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财务造假“戴帽”一年,ST中泰(002092)5月20日将“摘帽”回归“中泰化学”,并于当日开市起复牌。
在“摘帽”公告中,ST中泰表示,公司控股股东已将占用本金及利息全部归还至公司,且已对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一季报、2023年半年报、2023年三季报财务报表进行了会计差错更正,行政处罚决定所涉事项已整改完毕;此外,审计机构已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因此,公司申请“摘帽”。
上海证券报记者发现,就在公司申请“摘帽”前,深交所对公司2024年年报进行问询,其中违规占资、财务资助、大额担保等财务问题再次被监管关注。
连续2年亏损,“摘帽”后的公司将如何扭转业绩颓势?或许,正式“摘帽”复牌后,对中泰化学的经营之考、质量之考,才刚刚开始。
整改完毕 公司“摘帽”
5月16日晚间,ST中泰公告称,公司股票交易于5月19日停牌一天,5月20日开市起复牌。公司股票自2025年5月20日开市起撤销其他风险警示,证券简称由“ST中泰”变更为“中泰化学”,公司股票交易的日涨跌幅限制由5%变为10%。
2024年5月,由于存在年报虚假记载、未及时披露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关联交易、年报存在重大遗漏等问题,中泰化学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中泰化学”变更为“ST中泰”。
彼时,ST中泰收到的新疆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中泰化学2022年虚增收入42.48亿元、虚增成本42.48亿元及2021年、2022年未披露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关联交易,分别导致相关的募集说明书所引用的相关财务报告数据不准确及债券存续期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
新疆证监局认为,中泰集团作为中泰化学控股股东,组织、指使了对中泰化学的资金占用行为,导致上市公司存在重大遗漏的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因此对中泰集团、中泰化学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500万元罚款;对时任中泰集团财务总监龚春华、时任中泰化学财务总监彭江玲等多名高管处以200万元至50万元不等的罚款。
在16日的公告中,ST中泰表示上述行政处罚决定所涉事项已整改完毕且披露了相关整改公告。
ST中泰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已将占用本金及利息全部归还至公司,且已对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一季报、2023年半年报、2023年三季报财务报表进行了会计差错更正,行政处罚决定所涉事项已整改完毕;此外,审计机构已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8.8条“上市公司因触及本规则第9.8.1条第八项情形,其股票交易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后,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本所申请对其股票交易撤销其他风险警示:(一)公司已就行政处罚决定所涉事项对相应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进行追溯重述;(二)自中国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已满十二个月。”
由于导致公司其他风险警示的因素已经消除,且自行政处罚决定书作出之日起已满12个月,公司符合撤销股票交易其他风险警示的条件,因此ST中泰申请“摘帽”。
财务资助及违规占资再被问询
ST中泰“摘帽”前,深交所曾下发问询函,对公司2024年年报进行问询,其中违规占资、财务资助等问题再次被监管关注。
2023年末,因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会计师就曾对公司2023年年报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2024年,ST中泰与子公司及其附属企业非经营性往来依旧频繁,期末余额为55.74亿元。深交所质疑公司是否构成违规财务资助或资金占用,并要求公司详细列示对各下属公司的持股比例,以及往来详细情况,并自查是否存在其他资金占用、财务资助等情形及内控缺陷。
从年报问询回复来看,2024年,ST中泰共有15项非经营性往来,往来形成原因以有偿资金拆借及利息为主,发生原因则多为生产经营需求和生产、建设资金需求。36.09亿元的账龄在一年以内。对往来资金的偿付安排则多为“根据资金情况进行偿付”。
2024年末,ST中泰大额(2000万元以上)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账面价值共7.14亿元,多为原材料款、铁路运费等生产款项;大额其他非流动资产账面价值4.36亿元,为工程款。公司表示,并不存在违规情形。
去年3月,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曝光公司财务指标虚假记载后,ST中泰过去三年的真实业绩情况也浮出水面。2024年,ST中泰实现营收301.23亿元,同比下降18.84%,实现净利润-9.77亿元,营收连续3年下滑的同时,净利润已连续2年亏损。
反观同期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情况,新疆天业、君正集团等公司则均是盈利状态。深交所注意到,2024年主要行业营业收入增长、生产成本下降、毛利率上升,但公司仍未能扭转亏损,且对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存货等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4.67亿元,要求公司说明2024年扣除资产减值损失后仍然亏损的原因。
深交所还要求公司结合2025年一季度经营情况及在手订单,说明公司盈利能力改善情况。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ST中泰实现营收67.67亿元,同比下降13.02%;实现净利润-8979.79万元。
此外,据披露,2023年及2024年,ST中泰减值计提金额分别为9.20亿元和4.54亿元。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本年度大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合理性,质疑公司是否存在财务“洗澡”的情况。
大额担保与偿债风险并存
ST中泰的大额担保及偿债风险问题也引起监管关注。
2024年末,ST中泰担保总额占净资产比例为106.72%,总体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新疆天业、君正集团、湖北宜化相关数据分别为63.97%、35.51%和135.26%。而截至2025年1月31日,公司实际累计对外担保总额为236.20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04.05%。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新增授信担保39.31亿元,累计对外担保266.11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17.23%。
针对担保比例较高的原因,ST中泰回复称,因主要产品为聚氯乙烯树脂(PVC)等,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且生产单位均集中在下属子公司,公司通过上下游资源整合,构建了一体化产业链,长期资产投资规模大,主要通过银行借款、融资租赁等方式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同时为保障下属子公司生产经营资金需求,公司为下属子公司提供必要的担保支持,以确保项目如期实施、正常生产经营。
债务方面,ST中泰还存在负债科目同比增长较大、偿债能力下滑的情形。2024年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3.59%,流动比率为0.4,上年同期分别为59.46%、0.5,偿债能力有所下降。
而同期,ST中泰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新疆天业、君正集团、湖北宜化等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4.55、34.62%和67.10%。对此,深交所也要求公司结合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说明,资产负债率与同行业相比是否处于合理水平。
深交所还关注到,公司短期借款余额53.41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74.05亿元,其他流动负债85.09亿元,长期借款108.76亿元,均较去年同期增长。
此外,2023年,ST中泰公开发行两支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合计约11亿元,第2年末、第4年末设置发行人赎回选择权;尚未到期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余额为15亿元。
深交所要求公司结合现金流情况、资产负债率、融资期限、融资规模与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匹配情况等,说明公司生产经营、偿债能力是否受到影响。
“摘帽”在即,ST中泰财务隐患是否已充分彻底消除?连续2年亏损,“摘帽”后的公司将如何扭转业绩颓势?或许,正式“摘帽”复牌后,对中泰化学的经营之考、质量之考,才刚刚开始。
作者:胡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