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健康二次冲刺上市不轻松,起家资本“轻松筹”成宿疾 轻松健康筹靠谱吗 轻松筹健康
创始人
2025-10-08 13:55:06



无法剥离的轻松筹风险。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也许很多人不熟悉轻松健康集团(以下简称“轻松健康”),但大概率曾在朋友圈、微信群见过或转发过“轻松筹”发起的大病筹款链接,轻松筹是轻松健康的发家资本。

近日,该集团更新了IPO招股书——今年1月28日,它向港交所递表,但首次上市失败。短短一年,两次冲击IPO,能看出企业对资本市场的渴望,也暗藏着业务转型的焦虑。

为了上市,轻松健康此前已“忍痛”剥离核心业务轻松筹及关联资产朵尔医院,以“AI+健康服务”的新面目,意欲讲述“后筹款时代”的新故事。

然而,甩掉轻松筹这个充满争议的包袱,并未让轻松健康感到轻松。

当前,毛利率下滑、用户流失等,正压制着它的估值。

另外,深植于企业基因的轻松筹风险也给其未来发展,蒙上了阴影。

01 | 壮士断腕,断到“大动脉”

一名网友通过轻松筹为患病丈夫梁某募集医疗款后,梁某不幸离世,剩余的4万元众筹款归属引发了一场财产争夺战。梁某父母起诉网友及其子女,要求平等分割继承这笔众筹款。

近日,广东法院通报了该案件,法院判决:驳回梁某父母主张分割继承未使用善款的请求。

法院认为,轻松筹汇集公众的善款帮助特定的大病求助人,属于特殊的网络慈善众筹范围,本案轻松筹资金的用途限定于梁某疾病的治疗,若把用于治疗疾病的善款转化为受赠人名下的个人财产,不仅不符合捐赠人的目的,亦为受赠人不当得利创设了可能的途径,有违公序良俗,不能作为受赠人的个人合法财产。

这起普通的民事纠纷,再次将网络大病众筹推至公众视野。善款监管、信息披露、用途追溯等问题,始终是悬在轻松筹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该案判决时间恰好在轻松健康二次递表的窗口期,尤其微妙。

回溯轻松健康的发展历程,先公益、后商业是其核心逻辑。通过强公益属性的轻松筹,汇聚累计约5.5亿注册用户的情感流量,再将用户导向保险经纪业务,完成商业变现。

尽管轻松筹至关重要,但为了上市,轻松健康毅然于去年6月剥离该业务,理由是“为符合境内对外资禁入个人求助领域的政策红线”,轻松筹归属于在开曼注册的外资企业。

轻松健康“壮士断腕”,最终伤到了自身的“大动脉”。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轻松健康的活跃用户分别为7050万、6910万、6510万及2270万,用户流失多达4800万。

用户规模断崖式下滑,已在其业绩中显现。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6月30日,轻松健康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94亿元、4.90亿元、9.45亿元及6.56亿元。盈利并不稳定,同时期的净利润分别为亏损910万元、盈利9720万元、900万元、8600万元。

事实上,轻松健康早已意识到代价,它与轻松筹仍藕断丝连。

招股书中,轻松筹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出现:“我们亦透过与一家提供疾病筹款服务的业务合作伙伴合作,获得用户流量,该等用户往往对健康及保险服务产品感兴趣”。

打开轻松筹小程序,用户仍能在个人中心页面清晰地找到通往“轻松保”的直接入口,其以“我的保障金”为名,点击后跳转至“轻松保严选”,轻松保是轻松健康旗下保险经纪业务的核心品牌。



(截图自小程序)

二者“剥离但不割席”,根源是轻松健康无法割舍轻松筹的庞大流量。而导流持续存在,也让市场怀疑其业务独立性。

02 | 从“救命钱”到“守健康”,不想成为下一个水滴筹

轻松健康忍痛剥离轻松筹,除了政策合规考量,更重要的是,想避免重走水滴筹的老路。

水滴筹比轻松筹晚起步2年,但前者的用户规模、市场认知度、融资金额等维度迅速超越后者。

2021年5月,水滴公司(水滴筹母公司)在纽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网络众筹第一股”,发行价12美元。但上市首日,股价破发19%,此后一路下跌。截至2025年10月3日,水滴公司股价仅1.95美元,较发行价已缩水仅84%,市值仅7.05亿美元。

水滴公司坠落,核心原因之一是市场对其“公益变生意”模式的质疑。以免费的众筹业务为入口,导流至收费的保险经纪业务,公益平台沦为纯粹的盈利工具,引发巨大的伦理争议和品牌信任危机。截至2025Q2,水滴公司保险经纪收入占总营收比为88.1%。

轻松健康显然不想重蹈水滴公司的覆辙。因此,剥离轻松筹,既是应对政策监管,也是想重塑自身定位,避免被贴上“第二个水滴”的标签。

但理想和现实之间,隔着多重障碍。失去轻松筹后,其健康服务业务尚未形成有效的用户留存能力,缺乏新的用户增长闭环,逐渐陷入增长瓶颈。

招股书显示,利用疾病早筛的筛查数据,轻松健康的用户可以在平台上获取针对其特定的健康及保险需求量身定制的补充健康资源。早筛、健康管理所得到的数据,也有助于轻松保险开发差异化产品。

