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10日至11日,中美经贸高层会议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双方进行了坦诚、深入、具有建设性的沟通,取得了一系列共识。
当地时间5月12日上午9:00,双方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双方承诺将于2025年5月14日前采取如下举措:
美方取消根据2025年4月8日第14259号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号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关税,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加征的34%的对等关税,其中24%的关税暂停加征90天,保留剩余10%的关税。
相应地,中方取消对美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反制关税;针对美对等关税的34%反制关税,相应暂停其中24%的关税90天,剩余10%的关税予以保留。中方还相应暂停或取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就经贸领域各自关切保持密切沟通,开展进一步磋商。中方代表是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美方代表是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双方将定期或不定期轮流在中国、美国开展磋商,或在商定的第三国开展磋商。根据需要,双方可就相关经贸议题开展工作层面磋商。
根据目前的公开消息来看,中美初步达成的关税共识是:美国关税30%,中国关税10%(另有10%~15%的特殊产品关税)。
其实,最大难点还是非关税壁垒,美国不卖高端芯片,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就不会解除。即便双方达成协议,但变卦的心理阴影也难以消除。
所以,只要特朗普不彻底放弃关税战的念头,任何协议的含金量都可能随时贬值。
声明发布后,在岸、离岸人民币双双拉升,美元指数同样飙升,黄金价格下跌,港股上涨,欧股上涨,美股上涨,唯独第二天A股的表现奇怪,上证指数上涨0.17%,深成指数下跌0.13%,似乎不认为这是巨大利好。
4月以来,美国对全球加征所谓“对等关税”,犹如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贸易额骤降,股市下跌,企业遭受巨大损失。
中国是最先反制所谓“对等”关税的国家,也是态度最坚决的国家。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妥协求合作则合作亡。这次中美经贸会谈,正是在前期充分斗争的基础上,中美双方相向而行的结果。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谈判第一天后就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日内瓦的会谈“非常好”。他还谈到两国贸易关系的“全面重启”,并表示“我们希望看到中国对美国企业开放,这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取得了巨大进展!”
会谈一结束,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激动表示,“我很高兴地报告,我们在美国和中国之间的重要贸易谈判中取得了‘重大进展’(substantial progress)”。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表示:“正如国务卿所指出的,这两天非常富有成效。”
相比之下,中方则更加稳健,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此次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坦诚、深入、具有建设性,达成重要共识,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
5月12日,联合声明发布后,明明是双方对等削减4月2日之后的关税,美国却开始宣传取得了贸易战的“历史性大胜”。特朗普又赢了?
全球化入冬的第一场暴风雪暂时停了,不意味着暴风雪真正过去,不意味着冰冻的河面会解冻,更不意味着冬天已经过去。
正如当年,中美在板门店谈判取得进展,并不意味着上甘岭之战已经打完了。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是中美关税战、贸易战第一阶段结束的标志,是“暂停键”,而不是“终止键”。
中美贸易谈判仍将继续,若美方仍抱着打压中国经济,阻止中国和平崛起的想法提出过分条件,双方仍有可能谈崩,更何况还有很多老问题没有解决。
在非关税制裁方面,美方的“欠账”越来越多,比如对华为等中国企业的制裁并没有松动,对中国制造船舶和港口设备的限制没有减少,对关键技术的卡脖子也没有解决。中国产业升级和产业自主化的紧迫性和动力仍在,加速发展以内循环为主的经济模式,建设“一带一路”,深化南南合作的必要性未来只能更加突出。
特朗普的第二任期才刚刚开始,没有人能保证他不会出尔反尔,重演2018年旧事。而且中美双方在经济、贸易、尖端科技上的摩擦绝不会停止,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宝岛问题悬而未决,美国财政持续崩坏,国债危机不断深化,中美仍有可能随时掉进“修昔底德陷阱”,走向冷战或热战。
全球化的冬天刚刚开始,现在是一九,还是二九,抑或像大萧条前的1929?
中美之间,谁在让步?谁是赢家?
中美经贸,全球产业链将会如何调整?
观察中美经济的关键点在哪里?
本周六(5月17日)晚9点,鸿学院将与您共同探讨《从中美联合声明,如何看关税战第一阶段?》。中美经贸高层会议取得一系列共识,如何影响全球金融资产,市场机会在哪里?只要特朗普不彻底放弃关税战的念头,任何协议的含金量都可能随时贬值,市场风险又在哪里?欢迎大家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