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季度起,随着下游开始回暖,凯赛生物收入持续正增长且涨幅明显。目前公司引入招商局作为间接股东,加上公司与宁德时代等多方合作实施的战略布局,将有望加速第二曲线新材料的商业化进度。
薛宇/文
近日,凯赛生物(688065.SH)发布的2024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58亿元,同比增长39.91%,实现净利润4.89亿元,同比增长33.41%。公司主要产品生物法长链二元酸需求正在回暖,业绩实现高增长。以年计算,虽然盈利尚未创新高,但营业收入已是自有公开信息以来的新高。
凯赛生物于2020年8月上市,但由于2020年因为公共卫生事件导致需求不足,上市当年业绩有所下滑,公司股价也在震荡下行。不过近期,凯赛生物股价有所回升,由2024年9月最低的每股32.48元已上涨至2025年4月28日的52.15元,市值达到376亿元。在此背后是凯赛生物主业的逐渐恢复:2024年一季度起,公司下游开始回暖,收入持续正增长且涨幅明显,各季度同比增幅均超过35%。
另外,公司的第二曲线生物基聚酰胺有望带来新增量。目前公司对央企招商局集团(下称“招商局”)的定增事项已在2025年4月初完成,募集资金净额为59.14亿元,招商局作为间接股东参与定增,并与公司签订了采购协议及融资协议,加上公司与宁德时代等多方合作实施的战略布局,将有望加速生物基聚酰胺材料产业生态构建及商业化进度。
主业回暖,第二曲线具备潜力
凯赛生物是合成生物学主要生产企业之一,其主要产品为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及生物基聚酰胺,其中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可作为单体用于合成高性能聚酰胺,也是麝香香料、油漆、涂料、润滑油、增塑剂、医药和农药等行业的重要原材料;生物基聚酰胺即生物基尼龙,公司以生物基戊二胺和各种二元酸为原料聚合开发生物基聚酰胺系列产品。
长链二元酸是合成生物学的成功商业化产品之一。相比于化学合成法生产,生物法生产的长链二元酸的纯度、透光率及热稳定性等参数均更优,且成本大幅下降。凭借经济性和环保性,公司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产品使以英威达为代表的传统化学法长链二元酸在2015年后逐步退出市场,目前占据全球80%的份额,已成为全球的主流合成方式。
由于较高的技术壁垒带来的高市占率,公司议价能力较强,毛利率较高,但由于原材料烷烃受石油价格影响较大,成本有所波动,价格也与需求波动有关,因而业绩有所波动,2020年以前公司业绩持续增长,2020年受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下游订单减少,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21.9%和4.4%,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下降13.39%,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3.75%,主要是受国际市场环境影响,市场需求承压,长链二元酸系列收入和毛利有所下降,美元汇率波动致使汇兑收益下降,进而导致利润下降。
2024年,公司长链二元酸系列同比上年增长39.94%,是因为公司开拓长链二元酸市场取得积极成效,其中新产品癸二酸产能放量显著,因此,长链二元酸销售量,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另外,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下降以及因生产量的上涨分摊的固定成本下降,长链二元酸毛利率同比上升1.85个百分点。
作为第二增长曲线,生物基聚酰胺(俗称尼龙)系列产品收入占比较小,仍处于商业化推广阶段,但前景广阔。根据公司披露,生物基聚酰胺节能减排优势显著,成本较竞品更低且材料性能优异,目前生物基聚酰胺下游应用领域包括纺织服装和工程塑料等领域,公司开发的热塑性复材可应用于新能源、交运物流等领域。公司预计至2025年全球生物基聚酰胺市场规模空间将达到215.91亿元。
聚酰胺中PA6和PA66是主要品种,其中PA6国产化率高,PA66进口依赖度高而价格较高。不过,公司的生物基聚酰胺价格明显更低,根据率捷咨询,杜邦生物基PA66价格为每吨42000元,较石化基高约31%,尚不具备经济性,而公司生物基尼龙2021年和2022年整体均价分别约为每吨20700元和每吨20900元,价格优势显著。
