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小米 SU7 要来了!这段时间小米处于风口浪尖,初期的争议、车祸事件,还有 Ultra 版本的风道问题等等,让雷军疲于应付。不管这些争议最终结果如何,对小米品牌已产生不小影响。那么,小米为何选择在这个时候发布 SU7 呢?要知道,作为小米首款 SUV,SU7 此前预售销量很好,大家期待度极高。在风口浪尖发布 SU7,对小米汽车未来发展会有多大影响?为何雷军选在此时发布?发布后能否卖爆?又是否会受近期负面事件影响?咱们一个视频聊清楚。
首先,为何雷军在此时发布 SU7?我认为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也是其底气所在。尽管近期有争议,但我觉得这些争议对 SU7 销量影响不大。大家买 SU7 买的是什么?买的是情绪价值。很多人并非不知道这是一款新车,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如老牌车企成熟,但购买时已抱着包容心态。至于车祸事件,此前分析过,主要责任在车主 —— 对车辆不熟悉、过分信任辅助驾驶,且所驾车型的辅助驾驶版本级别较低,不足以应对复杂路况。
小米在交车和系统激活时已做过相关提示,问题主要出在车主端。但这类事件仍会损害车企形象,因为公众对汽车安全的包容度极低。有意思的是,真正买车的人往往不受网络争议影响,该买还是买 —— 他们更看重车辆颜值、造型、雷军的人设以及小米品牌。平心而论,如今汽车技术今非昔比,大部分车企产品都比过去好很多,电车在静谧性、驾驶感受等方面更是吊打油车,闭眼买问题不大。这就是雷军的底气 —— 他对初期产品质量有信心,才敢在此时发布 SU7。
此外,SU7 的发布也是一种公关策略:用新事件转移公众注意力,掩盖旧争议,避免舆论一直困在负面漩涡中。SU7 发布后,舆论方向大概率会转向正面,这也是雷军选择此时官宣的重要原因。
那么,SU7 发布后会卖爆吗?我认为会。从目前曝光的造型看,SU7 颜值吊打同级车型;价格虽非小米传统优势,但也不会太贵,目标用户群体能接受。更关键的是,雷军太懂用户需求了,他擅长为用户提供满满的情绪价值 —— 比如某些功能设计未必特别实用,但看起来 “拉风”。对很多消费者来说,百公里加速 3 秒、5 秒还是 7 秒,在城市道路和限速高速上差异不大,但车企强调这些性能,能让消费者产生 “用二三十年万买到过去几十万上百万豪车性能” 的心理满足感。在用户心理把握上,雷军在中国企业家中绝对排第一,其他企业家难出其右。
不过,小米汽车仍有诸多不足待改进,比如产品设计、核心技术创新等。最近小米宣布将发布玄戒 O1 芯片,这是自主创新的一大步,不再是过去的 “微创新”,而是真正的技术突破。希望小米在汽车核心三电技术上,能像比亚迪一样持续创新突破。作为新兴车企,我们可以给予一定包容,但有一条底线不能碰 —— 安全。汽车安全是生命线,在这一点上容不得半点妥协。其他技术如加速性能、充电速度等可以逐步优化,但安全必须从始至终摆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