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稠州商业银行(以下简称:稠州银行)的国际青创基地,来自也门的年轻创业者阿卜杜勒手持“聚英卡”,仅用半天就完成了企业注册的所
有手续。“在这里创业比想象中简单得多了,”他欣喜地说,“从金融支持到市场对接,这里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清晰的发展路径。”
近日,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全省各地市科技局代表70余人,走进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开展专题调研。这场调研,聚焦的是一个正在浙江大地生动实践的创新模式——政银校协同服务国际创新创业,探索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新路径。
图为稠州银行义乌管理部调研现场 楼群/摄
搭建跨境服务“暖心桥”
跨境服务中心大厅里,多种语言的咨询声此起彼伏。这个被誉为“国际贸易金融客厅”的空间,以其“便利化、国际化、精准化”的服务理念,成为义乌这座国际商贸城市的重要金融窗口。
在这里,创新的不仅是产品,更是服务理念。专为外籍人士设立的“聚英卡”窗口前,工作人员正用流利的英语为一位巴基斯坦客商解答疑问。这张小小的卡片,融合了外国人工作许可证信息与社保卡功能,集成了200余项服务,真正实现了“一卡在手,生活无忧”,这张卡已成为浙江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生动缩影。
培育国际合作“新苗子”
在国际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来自不同国家的年轻创业者们正在热烈讨论。这个充满活力的空间,集免费办公、专项基金和“一站式”服务于一体,创新形成了“育才实践—创业孵化—跨境拓展”的完整服务闭环。
针对非洲、中东、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青年,基地提供从工商注册、物流通关到投融资咨询的“一条龙”孵化服务。更可贵的是,这里依托稠州银行的全球客户网络与义乌国际小商品市场资源,常态化举办选品对接、项目路演等活动,有效推动“青创项目+义乌工厂+全球市场”的精准联动。
“我们打造的是‘在校即实训、在岗即成长’的产教融合模式。”稠州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探索的“跨境事业合伙人”机制,正鼓励更多优秀外籍毕业生学成后返乡创业,成为连接中国与所在国经贸往来的新桥梁。
谱写开放发展“新篇章”
此次调研,不仅是对稠州银行国际金融服务与创新创业赋能成果的集中检验,更是浙江省深化政银校协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写照。
考察团专家表示,稠州银行通过“政-校-银-企”协同模式,将金融服务深度嵌入国际青年创新创业全流程,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实践样本。这种创新探索,既体现了金融机构的时代担当,也展现了浙江推进制度型开放的坚定决心。
截至目前,稠州银行已实现20个币种的直接清算能力,业务覆盖中东、东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新兴市场。未来,该行表示将持续深化协同合作,以国际青创基地为支点、以“聚英卡”等服务创新为纽带,为全球青年创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浙江这片热土正以其开放的胸怀、创新的魄力,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业梦想。在政银校多方合力下,更多的国际青年将在这里扬帆起航,书写更多互利共赢的精彩故事,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