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方达基金刘健维:不做一条路走到底的预判
创始人
2025-05-20 00:07:18

□本报记者 杨皖玉

“不是所有回撤都能收复失地。”见惯了股市的跌宕起伏,易方达基金刘健维在他的投资中始终强调“确定性”。

作为一名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他深知,成长投资中充满不确定性。正因如此,他才更加注重把握投资过程中相对可控的环节,努力降低产品净值波动。

在刘健维看来,很多行业都有自身供需周期,难逃客观规律。因此,他持续跟踪不同行业,致力于通过宏观、中观视角观察比较,选出景气赛道,从中选择具备比较优势的个股,并重点把握其“从1到10”的产业爆发期。这一阶段,企业往往会经历由需求拉动的量价齐升,业绩逐步兑现,是二级市场投资的关键窗口。

在投资时,刘健维也非常强调以好价格买入。“即使一家公司非常优秀,若在高估期买入也会产生亏损,价格很重要。”

对于买卖决策,他明确表示,会在个股估值相对合理、具备市值增长空间时买入,在行业或个股投资逻辑发生变化或泡沫化时果断卖出。

从选择景气行业到精选优质个股,再到以好价格买入……这些动作都在追求所谓的“确定性”,力争获取更好的风险收益比。

“投资最大的挑战在于不断筛选出好的行业和公司。”刘健维坦言,在不同行业间的切换,从长期来看,为投资穿越周期提供了可能。

成长投资是不断成长的过程

中国证券报:你经历了A股几轮周期,其中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

刘健维:2014年入行后,见证了2015年互联网标的大涨以及2016、2017年TMT行业表现不尽如人意的过程,也看到过许多十倍股诞生之后又跌超80%、90%,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除此之外,上一轮新能源行情也让我印象深刻。我自2019年开始管理基金,亲身参与了这轮行情,对于新能源板块,从牛股频出到后面的深度调整,我的感受更加真切。2020年,我们在新能源投资上获取了阶段性的丰厚回报,后来我们也经历了新能源产业供需变化带来的调整,这个过程历历在目,对我有很深的影响。

中国证券报:经历过这些波折后,你现在会以何种视角看待市场?

刘健维:我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很多行业都有自身的供需周期,它们的发展逃不过客观的周期变化。以新能源行业为例,在“0-1阶段”,在政策利好影响下,主要是炒概念或炒主题;在“1-10阶段”,行业开始形成基本面支撑,产品销量快速增长,进入量价齐升的阶段;此后,供需关系的平衡被打破,行业开始经历产品价格下跌的过程;未来,行业可能会进入相对平稳的产业成熟期。

从股价表现来看,新兴产业的周期波动会比较剧烈。我目前比较青睐“1-10”的产业周期阶段,这期间产品开始放量、公司业绩开始兑现,这个阶段的投资对我来说更好把握一些。

中国证券报:从过往投资来看,你的精力更多集中在成长股上。你为什么会选择成长股投资?

刘健维:我本科学的是计算机软件专业,研究生转到了金融领域,毕业后入行做研究员,开始主要看通信、计算机等行业,跟我本科的专业背景是比较契合的。

对于成长股投资,除了景气度,我较为关注具体标的的估值水平、市值空间、业绩兑现情况等。我对个股的动态跟踪要求比较高,毕竟成长行业及其个股变化很快,比如行业供需、个股基本面、企业业绩等,因此需要密切跟踪以应对快速变化。

中国证券报:对于一位偏爱成长股投资的基金经理来说,勤奋是一个必选项吗?

刘健维:是的,成长股投资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每个市场阶段对成长股的定义都不一样。比如几十年前,如今的很多周期行业正是当时的成长行业。近些年来,成长股投资的主流从互联网到5G再到消费电子、半导体、新能源,进一步演变到如今的人工智能(AI)。因此,成长股本身的变化需要基金经理花费大量精力跟踪行业变化,很难说拘泥于某一两个行业就能将成长投资这件事做好。

中国证券报:如果让你用几个关键词概括你的投资,你会怎么总结?

刘健维:风险收益比、确定性、产业趋势。投资最大的挑战在于基金经理需要不断筛选出好的行业和公司,换个角度来看,这也为我们提供了投资穿越周期的机会。如果总是处于某个单一行业,投资穿越周期会比较难,如果可以在不同行业间进行切换,在长期维度上为基金经理投资提供了穿越周期的可能。

把握产业需求爆发的机会

中国证券报:如何描述你的投资框架?

刘健维:我的投资是成长风格,在景气赛道中选择阶段性优势突出的个股,在这些个股估值相对合理、具备市值空间时买入,在行业投资逻辑发生变化、个股投资逻辑发生重大变化或者泡沫化时选择卖出。

中国证券报:做景气投资的投资者很多,你的景气投资逻辑是怎样的?

刘健维:景气这个词是用来表征供需比较好的行业,这可能是经济周期或者产业变革带来的。因此,我认为景气最终还是要围绕大的宏观环境和中观产业变化进行观察。具体到股市上,景气更多是用来表征基于预期的博弈,是一种推测,不一定是真实的情况,但预期兑现后,可能会成为“真的”景气。

中国证券报:你非常强调需求端的景气表现,为什么会更注重这方面的变化?