但实际情况是,健康服务并未带来良好的保险协同效应,反而失衡了。

2022年,轻松健康保险经纪收入占比高达81.5%,健康服务收入仅为15.2%。到了2025年上半年,其保险经纪收入占比骤降至22.9%,健康服务收入占比则飙升至76.7%,取代保险成为绝对主业。

其健康服务收入主要包括:数字营销(科普服务)、医学科研服务、健康服务包、筛查相关推广及咨询服务。

在这些业务中,除了最后一项,其余均严重依赖外部供应商,轻松健康仅充当“中介商”角色,导致采购成本高企。2022年,其采购成本占总经营成本的5.6%,今年上半年该数字飙升至93.6%。



业务结构几乎重构,直接拉低了轻松健康的盈利水平。2022年,其毛利率82.6%。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下滑至32.5%。

另一方面,用户急剧流失表明,当前的健康服务没能有效承接并转化轻松筹带来的流量,效率大打折扣,保险业务不断萎缩。

健康服务赛道也早已是红海。美年健康拥有近500家线下体检中心,平安健康依托平安集团的资源形成了“保险 + 医疗”的生态闭环,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则凭借电商流量优势占据线上入口。

对比来看,轻松健康没有线下医疗资源,又缺乏生态协同能力,仅凭AI概念很难在激烈竞争中突围。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按2024年收入计算,轻松健康于中国数字综合健康服务及健康保险服务市场排名第10位。

为了强化新故事,轻松健康在招股书中表示,本次IPO募集资金的首要用途是“升级自研AIcare技术栈”,包括开发智能健康干预系统、优化疾病预测模型、完善用户画像与精准推荐算法等。

健康服务的核心是信任与体验,AI只是工具。何况,轻松健康最新报告期的研发开支只占总营收5.4%,想讲“AI+健康服务”的故事,底子还有点薄。

03 | 新衣与旧痕

2014年9月,轻松健康创始人杨胤以天使投资人身份孵化了轻松筹项目。彼时,移动互联网刚兴起,社交众筹还是新鲜事物。

轻松筹以低门槛、即时性的特点,让大病求助第一次有了便捷的社交工具。用户只需填写患病信息、上传医疗证明等简单操作,就能通过微信朋友圈扩散筹款,改写了互联网医疗的玩法。

社交众筹模式击中了公众对大病致贫的焦虑,让无数家庭看到希望,助推其用户规模迅速膨胀。《中国经营报》此前的报道显示,2015年轻松筹医疗救助板块共上线2.3万个项目,筹款金额1.8亿元,参与人数380万人。

成立4年,轻松筹注册用户数量达到约5.5亿,成为网络众筹领域的独角兽,投资方包括腾讯、IDG资本、博裕资本等。

但后来,平台在商业化的道路上逐渐跑偏,以温暖公益之名的众筹,越来越像一门冰冷的生意,加剧了公众对社交公益的信任危机。

2020年4月15日,一则“水滴筹暴打轻松筹员工”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当天两家公司分别发布声明,均表示殴打事件是由对方原因导致。

据报道,轻松筹、水滴筹的线下推广人员在医院“扫楼”,向患病家属推销筹款服务,甚至存在“劝募”“刷单”等行为,因争夺客户多次发生肢体冲突。这一事件引爆了公众情绪,“靠救命钱赚钱”的批评声充斥着网络。

此后3年,关于轻松筹的负面新闻集中爆发,时常爆出的诈捐、骗捐事件,部分筹款项目隐瞒家庭资产情况。同时,轻松健康又因业务调整进行大规模裁员,引发员工维权,不断刺激公众的神经。

此外,其推出的“免费保险”还被指套路营销,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自动扣费,使用户更加质疑平台。

尤其在2023年,两起事件将轻松筹的舆论危机推至峰值。

当年5月,媒体曝光轻松筹顾问收取80%推广费,平台宣布开除涉事顾问并道歉。10月,轻松筹为四川“被狗咬伤女童”开启200万元筹款,结果被华西医院证实“未出具任何费用证明”,引发“金额虚高、营销消费善意”的全民声讨。

