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企业需求与改革目标
1. 政策合规性
确保系统符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要求,支持岗位聘任协议、经营业绩责任书的标准化管理。
适配企业类型:区分竞争类、非竞争类企业,以及子公司、分公司的分层管理需求。
2. 管理痛点诊断
分析现有考核体系的不足,明确系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核心功能评估维度
1. 契约全生命周期管理
协议签订:支持《岗位聘任协议》《年度/任期经营业绩责任书》的在线签订,内置合规性校验。
动态调整:允许根据企业战略或岗位变动修订契约内容,并保留历史版本记录。
模板库:提供行业通用模板,支持自定义差异化条款。
2. 考核体系科学性与灵活性
指标库:内置战略绩效指标、管理指标、党建指标,支持按企业类型分类配置。
考核流程:实现年度与任期考核的自动触发、多维度评分、结果加权计算,并生成可视化报告。
刚性兑现:薪酬计算自动关联考核结果,支持“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的联动规则,并内置退出情形库。
3.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数据看板:提供多维度分析(如任期达成率、考核结果趋势),支持按单位、岗位、个人穿透分析。
预警功能:对考核不达标、契约到期未续签等风险点自动提醒,并推送至相关责任人。
三、系统集成与扩展性
1. 内部系统对接
与现有HR系统无缝集成,实现组织架构、岗位体系、薪酬数据同步。
支持与ERP、项目管理工具集成,确保考核数据与业务数据一致性。
2. 开放性与可扩展性
提供开放API接口,便于未来扩展中长期激励、人才发展等功能。
支持移动端访问,提升考核流程的便捷性。
四、供应商选择与实施能力
1. 供应商资质
优先选择具有国企改革服务经验的厂商,其产品需通过国资委认证或具备央企/国企案例库。
考察供应商对政策的解读能力(如《中央企业董事会工作规则》),以及定制化开发的响应速度。
2. 实施方法论
需求分析:通过访谈、调研明确企业考核痛点,输出差距分析报告。
配置与测试:基于企业实际场景配置系统参数,并进行UAT测试。
培训与上线:提供分角色培训,制定上线切换方案。
五、成本与效益评估
1. 初期投入
包括软件许可费、实施服务费、硬件部署费,需对比厂商报价与功能匹配度。
警惕“低价陷阱”:避免选择功能缺失或定制化能力不足的系统。
2. 长期价值
通过自动化考核降低人工干预成本,通过精准激励提升经理层积极性。
量化ROI:如人均产值提升比例、关键人才保留率、决策效率改善等。
六、风险规避与持续优化
1. 数据安全
确保系统符合等保要求,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
权限管理:支持按角色分配操作权限。
2. 变更管理
制定系统上线后的变更管理流程,如考核指标调整需经董事会审批。
定期评估系统与业务需求的匹配度,避免“系统僵化”。
七、推荐金现代任期制与契约化考核系统
基于岗位对企业经理层人员的考核内容,实现方案管理、指标设置、达成情况填报(指标完成情况、自评)、评价打分、结果计算的全过程管理,实现对企业经理层成员的责任书生成和契约化考核。
1. 核心功能:
指标配置:任期制与契约化考核系统实现对企业整体经营指标、个人岗位业务指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指标的灵活设置。
契约文本管理:契约文本根据考核岗位要求,为现职人员自动生成,可以一人多份。
达成情况填报:管理员启动评分流程后,由各下属单位管理员填写个人岗位业务指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指标的达成情况,上传佐证材料
评分审批:组织部审核页面分为“企业整体经营业绩指标”“个人岗位业务指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指标”三个入口,点击之后分别进入不同的审核界面。
结果计算:任期制与契约化考核系统按照各类考核配置的权重,自动计算最终分数,按年度展示考核结果统计表。
2. 核心优势:
全周期数字化管理:覆盖任期目标制定、过程监控、考核评价、结果应用全流程,支持线上签约、 数据自动采集、智能预警提醒,降低人工干预成本。
灵活契约模板引擎:内置行业通用考核模板,同时支持自定义任期目标(如KPI、OKR)、差异化 权重及评分规则,适配国企、集团型企业等多场景需求。
数据穿透与可视化分析:通过多维度数据看板(如任期达成率、考核分布热图等),直观呈现团队与个人绩效趋势,为战略调整和人才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企业应选择支持政策合规、覆盖契约全生命周期、具备动态考核与刚性兑现能力的系统,优先考察具有国企改革经验的供应商,并确保系统可与现有HR体系集成。实施过程中需同步完善制度,避免“技术替代管理”,最终实现“能上能下、能增能减”的改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