而从碳减排优势角度看,PA5X生物基尼龙相比石化基尼龙可减排近一半。经第三方资质机构检测,生物基聚酰胺与传统化石法相比可减少近一半的碳排放,山西证券指出,随着碳中和政策加码以及消费者环保偏好的提升,生态友好的生物基尼龙未来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公司生物基聚酰胺下游需求尚未打开,产能利用率较低导致规模化效应尚未显现。目前公司1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已形成销售,在建产能90万吨。但招商局的入股或将为公司“托底”。公司定增募集不超过60亿元,引入央企招商局作为间接股东的定增方案,以及与多方合作实施的战略布局,将有望加速生物基聚酰胺材料产业生态构建及商业化进度。
多方合作助力商业化
4月3日,凯赛生物发布公告,公司完成向上海曜修生物技术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发行A股普通股1.38亿股,每股发行价格为42.97元/股,认购金额为59.26亿元。本次交易前后,公司的控股股东由CIB变更为上海曜修;CIB及上海曜修均受XIUCAI LIU(刘修才)家庭控制,因此,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实际控制人仍为XIUCAI LIU(刘修才)家庭,招商局持有上海曜修49%的股份。
这些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贷款。根据问询回复,凯赛生物已审议的主要在建或拟建的投资项目为两个:太原科技的“年产240万吨玉米深加工及年产500万吨生物发酵液项目”,以及太原材料的“年产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年产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及年产30万吨生物发酵硫酸盐项目”,总投资预算金额分别为73.69亿元和134.14亿元,募集资金可以满足公司的资金需求。
凯赛生物还将与招商局和下游客户等多方达成合作。具体合作方面,包括生物基聚酰胺材料战略采购、投融资战略合作、合作方式及沟通协调机制三大方面。
具体而言,招商局从凯赛生物采购产品;采购数量方面,招商局将推广和落实凯赛生物基聚酰胺产品的使用,保障落实前三年“1-8-20目标”,即招商局采购并使用凯赛生物的产品中生物基聚酰胺树脂的量于2023年、2024年和2025年分别为不低于1万吨、8万吨和20万吨。招商局集团将协调其集团内关联金融企业以有市场竞争力的融资利率为甲方及其投资的项目提供融资服务。
目前,公司与招商局及其体系内公司基于生物基新材料的合作已经全面展开,其中包括与“招商创科”及合肥产投合作建设的BioPA-CFRT生产设施。华安证券指出,招商凯赛合肥项目的落地,标志着凯赛系列生物基材料单体-树脂-复材-应用制品的产业链生态的搭建落地,并可作为模板在全球推广落地。
根据公司披露,每吨生物基聚酰胺相比石化基可减少50%以上碳排放。目前生物基聚酰胺下游应用领域包括纺织服装和工程塑料等领域,公司开发的热塑性复材可应用于新能源、交运物流等领域。目前公司1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已形成销售,在建产能90万吨。
2024年5月,公司与合肥市政府、招商局创科集团三方战略合作隆重举行签约仪式,助力合肥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以及生态圈建设。2024年6月,公司与阜阳交投达成合作,基于生物基聚酰胺材料共同打造全球首个生物基热塑性复合材料光伏边框应用示范项目,实现对铝制边框的新型材料替代,并在其他分布式光伏项目及光伏电站项目上逐步推广,进一步探索合作生物基复合材料在新能源、交通运输、现代建筑等更多领域的应用示范、推广及产业化落地。
2024年10月,公司与海澜之家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公司表示,双方各持所长,深化合作,有助于公司在纺织领域的发展。
2025年2月,公司与宁德时代、卡涞复材合资成立安徽凯酰时代复合材料公司,宁德时代作为行业内最大的客户方,可为凯赛生物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反馈,例如生物基复合材料可应用于电池壳体、储能箱体及交通领域的研发生产,此次合作有利于提升凯赛生物在新能源领域的市场渗透力。
本文刊于05月03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