信任透支带来的品牌后遗症是长期的,架构上的剥离,无法为轻松健康彻底删除这些负面的公共记忆。

所以,轻松健康很难摆脱旧有的枷锁。更何况,轻松筹目前仍在为其保险业务导流,这种紧密相连的关系意味着,若轻松筹再出现合规问题,随时可能动摇投资者的信心。

对轻松健康而言,华丽的AI健康新故事并不重要,当务之急应是化解轻松筹遗留下来的合规隐患和信任危机,建立清晰的业务边界与合规体系,修复用户信任。

在商业世界,特别是涉及公众善心与健康福祉的领域,信任才是核心资产和稳固的护城河。否则,即便敲钟上市,未来道路也将难言“轻松”。

说明:数据源于公开披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4000点只是时间问题 400... 据新华社消息,当地时间10月6日,OpenAl官网宣布与AMD达成合作协议,将部署总计6GW的AMD...
芦哲:国庆假期海外市场回顾 芦... 芦哲、张佳炜(芦哲系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核心观点核心观点:国庆假期,海外...
银行零售信贷“缩表”,调整期持... 近期,部分股份行将信用卡透支利率降低至“0”,打破0.05%的透支利率标准,以期以价换量。信用卡贷款...
芦哲:国庆假期海外市场回顾 芦... 芦哲、张佳炜(芦哲系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核心观点核心观点:国庆假期,海外...
银行零售信贷“缩表”,调整期持... 近期,部分股份行将信用卡透支利率降低至“0”,打破0.05%的透支利率标准,以期以价换量。信用卡贷款...
银行零售信贷“缩表”,调整期持... 近期,部分股份行将信用卡透支利率降低至“0”,打破0.05%的透支利率标准,以期以价换量。信用卡贷款...
以“链”建“群” 重点产业链项...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今年1—8月,成都市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1.3%—— 以“链”建“群” 重点产...
泰国通胀率连续第六个月下降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曼谷10月6日电 据泰国《民族报》6日报道,泰国9月份通胀率同比下降0.72...
铁矿石港口现货价格指数推出 9月28日,北京铁矿石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北铁中心”)宣布推出“铁矿石港口现货价格指数”(以下简称“...
原创 普... 过去三年多的乌克兰战争和西方的制裁,不仅未能让俄罗斯从中获益,反而让国家经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甚...
V观财报|穗恒运A:“桦加沙”... 【V观财报|穗恒运A:“桦加沙”造成损失或超2024年净利10%】8日,穗恒运A公告称,台风“桦加沙...
上汽集团9月份销售44万辆 同...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10月8日,上汽集团发布产销快报,9月份销售整车44万辆,同比增长40.4%,环比...
黄金还能走多远?卖方高呼“第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联社 (ID:cailianpress),作者:高艳云国庆中秋假期期间,黄金价...
投资超80个项目后,他要探索新... “即使在市场最困难的时候,也要坚持投硬科技。”文|《中国企业家》记者任娅斐编辑|马吉英头图摄影|朱本...
许家印家族信托被穿透,被抓两年... 许家印已经在大牢里度过两个中秋节了,但这个中秋节,他一定过得很糟心,因为他当初费尽心机转移的财产,如...
APCO大中华区主席麦格雷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浪财经 (ID:sinacaijing),作者:康路2025年10月7日,在美...
100家餐厅实拍!揭开国庆餐饮... 总第4362期作者 |餐饮老板内参内参君商场餐饮两极分化网红头部“独享”热度红利今年国庆,北京餐饮较...
苏超遭遇“惨烈对决”!“蒙超”... 图为南通队20号球员张浩楠(红)与淮安队球员在比赛中拼抢。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文/段修健10月7日晚...
苏超遭遇“惨烈对决”!“蒙超”... 图为南通队20号球员张浩楠(红)与淮安队球员在比赛中拼抢。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文/段修健10月7日晚...
原创 美... 刚刷到美国又加了波中企进制裁清单,芯片断供这事儿算是彻底绷不住了。说实话,一开始我以为就是常规的贸易...
鲁政委:美联储降息周期下的港股... 鲁政委、谢炫、胡琪(鲁政委系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港股,美联储降息 美联...
能源局推进,14家央企加入,“... 光伏资讯 | PV-info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
实锤曝光!ARK 方舟之境资金... 数字货币市场再次拉响警报!据内部消息人士透露,备受争议的ARK方舟之境项目已完成近90%的资金转移,...
当AI大佬在小红书开讲:教育的... 国庆期间,小红书上悄然流行起一种新玩法——Ask Me Anything(AMA)。发起人先自我介绍...
宁波首富江山易主,儿子、妻子双... 宁波首富郑永刚离世后,留下市值约200亿的杉杉股份股权,曾引发外界对“家族接班”的广泛关注。然而不到...
“点个餐比答辩还紧张”,这纯种... “Subway到了老北京的地界也得改叫Subwayer。”和“巴黎倍儿甜”一样,这原本是一句调侃,没...
轻松健康二次冲刺上市不轻松,起... 无法剥离的轻松筹风险。©️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也许很多人不熟悉轻松健康集团(以下简称“轻松健康...
砍自己一刀,西贝绝地求生 砍自... 二十多天过去,曾经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的西贝,如今正试图用一场前所未有的降价行动挽回消费者的心。国庆前...
年轻人抢住“拼楼酒店” 年轻人... 拼完车、拼完美食,现在连酒店都开始“拼楼”了。行走在国内不少城市,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景象:同一栋建筑...
继续狂飙!现货黄金突破4000... 红星资本局10月8日消息,今日,现货黄金突破4000美元/盎司大关,续创新高,年内大涨近14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