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企业家杂志 (ID:iceo-com-cn),作者:李晓天
“85后”的穆旸,迄今为止几乎全部的职业生涯都是在阿里巴巴度过的。
大四加入阿里实习,毕业后转正加入阿里学院(阿里巴巴曾推出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平台”),再到电商、优酷等,最后加入阿里体育(现橙狮体育),并在2021年接棒了CEO。把这家当时“余粮有限”的公司盘活成年营收超10亿元,穆旸的每一步都是从未知到“最好的选择”。
穆旸习惯性地用“最好的选择”来解释每一个决策,大到2020年橙狮体育大规模开展线上业务,小到要不要给自己放一个“情绪假”,他都有自己的标准。
接管橙狮体育的这几年,他在不得已时会给自己放半天假,实在无解的人际关系和难以推进的问题都曾让他“躲起来”过。这时他会下载一个手机游戏,狠狠玩上半天再卸载掉,或者去打个球出出汗。
他告诉记者,“错”和“误”是两件事,人可以犯错,但是“失误”却难以原谅,“你作为公司一号位,一个失误就可能导致大伙跟你一起辛苦工作了半年的成果付之东流。”穆旸说。
橙狮体育很多会议室的桌上都摆了两块牌子——上面总结了两座因经营不善闭馆的体育中心核心运营问题的反思,从项目关键节点到亏损原因分析和经验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他要求团队时刻提醒自己同样的问题坚决不能再犯。
体育业务在阿里巴巴内部的定位是经历过转换的。2015年阿里体育乘着“46号文(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东风而来,这跟众多背靠“大树”创业的同行一样,都想在体育赛道大干一场。
然而到了2019年穆旸加入橙狮体育时,外部环境已发生很大变化,体育业务在阿里巴巴生态内的优先级变得不那么高。一开始以为只待半年的他,都没想到自己能在这里一待就是6年,更没想到有一天竟然成了这家公司的掌门人。
如今,橙狮体育已走过了10年,今年团队交出了8个月“月入1亿”的成绩单,这在体育行业已十分难得。穆旸却仍有自己的担忧,他在内部信中写道:10年来行业里消亡的明星公司数不胜数,橙狮体育会不会是下一个?
为此他大力推进“体育+AI”,正是担心自己会因为判断失误错过AI浪潮。他也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当下国内体育公司的尽头都是“卖衣服”,做不到海外那样靠顶级赛事IP赢得品牌力和商业价值。
他仍然期待“下一个10年”,尽管目前体育在更聚焦主业的阿里巴巴内部似乎还是“边缘业务”,但他的团队却时刻准备着。
他举了淘宝闪购的例子来说明这种状态,“如果阿里没有饿了么这支队伍,我们很难打外卖这场仗。体育也是如此,如果有一天巨大的风口来到了体育赛道,阿里也有我们这样一支能冲到前面打胜仗的队伍,这是新的10年我们需要积累的能力。”
门外汉
穆旸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走进体育行业。
2008年还在上大学的他参加首届“明日网商大赛”,这项旨在提高大学生电子商务设计与开发水平的赛事吸引了超过3万名大学生报名,穆旸因为排名靠前而获得了在阿里巴巴总部实习的机会。
“当时实习的内容是策划第二届‘明日网商大赛’,除了拿的是实习生工资,干的活和正式员工都一样,整个比赛的策划组织运营就我们几个人。”穆旸说。
公开资料显示,他参与组织的那届大赛共吸引了超过11万人报名,这也让他获得了一个转正机会。穆旸承认自己在选择入职部门时犹豫了,尽管他说再回头看加入阿里学院肯定是“当下最好的选择”,但当时阿里巴巴内部组织架构频繁变化,刚步入职场的他第一年就面临诸多能改变命运的选择。
2009年穆旸入职后负责电子商务在高校的普及,整个部门只有30多个人。当年很多外贸企业老板反馈不会使用阿里巴巴的“中国供应商”产品,续费率偏低。时任阿里巴巴B2B首席执行官的卫哲建议将阿里学院并入上市公司,帮助外贸企业招聘合适的人才,以便更好地使用产品。
