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财经观察出品
撰文丨学研
新规落地,二手房业主的日子不好过了。
5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4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数据。其中,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8%,新建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3.2%。销售额跌幅超过销售面积,说明单价在下降,这背后是回款压力下,开发商以价换量的结果。
据合富大数据监测,广州二手成交均价持续走低,单价3万/㎡以下的单位,成交占比接近7成。
5月份,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正式实施,从政策对产品控制方向上看,这次的新规可以说是住宅产品调整力度最大的一次,甚至可以看作改写房地产游戏规则的一次变化。
同时,对持有二手房的业主来说,本就难以出手的二手房,价值进一步稀释。
目前来看,国内资产配置将迎来新一轮价值迁移。
新规落地,逻辑变了
新规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核心目标,通过层高提升、隔声性能提升、电梯配置标准化等14项技术指标的全面升级,重构了住宅的底层逻辑。
具体来看:
房子更“高”了(住宅层高从2.8米拉高到3米);
更“静”了(隔音标准从不高于75分贝降低至65分贝);
更“宜居”了(四层以上住宅必须安装电梯,入户门加宽、阳台栏杆高度提升,适老化建设等)……
这些看似细微的调整,标志着房地产正经历从“量”到“质”的转折阶段。新规鼓励开发商做出更多的好产品,鼓励市场盖改善的房子。
对于持币观望的潜在购房者而言,随着新规住宅批量落地,他们购房选择的重心也会随之转移。即便购房门槛提高,真正有居住需求的客群还是会优先关注居住体验。
过去,鼓励商品住宅市场建刚需的房子,对大户型和豪宅的数量和比例进行限制。现在国内二手房存量的大部分就是在90平以下的面积段。
原本就在价格战中苦苦挣扎的二手房业主,不仅要面对新房在产品力上的碾压,还要与几乎零利润的保障房竞争客源,而那些扛不住压力的同小区或周边小区的业主,正在不断抛售房产,击穿其他业主的心理防线。
新规落地,二手房市场价值迁移势在必行。对于非核心、无独特卖点的老标准二手房,尽早割肉出手或许还能减少部分损失。
另一种形式的优胜劣汰
事实上,国家鼓励开发商建“好房子”目标最早可追溯至2022年8月,直至被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才正式宣告政策上升至国家政策层面。
作为国家政策,它传递了国家推动房地产品质提升,刺激市场消费的关键信号。
此前,房地产行业追捧“快拿地、快开工、快销售、快回款”的高周转模式,品控方面落实得并不够好,部分楼盘给消费者留下了糟糕的印象。
新规住宅旨在扭转这一情况,满足客群对居住条件更舒适、环境更优美、服务更便捷等需求,从而达成刺激房地产市场消费的目的。深圳2025年一季度新建及二手住宅成交超2.6万套,同比上涨67.7%,其中改善型住宅(120㎡以上)成交占比达 45%。
代价则是开发商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据业内人士测算,新规要求层高3米、飘窗改造、全屋智能等,直接拉高建安成本约10%-15%。
这意味着过去的模式已被宣判死刑,中小房企若无法通过产品溢价消化成本,很可能被淘汰。而万科、绿城、华润等注重品质的头部房企市场份额快速提升,2025年一季度TOP10房企销售额占比达45%,较2023年提高12%。
过去几年,已有约40多家大中型民营房企陷入债务危机。即便那些暂未“爆雷”的企业,基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考量,也大多选择“零拿地”的保守策略。
在此背景下,不少房企收紧了投资步伐。例如企业拿地方面,当前许多房企投资仍未启动,相比之下国央企投资积极性显著突出。今年1-4月份全口径拿地金额TOP10房企中除滨江集团以外,其余9家均为央国企,且绝大多数央国企投资金额超200亿。
而大家比较关心的商品房预售制或将逐步被现售制取代。
日前,河南信阳市住建局发布规定显示,信阳将成为近年来我国第一个全面实施商品房现售制度的城市,该制度未来有望在国内大规模推广。但考虑到当前房地产业流动性相对紧张的现状,各地政府应该会谨慎考虑,短期内很难普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论是央国房企、民营房企现状,还是售房制度的变化,都是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高增长时期过后,中国房企必须从单纯的“开发商”转做“运营商”,从赚开发的“快钱”转向赚运营的“慢钱”,才可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存活下去。
腾笼换鸟,资产怎么配置
市场变天,必然产生阵痛,但也不必惊慌。
国家出台新规的战略意图是为了盘活市场,为房地产市场注入发展新动能,充分发挥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作用。
2024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鼓励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
时隔一年,政策已初见成效。截至5月13日,全国拟收储总规模达到3918亿元,涉及城市达到171个。明确涉及收储住宅用地规模达到6565公顷,据测算,相当于为2025年楼市去库存加速54%,全国广义库存去化周期下降超过2个月。
同时财政部还在持续加码,投入真金白银支持地方政府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
如果你正在考虑置换改善或刚需购房,建议优先选择低密度住宅。在购房时,需要密切关注所持有房产所在区域是否有大量待开发的地块。一旦新的规划产品入市,周边的二手旧产品可能会受到冲击,面临贬值风险。
对于手中有多套二手房的朋友来说,二手房的重要优势就在于核心地段和稀缺资源。例如,广州珠江边上的老破小房子,如果能够欣赏到江景,依然具有很强的保值能力;北京西城区的学区房,即使户型设计已经过时,但因为其稀缺的教育资源,市场需求依然旺盛。
此次房地产新规,可能会成为中国住宅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强者恒强,无论游戏规则如何改变,配置拥有核心、稀缺资源的房产总比死磕高层、二手旧产品来得有效。
(文章来源:花朵财经观察)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上一篇:科创板和创业板改革“读秒”倒计时!三次官宣主打“适配”和“包容”,A股如何接招
下一篇:江苏华辰:涉嫌选择性披露可比项目建筑面积 子公司客户与已注销关联方关系待解 江苏华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江苏华辰被立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