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股市场传来一则重磅消息:金浦钛业突然发布公告,宣布终止此前推进近两个月的重大资产重组计划。
该消息一出,市场反应剧烈,公司股价应声跌停,封单沉重,成交极为稀疏。不少投资者在短短数日内,便将此前积累的账面盈利全部回吐,甚至面临深套风险。
对于终止原因,公司方面仅以“市场环境变化及不确定性加大”作为解释,并未透露更多实质性信息。
这类表述在A股市场并不罕见,往往成为重组搁浅时的标准话术。然而,市场普遍猜测,其背后真正的原因极有可能是未能通过监管层的合规审查。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重组被寄予厚望。作为一家主营钛白粉的上市公司,金浦钛业近年来因下游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业绩连续亏损。
市场原本期待通过此次资产置换,实现业务转型、扭亏为盈。然而随着重组计划的突然终止,不仅公司自身前景再度蒙上阴影,更有约七万名股东陷入焦虑与恐慌之中。
资产置换实为“家族内部流转”,监管审查或成关键障碍
根据此前披露的重组预案,金浦钛业计划将旗下钛白粉相关业务资产,与南京利德东方橡塑科技有限公司的100%股权进行置换。
从表面看,这是典型的“劣资换优资”操作——利德东方在2024年实现盈利1.2亿元,而钛白粉业务持续亏损,置换似乎有利于上市公司改善资产质量。
然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换什么”,而在于“和谁换”。公开信息显示,标的公司利德东方的实际控制人不是别人,正是金浦钛业实控人郭金东的二女儿郭彦彤。
换言之,这场重组本质上是郭氏家族内部资产的“左手倒右手”。
更引人关注的是,利德东方原本就曾是上市公司资产。2018年,金浦钛业通过收购将其纳入麾下;而在2024年3月,郭金东又以旗下酒店资产将其置换出上市公司。
当时公司称此举是为“优化资产结构”,但值得注意的是,被换出的利德东方处于盈利状态,而换入的酒店资产则为亏损资产。
短短一年内,同一资产在上市公司与实控人家族之间频繁流转,操作逻辑令人费解。尽管关联交易本身并不违规,但如此频繁且方向相反的资产腾挪,很难不引发监管关注。
分析认为,这类操作容易引发对交易定价公允性、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等问题的质疑,或是此次重组未能过审的深层原因。
郭金东的资本运作史:成也并购,败也并购
回顾金浦钛业实控人郭金东的资本历程,可谓“成也并购,败也并购”。
作为江苏南京籍企业家,郭金东早年从石化行业起步,后涉足地产领域,并于2005年并购南京钛白化工,正式进入钛白粉行业。
2013年,通过借壳吉林制药,实现金浦钛业上市,跻身A股市场。
并购是郭金东惯用的扩张手段。尤其在2018年,其一度同时推动三起重大并购:除成功收购利德东方外,还曾计划以56亿元并购古纤道、以42亿元收购沧州大化。
然而后两起并购均以失败告终,其中沧州大化一役更是造成巨额损失。
在该笔交易中,郭金东方面支付了12.6亿元首付款后,因后续资金无法到位导致违约。根据协议,卖方有权不予退还首付款。
经多轮诉讼,金浦钛业最终只能计提超十亿元减值损失,直接拖累公司连续多年业绩。
股权冻结、重组失败,实控人困境加剧
值得警惕的是,公开信息显示,郭金东所持公司股权目前已全部处于司法冻结状态,并已进入拍卖程序。
市场原本期待此次重组若能成功,或有助于提振股价,为实控人缓解债务压力争取更多空间。然而随着重组计划终止,这一希望已然落空。
郭金东或许将大难临头,不过,在整个事件中,最无奈的莫过于广大中小股东。
他们既无法参与公司决策,也难以提前预知重组终止的风险。在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不少投资者基于对“资产优化”的预期买入股票,只能跟着受灾。
上一篇:“万店”卖零食年赚几百亿,零食量贩龙头争相赴港上市 “万店”零食巨头冲击港股IPO 万店零食店
下一篇:疯狂跨界,债务缠身,国民品牌“黑芝麻糊”为何卖身? 榛戣姖楹诲叕鍙镐簭鎹熺殑鑳屽悗鍘熷洜 榛戣姖楹荤硦琛屼笟鍐呭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