要由云计算推动,机构对阿里云业务上调了增长预期(预计2026 财年Q2至Q4同比增长30%~32%,此前为28%~30%)。
同时,阿里近期推出参数规模超1万亿的Qwen-3-Max-Preview模型,与2025年4月发布的前代模型相比,Qwen3-Next性能提升10倍,构建成本降低至原来的1/10。因而,机构认为其最新的人工智能全套产品将带动毛利率提升。
这也意味着,阿里不再是一个深陷价格战并亏损的电商企业,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热点赛道的云业务企业。尽管二季度总营收同比仅增长2%,低于市场预期,但阿里股价的表现和暴跌的美团南辕北辙,因为市场聚焦的是阿里云智能收入增长26%至334亿元,为三年最快增速,AI相关产品收入占外部收入比重已超20%。
阿里只是众多例子之一。前几周,外媒报道,中国云服务超大规模企业在自研推理专用芯片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云业务增长不再单纯依赖国外芯片供应,可支持更广泛的AI推理任务。与此同时,有消息称英伟达已要求供应商暂停生产H20AI芯片,推升了国产自主的预期,也带动了一系列中国相关企业股价攀升。
例如,百度近期的涨幅也颇为惊人,百度突然将“昆仑芯片”推上聚光灯之际,估值却处于最低水平。即使现在估值迅速赶上,对冲基金认为做空也变得很难,除非出现重大调整;腾讯则向来是“优等生”,本季度财报表现极佳,仍然能看到多重变现的潜力,是为数不多能提供盈利能见度的平台之一。外资认为,腾讯的投资价值几乎没有争议,市场唯一的问题是:谁会是新增买家?
整体而言,相较于估值颇高的美国科技股,中国科技股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叠加美国开始降息的背景,资金将流入新兴市场,而如今人民币坚挺,或会有快钱进入中国。
笔者此前就提及,每一轮牛市都有一条主线,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此轮牛市的主线都是科技,确切而言就是AI,而这一主题仍将继续驱动全球市场。
经济数据仍待修复
众多散户对此轮牛市将信将疑,也是因为经济数据较为疲软,导致体感欠佳。
最近公布的8月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幅度超出市场预期,房地产市场进一步低迷。在销售端,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14%,销售面积同比下降 10.6%;在建设端,8月房屋竣工面积同比下降21%(7月为下降29%),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0%(7月为下降1.4%)。
高频数据显示,近几周二手房挂牌价下跌、挂牌量高企。投行预计,未来几个月房地产销售同比降幅或将进一步扩大。
从消费数据来看,受补贴发放放缓及以旧换新政策效果减退影响,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降至3.4%,为9个月以来最低。
同时,出口增速放缓及去库存压力对工业生产和资本支出形成拖累。
也正因如此,机构预计,四季度政策刺激措施或重新加码。例如,摩根士丹利中国经济团队预计,2025年9月底至第四季度初,中国将推出规模为为5000亿元的额外刺激计划,内容包括:增加基建投资资金、适度支持消费,以及通过准财政工具缓解地方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应付款项。
不过,即使是美国股市也不完全代表美国经济。就标普500而言,该指数市值的三分之一是科技公司,这些公司约50%的收入来自海外,实际上受益于美元贬值。就A股而言,处于下行周期的房地产、传统消费板块的疲软已经被投资者定价,如今视线和资金转向了例如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新消费等具有长期竞争力和可持续盈利能力的企业。
高盛认为,由流动性驱动、估值带动的股市繁荣并非中国独有。在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不含中国)的前十大股市(其市值占全球总市值的90%以上)中,有8个市场以本币计价的股价目前接近历史高点,且估值也接近各自估值区间的上限。而海外中资股市场和A股市场,较2021年创下的历史高点分别低36%和22%。
在过去几年里,全球股市上涨的主要推动力实际上是“流动性”,而非周期性宏观经济基本面或实际企业盈利,而中国或许是这场全球“流动性盛宴”的后来者。
就当前而言,散户情绪指标显示,目前虽然存在一定的盘整风险,但几乎没有出现反转的风险。市场反转很少来自估值过度,而更多来自政策冲击,尤其是突然的流动性收紧或监管变化。
不过,近期政策转向或大幅收紧的风险较低。目前,机构仍普遍看好AI、反内卷、股东回报等相关主题的机会。
No.6548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 Irene zhou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文不投成投资建议。
开白名单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