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国资的回归不仅体现地方对龙头企业的控制强化,更可能推动剑南春从“民营家族式管理”向“现代混合所有制”转型,为其重返白酒第一阵营注入新动能。
文/每日财报 杜康
曾经与茅台、五粮液并称“茅五剑”的剑南春,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一边是国资重返股东桌,一边是二十五年来的首次减持股权投资套现。
近日,剑南春完成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工商变更。绵竹市国有资产事务中心以债权出资方式获得剑南春集团14.51%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
《每日财报》注意到,这是自2004年剑南春由国企改制为民企后,国资的首次返场。与此同时,剑南春宣布二十五年来首次减持华西证券,预计套现约2.5亿元。显然,这一进一退之间,这家老牌酒企的发展路径已然出现了变化。
绵竹国资重返剑南春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9月12日,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工商资料发生变更。绵竹市国有资产事务中心通过认缴1.37亿元出资额的方式,获得剑南春集团约14.51%股权,成为剑南春集团第二大股东,仅次于四川同盛投资。
此次增资后,剑南春的注册资本也从8.08亿元增至9.46亿元。其中,四川同盛投资以近63.06%的持股比例,仍是公司的控股股东。通过股权穿透,四川同盛由乔天明等19名自然人持股,乔天明持股比例为41%,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同时也身任剑南春董事长。
回顾来看,剑南春与国资的渊源颇深。2003年前,剑南春前身是国营绵竹酒厂。2003年,在时任董事长乔天明主导下,剑南春启动改制,原国有资本全部退出。
然而,改制过程中出现的国有资产隐匿问题,为日后纠纷埋下伏笔。2023年,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乔天明案作出判决,以行贿罪、私分国有资产罪判处其有期徒刑5年,处罚金4亿元,并要求将私分的国有资产及收益返还绵竹市政府。
不过,随着此次国资的入场,这场跨越二十余年的产权纠葛也达成和解。
对此次股权重构,《每日财报》认为具有多重战略价值:一是彻底解决改制遗留的法律隐患,为剑南春扫清上市障碍;二是国资背书能显著提升企业信用评级,在千亿级白酒市场竞争中获得更有利的融资条件;三是借助政府资源强化渠道管控,特别是在核心市场四川的政商关系重塑。
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也分析认为,绵竹国资的回归不仅体现地方对龙头企业的控制强化,更可能推动剑南春从“民营家族式管理”向“现代混合所有制”转型,为其重返白酒第一阵营注入新动能。
300亿目标难企及
在乔愚2022年接任总经理之初,他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25年,剑南春冲刺300亿元营收。然而现实与理想差距甚大。
数据显示,2024年剑南春集团营收174.75亿元,同比增速仅3.74%,不仅远低于行业平均5.30%的增速,更意味着要实现300亿目标,2025年需完成77.1%的惊人增长——这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近乎天方夜谭。
从剑南春当前的发展来看,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或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产品结构太过于单一化。数据显示,剑南春的核心单品水晶剑2024年销售额约160亿元,占总营收比重突破90%,创造了中国白酒行业罕见的大单品依赖症。这种“单腿走路”模式在行业上行期曾创造辉煌,但当市场转入调整周期,其脆弱性暴露无遗。
其二,高端化突围屡战屡败。尽管剑南春先后推出皇家剑南春等千元价位产品,但在高端市场80%份额被茅台、五粮液和国窖1573瓜分的格局下,这些尝试均未能掀起波澜。而这也是剑南春与茅台、五粮液差距拉大的关键因素。
业内人士分析师指出,剑南春长期固守300-800元次高端价格带,品牌价值未能实现向上突破,导致其在新消费时代逐渐被贴上“中端酒”标签。
其三,产能扩张与市场失衡。乔愚上任后推动的30亿元产能扩张计划,遭遇了消费疲软下的消化难题。2024年白酒行业产量同比下降1.8%,库存压力持续高企,这使得剑南春新建产能尚未释放即面临闲置风险。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剑南春挣扎于300亿目标时,川酒集团已提出2025年400亿营收的冲刺计划,显然行业分化趋势已愈发明显。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这家老牌酒企或许需要一场从品牌定位到渠道体系的全面革新,才可能重拾“茅五剑”时代的荣光。
多方突围寻出路
面对300亿营收目标的压力与行业结构性调整的双重挑战,剑南春正通过多维度战略重构寻求突围路径。
产能升级与智能制造构成转型基础。总投资16.7亿元的大唐国酒生态园二期工程,是剑南春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产能布局,预计投产后将新增年产值超百亿元。在智能化方面,剑南春构建了覆盖质量、生产、流通、营销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平台。新车间采用不锈钢窖池盖覆盖传统窖泥,平衡传统风味与现代生产效率。
此外,剑南春也在尝试调整资本布局。9月25日,华西证券发布公告称,剑南春计划减持不超过2625万股,套现约2.5亿元。剑南春表示,减持源于自身流动资金需求,这可能是其盘活资产、重新配置资源的举措。
结合同期绵竹国资14.51%股权的引入,这一进一退的资本运作,既缓解了流动性压力,更暗示企业正在重构资产配置策略。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乔天明案司法程序终结,剑南春IPO进程可能重启。
在渠道变革方面,面对传统经销商体系的式微,剑南春采取“双轨制”改革。一方面授权四川云剑南、绵竹云剑南两家专业电商公司统管线上渠道,在2025年8月天猫“全球美酒狂欢节”实现单平台千万级销售。另一方面强化终端管控,通过数字化系统监测3000余家核心终端的价格与库存,缓解价格倒挂顽疾。
从更宏观视角看,剑南春的转型折射出白酒行业三大趋势: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次高端价格带竞争白热化、渠道碎片化倒逼供应链变革。
尽管前路依然艰难,但这家曾与茅台、五粮液齐名的老牌酒企,正在通过战略重构寻找新的增长极。其成败不仅关乎企业自身命运,更将为行业提供传统名酒复兴的典型案例。不过,在白酒行业“强分化”时代,剑南春的突围之路也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