“当时也有其他选择,比如去淘宝或者留在集团市场部等,但是因为跟阿里学院的同事有了战斗友谊,所以还是一起去了B2B。我们自嘲,B2B下面一共有4大事业部,其他都是四五千人,我们这只有40个人。”穆旸说。
2015年阿里巴巴收购优酷完成后,于次年成立了“阿里文化娱乐集团”。这个阶段,穆旸先后出任过大优酷事业群家庭娱乐中心总经理、OTT业务总经理,直至2019年。
有段时间他负责天猫魔盒,和团队总结了一套玩转“淘系”流量池的方法论。“淘宝只有在自然流量足够高前提下,投放才能更有效率,所以我们经常向淘宝运营的同事、负责搜索的技术同事请教如何能获得更高的自然流量。”穆旸说。也正是这段工作经验,在橙狮体育大规模转线上业务时,团队能清晰地知道怎样做才能将“淘系”流量价值最大化。
在阿里大文娱任职4年后,没有任何体育从业经验的穆旸被调整到阿里体育,他对体育业务完全没概念,该做什么、怎么做全得看前任留下的交接PPT。
当时他内心认定自己在这个业务上最多半年就会离开。
点击封面订阅全年杂志
入门
“这里每天都有开不完的会。”穆旸这样回忆2019年刚加入橙狮体育时的情景。
那时阿里巴巴有个“大计划”。据媒体报道,7月曾传出它将收购PPTV,并与阿里体育深度整合。当时PPTV手握英超、德甲等顶级赛事版权,据传当时已经开始招聘员工,但最终这项交易的双方没有牵手。
大方向发生了转变,摆在穆旸面前的难题变成了“计划之外还有什么是能做的”。负责场馆业务的他有点蒙,从前做线上业务时动辄上千万元的项目金额,但最初接触线下场馆时,发现这里谈判的租金只有二三十万元。他心想,这点钱有什么好谈的?
他的第一个具体任务是让“阿里体育中心”顺利开业,这距离他加入橙狮体育不足3个月。但他很乐观,因为“前任留下的计划书已经很完善了,只要顺着往下推进就行了”。穆旸说那份计划书做得很漂亮,包括场馆业态布局等,还提到了要在一层引入盒马鲜生。
但在落地过程中,很多内容都无法推进。“我们去跟盒马谈,发现那个场馆根本不具备开盒马的条件,比如前置仓需要多大面积的冷库、卸货区装配区需要怎样的区域,我们都满足不了。”穆旸说。
然而时间不等人,他第一次带同事到未改造的体育中心开会时,相关部门领导当面打趣“又换人了”。穆旸说那是一次令人窘迫的会议,因为公司内部调整等多重原因,开业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被人当面说阿里的效率低,是挺挂不住的”。
除了时间上的要求,这个项目还有一个难点,“政府让我们运营,自然还是希望能有一点特色在里面”。一层修建盒马鲜生的想法彻底无法实施后,穆旸为了这个“特色业态”绞尽脑汁,最终完成了一个由VR虚拟体育构成的“运动乐园”。
现在复盘这个项目,他承认自己为“没经验”交了学费,“如果今天我再来操盘,绝对不会做这样的业态。它是一个客流消耗型的业态,不是一个导流业态,如果这个乐园不开在大型商场里,没有其他配套消费,就没有任何意义,双方都算不过来账。”
但很快,穆旸的主要精力就从线下转到了线上。
改造
2021年,穆旸由橙狮体育COO升任CEO,在此之前他其实已经负责主要业务有一段时间了。
这家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明星公司过得并不好。他刚加入时,公司估值10亿美元,账上还“躺着”A轮融资的资金。但难以通过健康的业务模式带来更多增长和生态联动,这个业务在阿里巴巴体系内变得可有可无。穆旸说自己当时有两个选择:“关门是最简单的,我完全可以放手说看不到盈利希望,建议公司及早止损;第二个选择就是证明自己,看看这件事还有没有机会。”
团队最终选了第二条路,接手时糟糕的经营状况叠加新冠疫情的影响,想让一家体育公司翻盘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他们的解法是先做减法,砍掉短期内判断无法盈利的项目,聚焦能带来收入的业务。
穆旸面前的选择其实并不多,线下场馆无法开门营业,橙狮体育的支柱业务赛事也全面停摆,开展线上业务几乎成了唯一的“活路”,“我们关注到虽然线下运动场景比较萧条,但人们在线上的热情还比较高,包括钉钉那一时期用户数也创了新高,而且我们是一家互联网背景的公司,所以就选择了深耕线上。”