刘健维:我重点关注成长行业“1-10阶段”的爆发,很多都是由需求快速增长带来的。很多成长行业在供给端的壁垒相对没那么高,一旦需求端的增长跟不上,供需平衡就会被打破,会对价格产生较大影响。

中国证券报:成长行业中不乏科技企业,真正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可能会创造需求,对于这类供给端变化,你怎么看?

刘健维:很多科技行业确实是供给创造需求。比如苹果公司创新了智能手机终端,导致智能手机需求快速爆发;再比如,新能源车本质上也属于供给创新。

我之所以更注重需求端,是因为行业所处的周期发展阶段不同,如果是投资行业高速增长的阶段,那更多是需求拉动增长。

中国证券报:看来你想赚的是行业景气快速提升过程中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钱,如何把握这样的机会?

刘健维:公司的业绩源于公司的收入,如果行业好且市场供不应求,产品价格会大幅上涨,形成公司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假如公司的估值能够大幅提升,股价会涨得更多;即使估值不提升,业绩的大幅增长也会带动股价的上涨。

这种把握是一个概率问题,只要行业的爆发性足够强、空间足够大,此时介入,不仅投资胜率不低,赔率也会很高。

中国证券报:你如何找到趋势上行的标的?

刘健维:关注企业在行业中的比较优势,比如产品更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在行业景气上行的过程中,其量价都会有较好的表现,最终也会反映在公司业绩的表现上。

中国证券报:以新能源行业为例,2020年你把握住行情爆发的关键是什么?

刘健维:如果一个行业需求爆发,我们会寻找相对更有优势的环节。当时新能源上游的资源品更紧俏,同时资源品还具备价格属性,受需求驱动会带来量价齐升的机会。正是看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和排产快速向上的诸多迹象,我们判断上游资源品将紧缺,于是把握住了这一投资机会。

中国证券报:从2023年底到2024年,你一直在减持新能源标的,回头来看,这一操作是不是有些晚?

刘健维:对于新能源的投资,我们在2020年、2021年买入,其实从2022年下半年就开始逐渐减仓了。当时我们发现新能源行业没那么好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减持,但也保留了部分竞争力比较强、估值较低的企业。到2023年整个行业基本面不尽如人意时,又做了更大力度的减持。

减持的另一面是,找到更好的可替代标的。我们在2022年没有特别清晰地发现可替代标的,直到2023年下半年开始看到人工智能行业即将迎来爆发且估值相对合理,才陆续买入相关标的、替换新能源品种。

强调投资确定性

中国证券报:你说投资很重要的一件事是“好价格”,对此怎么理解?

刘健维:投资任何股票都要有一个好价格,即使一家公司非常优秀,若在高估期买入,也会产生亏损。投资的本质在于买入被低估的企业,等待价格向价值回归的过程,因此出价很重要。像新能源这种需求经历了爆发式增长的行业,假如我们买在了股价相对高位,即使业绩尚未兑现,也会产生非常大的亏损。

中国证券报:看来你的投资对估值的容忍度比较低?

刘健维:可以这样理解。估值有很多算法,可以是静态估值,也可以有远期市值空间,假如我们判断一个企业的市值已经泡沫化、没有空间,我们会比较谨慎。

中国证券报:你非常强调投资的确定性,为什么?

刘健维:反过来说,成长投资中的很多东西没有确定性,需要持续预判、跟踪、修正,因此增强投资的确定性是我们在努力降低产品净值波动的过程中所追求的。

我的投资组合不会那么极致,在对未来进行判断时,不会“一条路走到底”。如果做很强的判断并且坚持,一旦错了会对产品净值影响比较大。我们希望努力对不同的行业进行持续跟踪,保证组合在中长期相对正确的方向上运行,偏差不要太大。即使在逆风的时候,我也希望组合的回撤和波动不要特别大,这是我的追求。

中国证券报:你为什么会对回撤这么在意?

刘健维:因为不是所有回撤都能收复失地。2015年我入行时,看到很多互联网企业从股价高点下跌80%、90%,之后再也没有涨回去。投资成长行业一定会有波动和风险,但我们希望在市场不顺的时候尽量控制回撤,这样我们的心态也会更加平和。

因此,除了关注有景气度的行业和公司,我们也会关注和景气度关联度没那么高的资产,让组合不要在单一行业暴露过高。比如在2024年8月份,很多企业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我们判断未来的行情可能出现一定的反弹,其中非银金融板块的弹性可能不错,所以我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中国证券报:有一段时间你的持仓中有不少中小盘品种,中小盘股频繁波动,是否让你对流动性有进一步的思考?

