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阿珂可
编辑、题图 | 渣渣郡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时尚是一种丑陋的形式,以至于无聊的人类每过半年就要更新一次。
当四平八稳的极简主义、中性色崇拜统摄人类美学多年后,受够了的潮人们终于决定整点新活:
比如,往自己脖子上拴根绳。
“波洛领带回温了吗?那当然!”
在刚刚结束的2026纽约时装周上,一个名为波洛领带(Bolo Tie)的单品正在悄然占据秀场一角。
“当我还在研究串珠项链的时候,又发现了这个新趋势。我敢说,这个低调的新潮流,在这季的纽约时装周肯定会满地都是,所以趁早入手才是明智的。”
日前,Marie Claire 的时尚电商编辑Julia Marzovilla这样说道。
在 Google 等搜索引擎上也出现了相应趋势,数据显示,自今年 5 月以来,相关关键词的搜索量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一现象和近两个月来频繁举办的各大秀场脱不了干系
图源@Accio
波洛领带是啥?
它其实就是一根皮绳或者编织绳,再配上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扣子,上面通常镶嵌着绿松石或者其他银制饰品。为了防止滑扣掉落,带绳的两端也会有小金属帽,乍一看有点像帽衫的绳子。
这种饰品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西南部,是当时美洲原住民文化,如霍皮族、纳瓦霍族、祖尼族和普韦布洛族银匠传统的一部分。
由于部分滑扣习惯使用印第安图腾与纹样,与传统西方男装的规整几何设计有很大出入,因此也被视为一种“优雅的野性表现”。
换扣是波洛领带主要的玩法之一。它的组成部分虽然简单,但通过材质、颜色和形式的搭配与结合,可以让最终成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传统的人一般会选择经典的银制饰品与绿松石的结合;若偏好文艺的森系风格,可以更换为浅色的石质领扣与白色的皮绳,甚至还可以根据爱好把拓麻歌子做成上下滑动的领结。
领结的位置也有讲究。若是在稍显正式的场合,可以系得很紧,使其贴近衬衫领口。而在日常的休闲场所,也可以系松一点,营造休闲随意感。
而配饰的大小也与佩戴者的喜好与气场密切相关。小扣简约,大扣霸气,没有任何限制。史泰龙在新剧塔尔萨之王第二季中便佩戴了新月马蹄形状的领带,并以一枚巨大的宝石作为亮点,衬托他的沉稳气场。
低俗小说的Vencent也戴过哦
根据维基百科,波洛领带在历史上曾有过两次较明显的流行节点。
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泰迪男孩(Teddy Boys)中。这个群体是英国青年亚文化的主流代表,当时的搭配热门是用这种饰品和垂坠西装作搭配。
在20世纪中叶淡出主流视野后,在80年代,波洛领带在摇滚复兴浪潮和新浪潮音乐人的带动下,再次成为潮流标志。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两次流行文化的复兴有着相似的社会情绪。
在50年代英国,二战刚结束不久,社会经济和其他各方面都在恢复。英国青年因此也面临就业和阶层固化压力,渴望通过服饰标榜自我。
而80年代,欧美正处于经济全球化和消费文化兴起初期,年轻人有着同样迷茫的情绪。他们也渴望通过个性服装和配饰,寻找自我身份和文化认同。
老话说得好,时尚是个圈。如果在中国,现在轮回的是千禧年流行的低腰裤和毛呢报童帽,那么在西方,西部牛仔风就是正杀回来的复古趋势。
对于美国的时尚圈来说,西部时尚不仅仅是一种潮流,更是一种永恒经典的穿衣方式和身份认同。许多美国人仍在日常着装中融入各种传统西部服饰元素。而波洛领带作为上世纪中叶美洲原住民的经典配饰,简直太牛仔了。
但相较于其他西部风单品,比如火遍社媒的流苏麂皮夹克和牛仔帽,波洛领带仍属于小众配饰。将这么冷门的单品重新推入热门行列,适量的明星效应是必不可少的。
在今年2月左右,Timothée Chalamet 在美国演员工会奖红毯向Bob Dylan在 2011 年所穿的一套造型致敬。
不同之处在于,他将一块 Cartier 的 Libre 系列吊坠手表改成了波洛领扣,被时尚媒体评价“完美体现 Dylan 那种不费力的酷感”。
同样,Beyoncé 在最近 Cowboy Carter 巡演中也多次佩戴以钻石为主要元素的波洛领带。作为世界顶级巨星之一,她的影响力带动了一系列高奢珠宝定制商对钻石与波洛领结的狂热。
在2025巴黎高级珠宝周期间,Pomellato、Gaia Repossi等品牌均展示出对这种饰品形式的青睐。他们认为,这种形式将链条的强度与其灵动的流畅感完美融合,是现代化美学的标志之一。
