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靠着一句“黑芝麻糊哎——”火遍全国,连续20年占据了市场龙头的国民品牌,南方黑芝麻糊,可以说是在电视机前,无数人的童年回忆了。
然而,在时代的浪潮中,南方黑芝麻糊的光环也逐渐黯淡、消失,已经走到了要“卖身”的地步。
点击上方视频立即观看
快刀财经的朋友们,好消息来了,为了满足大家多元化的需求,「快刀财经」的视频内容我们会同步在公众号上发布,还是熟悉的配方及味道,还是犀利但有温度的内容,还是足够多的增量信息,还有你在公众号上可能看不到的独家重磅。快去视频号、抖音、B站、小红书搜索「快刀财经」,关注我们,每天为你解剖一个新商业真相。
以下是本期视频脚本:
大家上一次喝芝麻糊是什么时候呀?
作为曾经靠着一句“黑芝麻糊哎——”火遍全国,连续20年占据了市场龙头的国民品牌,南方黑芝麻糊,可以说是在电视机前,无数人的童年回忆了。
然而,在时代的浪潮中,南方黑芝麻糊的光环也逐渐黯淡、消失,已经走到了要“卖身”的地步。
上个月,有消息称广西国资将以9.42亿元收购南方黑芝麻20%股权,通过"表决权放弃+业绩对赌"来获得其37.66%的控制权,这场收购背后,正是曾经的国民品牌,所剩下的一地鸡毛。
好好的南方黑芝麻糊,为啥要卖身呢?
毕竟一路走来,南方芝麻糊看起来都挺顺的:1991年营收突破8000万元,1994年销售额破亿,2014年,光靠黑芝麻糊这一个明星单品的营收,就高达10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60%。
或许咱们现在不少人都还记得这个曾家喻户晓的品牌,但南方黑芝麻糊的经营,确实已经一言难尽。
截至今年一季度,南方黑芝麻账上的货币资金,仅有1.73亿元,但其短期借款却高达7.66亿元,流动比率远低于安全线,债务压力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更严重的是,其2021-2024年的营收不仅连续三年下滑,净利润甚至同比减少了将近70%。其中的2023年,财报上虽盈利4308万元,但主要依赖资产处置收益,经营性现金流,总的说来仍不乐观。同时加之传统经销商,也随之锐减,南方黑芝麻糊可以说是摇摇欲坠。
也没见南方黑芝麻糊被另一碗芝麻糊给代替了,但咋就画风突变了呢?
事实上,看似没有对手的南方芝麻糊,更像是自己跑偏了。
虽然在国内整体糊类食品行业中,南方黑芝麻的市占率,依然处于领先地位,但因为入行门槛低、市场规模也有限,南方黑芝麻糊的发展,其实已经顶到了容量上的天花板。同时,一些更年轻的食补品牌也在不断侵占市场,对南方黑芝麻糊形成冲击。
内忧外患下,南方黑芝麻集团曾多次尝试换个赛道突围,先后进军电商市场、战略布局医疗行业等,不过,通通未能扭转颓势。
尽管跨界发展遭遇挫折,南方黑芝麻依然执着。
2020年的时候大手一挥,6553万元入股广投国医,却因股权纠纷计提减值,未能打开健康市场不说,就连医院的营业也处于停滞状态,无任何现金流入。
此外,2022年9月,南方黑芝麻向广西南宁地方政府的一项养老PPP项目投入7232万元,但直至2023年财年末,仍未能收到预期的运营补贴及收益。
眼看一个接一个的踩雷,南方黑芝麻集团看上去却没有停手的打算。
2023年4月,又开始涉足新能源领域,甚至不惜向银行贷款22亿投资储能锂电池的发展,然而时至今日,项目却因各种原因而停滞,前期投入血本无归。
不仅连续五年净利润下滑,而且各种折腾不仅没做出新的业绩,反而拖了自己一身的债。
连芝麻糊这个主业,也失去了重心。
自打频繁跨界后,南方黑芝麻糊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一路下跌,到2018年的时候,仅占1.7%,其研发人员也仅有12人,被外界质疑“初心不再”。
而反观竞争对手,却已推出低糖糊、谷物棒、固体饮料等新品类,比如后来居上的五谷磨房,去年营收达38亿元,增速是南方黑芝麻的5倍。
曾经响彻全国的南方黑芝麻糊,如今早已被同时期的食品类公司远远甩在后面。
固守传统虽终将被淘汰,但盲目跨界更会加速衰落。
在几代人的生活中陪伴了整整40年的南方黑芝麻糊,如今卖身国资,是否会等到转型的新起点呢?
- End -
快刀财经已同步入驻:36氪、虎嗅网、钛媒体、i黑马、品途网、商界、趣头条、砍柴网、梅花王、艾瑞专栏、亿欧网、创业邦、知乎、雪球、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界面新闻、一点资讯、网易号、搜狐自媒体、凤凰网、新浪财经头条、新浪看点、UC大鱼号、天天快报、企鹅自媒体、投资界、思达派、猎云网、简书等30多家自媒体平台。
快刀财经
社群 | 内容 | 连接 | 商学院
商业快媒体、思维孵化器、价值试验场和洗欲中心。专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正在影响的其他行业。有趣、有料、有态度,加入我们,拥有您的私人商学院。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营销策划、社群电商、创业投资和知识充电服务。
投稿、转载、内容合作,请添加微信ikuai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