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两个新闻把本人取钱的艰难与骗子转账的轻松展现得淋漓尽致。
想取钱的本人身患重疾,让代理人去取钱,却被告知必须本人到现场才能办,结果被抬到现场后一个多小时也没办完手续,最终在银行门口离世。
而转钱的骗子却在一个小时内转走母女二人6万多,幸亏警察到现场后及时上报反诈中心并申请启动止付程序,银行才把进行中的转账拦了下来。
其实,不只是新闻巧合,长时间以来,多数人都是这种感觉。
网上随便一搜,本人取5000块堪比唐僧取经的案例比比皆是,而本人的钱被骗子转走却跟玩儿似的。
事实真的如此吗?
实际上,这是一种比对的错位,两种现象的比较根本就不在一个维度里,这就像拿1米和1公斤比谁多,不管得出什么样的结果,都没意义。
银行取钱为什么难?
储户和银行是委托保管关系,银行的第一职责是保障钱的安全,要取出来,当然需要按照既定的手续和流程。
如果用八个字来形容银行的原则,最恰当的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所以,必然给储户形成不适感,但真的安全。
就像前面的例子中,代理人密码错误,当然需要本人来证明,至于说本人重疾银行该不该特事特办那是另一回事。
试想,如果仅凭两个身份证,密码错误也能把钱轻松取走,这样的安全性,银行还开得下去吗,早就赔死了。
再说骗子转钱,与银行取钱完全是两回事。
没有哪个骗子是到银行去把钱转走的,就算有这样的情况,那也是裹挟着本人去的,不过,很多诈骗案件也就是在银行被发现并拦截下来的。
前面例子中一个小时转走6万多是通过网络操作完成的,这也是目前骗子的主要诈骗渠道。
那为什么网络转账这么容易呢?
因为一直是本人在操作,无论是密码输入,或者指纹验证,甚至是面部识别,都是本人在骗子的教唆下自己完成的。
你自己本人执行所有的操作,转账当然容易了,这种情况下,让银行怎么来辨别你是处于清醒还是受骗状态。
至于说线下的限额与线上的限额相差很大,那当然了,线下是要换成纸币的,而线上只是个数字记账。
比如,线上转1000万只是划个手指,而线下取1000万现金有200多斤,货币的作用是金融流通,显然线上流通快且成本低,当然就会抑制现金而推广线上了。
当然,理是这么个理儿,但具体到现实中,总会被某些银行及其工作人员把这种原则过于死板化了,从而忽略了人性化。
银行说到底还是个服务机构,服务的对象就是人,银行不仅要保障资金安全,也要让储户心里舒服、办事方便、有特殊需求又能得到恰当处理。
某种程度上说,正是银行在服务处理上的欠缺,才形成了如今公众对银行的质疑和指责,说起来,银行背的黑锅,自己是主因。
就像前面例子中在银行门口去世的取款人,最新的消息显示,银行与死者家属达成了和解,银行支付10万慰问金。
这可能是对双方最好的结果,但银行应该反思,并作出改变,避免类似事件重复发生,解铃还须系铃人,银行的锅,还得靠自己才取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