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二度入主白宫后,其行事风格引发西方媒体热议:为何这位总统对中美战略竞争表现得如此意兴阑珊?在华盛顿政治圈内,无论共和党还是民主党精英都视中美博弈为关乎国运的头等大事,但特朗普的应对策略却显得与众不同。
这位商人出身的总统更热衷于在贸易领域讨价还价,而非将中国视为全面战略对手。用华尔街日报的比喻来说,他像在经营一笔跨国生意——执着于让中国多采购美国大豆和波音飞机,却刻意回避将经贸摩擦升级为大国对抗。这种务实作风与前任拜登形成鲜明对比:后者组建印太经济框架等联盟体系,在科技、军事等多维度实施对华围堵。
仔细观察会发现,特朗普的对华态度在两次任期间出现微妙变化。2018年那场持续18个月的贸易战记忆犹新,但今年5月,当中国采取反制措施仅一个月后,白宫就主动叫停了关税报复。这种急刹车背后,是执政团队的大换血——曾经叱咤风云的对华鹰派莱特希泽、纳瓦罗等人已让位于以商务部长贝森特为代表的务实派。新任谈判代表更关注具体交易条款,而非地缘战略博弈。
这种转变折射出特朗普政府的核心诉求:他们要的是真金白银的贸易顺差,而非虚无缥缈的战略优势。据布鲁金斯学会分析,第二任期内的特朗普将七成精力投入国内政治斗争,外交团队充斥着处理移民、司法等内政事务的官员。就连新任国务卿卢比奥也鲜少在国际舞台发声,与前任蓬佩奥四处挥舞大棒的形象大相径庭。
五角大楼最新《政客》战略报告更印证了这一转向。相比2018年版报告强调遏制中国扩张,2025年版本竟将重点调整为守护美洲后院。这种战略收缩让两党议员哗然——在俄乌战火未熄、中国影响力与日俱增的当下,白宫却选择关起门来过日子。
这种美国优先的孤立主义在美印关系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拜登曾为拉拢印度对抗中国,即便面对新德里涉嫌在加拿大实施刺杀案也选择隐忍。而特朗普却因关税分歧,在印巴停火敏感期高调接待巴基斯坦军方代表,亲手葬送了经营多年的美印战略伙伴关系。
历史性转折出现在今年9月。当美国主动收缩全球存在之际,中国适时推出全球治理倡议,提出构建多边主义新秩序。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特朗普政府为节省开支关闭国际开发署等海外机构的决定,客观上为中国方案提供了战略空间。
如今的世界格局恰似一场无声的接力赛:当美国逐步卸下世界警察的重担,中国正尝试为全球治理提供新选项。虽然美国国力依然雄厚,但单极霸权时代终结的钟声已然敲响。这场由商人总统无心插柳引发的战略变局,或许将成为21世纪国际关系最重要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