2020年橙狮体育将已经推出的记录跑跳数据的技术进一步打磨,通过手机摄像头识别人体骨骼,做了一系列AI运动的小程序,其中就包括钉钉运动。它们能给俯卧撑和跳绳计数、给平板支撑和开合跳计时,还嵌入了邻居邀请等社交功能。
穆旸说自己此前积累的“流量方法论”对橙狮体育向线上转型的影响至关重要,公司的线上产品因此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极大的曝光。
据媒体报道,目前橙狮体育的线上端,只是在钉钉运动上便已经有超过1亿用户,日活超千万。线上流量的暴涨,使得广告在那段时期成为了支柱型业务。
“2020~2021财年开始,全体同学第一次看到了盈利的希望,所以士气一直比较好,大家都能感知到如果保持这种状况走下去,至少我们能有很多时间去实现理想。”穆旸说。
标准化
但同时他也知道对于体育这样一个传统线下场景为主的赛道来说,开展线上业务不是长久之计。2021年,团队开始重新思考线下业务该如何开展,此时他对线下业务已经有了一些心得,无论是场馆还是赛事。如何实现标准化运营、规范标准化流程,是穆旸最看重的一点。
“你去看盒马在全国的门店,每一家店门口第一排陈列的商品全都是一样的。”穆旸用这个例子直观地表达了自己对“标准化”的概括,他曾数次向盒马鲜生和大润发的同事请教如何在线下实现标准化,最后得出了橙狮体育的基本准则——建立标准化的标准,且这个标准可复制。
“我们的赛事业务有一个办赛手册,以CUBAL(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为例,历任赛事总监都会将每一届的办赛经验和能够查漏补缺的内容记录在册,小到多少人的场馆要买多少箱水、多少地贴,都能清楚地查到。等我们要举办‘浙BA’时,这份手册里90%的内容都能复用,这就是赛事的标准化。”穆旸说。
“场馆的标准化首先体现在服务上,当你预订场馆时一定是使用我们自己的SaaS服务。更重要的是硬件的标准化,比如羽毛球馆的地胶样式、灯光布置,篮球馆的地板铺装,全国都是统一的。”
为了检测标准化合格与否,穆旸经常“暗访”线下场馆,以至于橙狮体育的工作人员打趣现在这个办法已经行不通了,因为“大多数场馆的工作人员都能认出老板了”。他曾在安徽发现一家线下场馆的羽毛球地胶仍是之前运营商留下的,有些地方已经发霉,为此他向场馆负责人大发雷霆,“必须按照统一标准来做,这是底线。”
但他也认为自己为“没经验”交了很多学费,“橙狮在北京回龙观有个场馆,这是我们第一次踏入北方市场,还是个全民健身大馆。当时我们预估这是个毛利很高的项目,至少能够达到毛利率20%的立项标准。但就拿能耗举例,因为北方冬天是集中供暖,能耗成本远超预期测算。加上各种意外支出,实际运营下来这个项目的毛利率可能还不足5%。”
目前,橙狮体育在全国已经有75家线下场馆,穆旸自嘲做线下场馆赚的是“辛苦钱”,投资回报周期长,还容易“爆雷”,但他内心仍相信这件事的价值,“像马云说的那样,终有一天,我们会因为投资体育这项关乎健康、快乐的人类未来事业而受益。”
采访结束前,他特意补充了自己认为企业一号位最该拥有的一项品质——脑力。他曾经公开表示过,对同事的要求是“脑力优先”“没有脑力的心力是灾难”。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有勤奋,橙狮体育的员工告诉记者,几乎每天穆旸都是第一个到岗的人,大多数时间员工半夜给他发工作邮件或钉钉,也会第一时间收到回复。
他办公室的书架上摆了一本《曼巴精神》,这是NBA已故球员科比·布莱恩特的自传,作为NBA最勤奋的球员,他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人为梦想而奋斗。
下一个10年这艘船该驶向何方,他并没有标准答案,只是隐隐感觉到如果没拿到“AI+体育”的门票就将落后于时代。“AI一定会重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它对体育能重构到什么程度,坦白讲我也不知道。但如果我们赶不上它的话,就废掉了,我很怕犯这个重大失误。”穆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