刘健维:其实我对大盘、小盘标的没有偏好,只要股票的相对风险收益率合理,我都会考虑配置。之前我认为,行业好的时候,二、三线企业的业绩弹性会更好一些。但后来我意识到,当行业不好的时候,二、三线企业下行的风险也很大,因此最终还是要具体考虑企业自身经营情况。

我对流动性有过一些思考,主要是因为当时买了一些中小盘标的,但随着管理规模增长,后期纠错的成本比较高。所以在后来,我对中小盘标的会有意识地进行控制,明确持仓比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5月19日帝欧家居(00279... 证券之星消息,帝欧家居5月19日涨停收盘,收盘价4.94元。该股于9点33分涨停,未打开涨停,截止收...
50亿定增获受理,南京证券作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孙永乐 上海报道 历时两年,南京证券(601990.SH)50亿元定增迈出重要...
美股低开,科技股普跌!黄金一度... 作 者丨吴斌编 辑丨包芳鸣 刘雪莹北京时间5月19日晚,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纳指跌超1.2%,标普...
百润股份涨5.54%,东吴证券... 今日百润股份(002568)涨5.54%,收盘报25.7元。 2025年4月29日,东吴证券研究员苏...
深夜,美股低开,科技股重挫!美... 5月19日晚间,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 大型科技股开盘普跌,特斯拉一度跌近4%,英伟达、台积电一度...
国资加持,明日复牌!ST目药成... 历经多年,ST天目(600671.SH)终于成功“去星摘帽”,公司股票简称将自5月20日起恢复为天目...
提YU7要等多久?实探小米汽车...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武凯5月19日午后,北京气温突破30℃大关。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环景路21...
广汇能源62亿元引入“富德系”... 5月19日,广汇能源(600256.SH)高开低走,收跌2.32%,每股报5.89元,总市值382....
华为鸿蒙电脑正式面世,PC操作... 5月19日下午,华为正式推出两款鸿蒙电脑:HUAWEI MateBook Pro与折叠屏电脑HUAW...
南京证券50亿定增推进,资金投... 出品|达摩财经南京证券筹备两年定增有了新进展。5月16日,南京证券(601990.SH)发布公告表示...
行业洗牌!中国房地产未来10年... 花朵财经观察出品撰文丨学研新规落地,二手房业主的日子不好过了。5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4月份全...
江苏华辰:涉嫌选择性披露可比项... 《金证研》南方资本中心 罗九/作者 映蔚/风控2025年4月28日,江苏华辰变压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
摩根士丹利邢自强:中国新质生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 深圳报道“从2018年第一次贸易摩擦以来,中国从政策面到企业自身练内功,...
科创板和创业板改革“读秒”倒计...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兆寰 北京报道 5月19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在2...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国产芯片... 在近日召开的2025搜狐科技年度论坛上,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表示,2025年人...
2025单身(孤独)经济产业全... 单身经济产业全景图:从消费浪潮到未来重构 单身经济特指聚焦独居群体的消费经济形态,其核心特征表现为...
确诊恶性前列腺癌后,拜登首次发... 在确诊患有恶性前列腺癌后,美国前总统拜登5月19日首次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癌症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股票行情快报:美亚光电(002... 证券之星消息,截至2025年5月19日收盘,美亚光电(002690)报收于17.08元,上涨2.03...
易方达基金刘健维:不做一条路走... □本报记者 杨皖玉 “不是所有回撤都能收复失地。”见惯了股市的跌宕起伏,易方达基金刘健维在他的投资中...
已秘密提交香港上市申请?山西8... 登录资本市场,几乎是每位创业者的渴望。 5月16日,由山西孝义人李一帆创办的禾赛科技被爆已秘密提交香...
原创 小... 哎呀,小米 SU7 要来了!这段时间小米处于风口浪尖,初期的争议、车祸事件,还有 Ultra 版本的...
nova 14系列及鸿蒙电脑新... 5月19日,nova 14系列及鸿蒙电脑新品发布会在成都举行,发布nova 14系列、鸿蒙电脑、华为...
“阳光电源”被两大巨头联手围剿... 阳光电源是我重点关注的公司之一,也无疑是一家很优秀的公司。事实上市场也是这样认为的,在新能源行业一片...
倒计时,40天 倒计时,40天... 图:Kate Dehler今天四月房价公布了。值得重视。四月之前,有几个城市的房价已经连涨半年了, ...
利空突袭!深夜,开盘大跌! 利... 一则利空消息引发猛烈抛售。受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影响,今晚,美股三大指数集体大幅低开,纳指、标普50...
国都证券迎“75后”董事长!控... 作者 | 谢美浴编辑 | 付影来源 | 独角金融国都证券(870488.NQ)控股权更迭尘埃落定,浙...
二手房成交量连续7个月超“荣枯...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张钇璟5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5年4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
贵州茅台股东大会回应八大热点:... “中国版巴菲特股东大会”上,茅台管理层回应了包括产品价格、新规挑战、国际化战略、未来增长等多个热点话...
高伟达:鹰高投资拟减持不超2....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5月19日,高伟达公告,控股股东鹰潭市鹰高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
重组新政激发市场热情:概念股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崔文静 实习生张长荣 北京报道5月19日,并购重组概念股迎来一波上涨潮。截至当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