明星效应所带来的流量在现在这个时代不可小觑。Vogue 的作家 Christian Allaire 甚至断言,波洛领带在这些明星的代言下,成为全球潮流只是时间问题。
正因如此,也有不少批评的声音出现。一些反对者认为,这并非真正的时尚。因为它的翻红是并非设计内涵或文化属性的托举,仅仅因为跟风而火起来的话,它便只是一个流行符号而已。
比如,据 CNN 报道,在 Beyoncé 发行专辑 Cowboy Carter 发布后一周,西部靴的销量上涨了24% 。但这并非一种持久的时尚复兴现象,只是狂热粉丝们在短期内推动的消费热潮。
在各大媒体对2026纽约时装周的评价上也有相似的抱怨。
The Signal 就表示“太多Nepo babies(即有背景或者家族资源的观众)在前排席位占据主导位置了,这让秀场直接变成了个名利场”。
而时尚圈面临的问题,不仅在于明星和 KOL 带来的过度关注,更大的议论在于现在的时尚太无聊,风格同质化严重。
近日,华盛顿邮报发出一篇题为When did New York Fashion Week get so boring?的专栏,称现在的设计“太安全了”。作者Rachel Tashjian认为,很多裤子和上衣的轮廓相似性太高,“感觉就像在一遍又一遍地看同一部电影。”
其实,单调、无趣等词汇是近年以来的对时尚圈的核心思潮。那个NG在此前也讨论过今年低调的潘通流行色和normcore风格的复兴。
在国内的社媒上也有同样的表现。当优衣库成为职场人们的快乐老家,冬天被各种黑色的羽绒服所侵占,搜索的关键词总会归于百搭或通勤……我们沉浸在这种风格中好像已经很久了。
一个叫作@Boringnotcom的媒体专挑无聊的秀场
主页简直可汗大点兵
这种现象背后是求稳态度的显化。用时尚杂志Grazia的话来说,复兴那种平淡无奇的穿搭(humdrum dressing)可能被视为一种自我抚慰形式——换句话说,很多人甘愿接受“看起来没什么特点”的风格,以降低外界审视的风险。
好在大家已经意识到单调有多无聊,也开始尝试用自己的风格来打破常规。而有个性的配饰就是最简单又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比如一些年轻人认为,在别人看来可能杂乱无章的东西,往往是一种自己独一份的个人语言。而波洛领带在这方面的灵活性,正好迎合了人们追求独特的心理。
Normcore风格图鉴
脱离文化背景和设计之外,一些人可能觉得波洛领结只是波西米亚风项链的变体。在他们眼里,这和《穿Prada的恶魔》里被 Andy 嘲笑的那两条皮带没啥差别。实际上,它的复兴多了一丝叛逆的缘由。
波洛领带这一名字普遍被认为是由亚利桑那的牛仔 Victor Cedarstaff 在20世纪40年代末所创。
故事是这样的。他骑马的时候,突然有阵风把帽子吹走了,因此他干脆把帽子的银边帽带套到脖子上。朋友开玩笑说:“嘿,Victor,你这领带不错啊!”
灵感就这么来了,他用皮绳和滑扣做了第一条波洛领带,名字则直接搬运了是南美传统套索工具 boleadora。那里的牧童用这种工具来套住动物的脚,然后进行捕捉。
因此,波洛领带从诞生之初本就承载着美国西部的牛仔精神:自由、冒险、和带点随性的英雄主义。
因此,现在的我们或许正在见证它的第三次流行。原因是,它正是美国上世纪黄金时代的一个缩影。
对经济上行时期的乡愁,是全球时尚共有的情绪。
从Coach在2022年致敬70年代美国乡村时尚的秋冬秀场,到今年Rixo与Liberty Fabrics的合作花卉纹样,对上世纪中期的元素和单品的青睐也是每个品牌在秀场主题中流露出的偏好。
在纽约的秀场中,这种复古的情绪也从单纯的服饰转向如妆容、配饰等更细微的方面。
比如,蓝色眼影。Anna Sui的设计师 Pat McGrath 表示这双蓝色的眼睛能“唤起一种如画的 20 世纪 20 年代波西米亚风情。这是新时代毫不掩饰的极致妆容。”
或者,在脸旁垂下的一根光滑卷发。首席造型师 Evanie Frausto认为,两根的话会让人误以为是Y2K风格,但他想表达的是一种“90年代超模遇上清新女孩”的感觉。
时尚是人们意识的表象。正如Fred Davis在他的书籍《时尚、文化与身份认同》中所分析的:“我们认为的许多个人偏好,实际上反映了更深层次的社会和文化力量。”
人们对复古服饰的喜爱,不仅仅是审美的回溯,也是对美国20世纪那段黄金时代的怀念。正因大环境无法复刻当时的繁荣景象,因此穿上古早味的衣服也是一种自我宽慰的方式。
波洛领带所承载的不羁和叛逆,正被这个大众潮流和算法所包围的世界所需要的。
把背后的情绪翻译一下,大概就像这位 Reddit 网友所说:
“领带不过是另一种让你乖乖服从的手段。
不要温顺地套上那件光鲜的小丑服,就已经是一种反抗了。”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86392.html?f=wyxw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