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曲忠芳 北京报道
7月18日,具身智能赛道的“明星”企业——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树科技”)在浙江证监局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并上市辅导备案。
备案报告显示,宇树科技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均为创始人兼CEO王兴兴,其直接持有23.8216%股权,并通过上海宇翼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控制该公司10.9414%股权,合计控制34.7630%的股权。根据辅导工作安排,作为辅导机构的中信证券预计在今年10月至12月,对宇树科技是否达到发行上市条件进行综合评估,协助宇树科技按相关规定准备IPO并上市的申请文件。
宇树科技创立于2016年,最早以四足机器人(即“机器狗”)起家,2023年开始,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先后推出了H1、G1两款人形机器人产品。G1曾凭借9.9万元的售价迅速打开市场,而H1在2025年央视春晚的群舞表演令宇树科技“出圈”走红。王兴兴在2025夏季达沃斯峰会期间公开透露,该公司去年的营收额超过10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企业要实现IPO上市,要经历股份制改革、辅导备案与尽职调查、申报提交招股书及其他文件材料、审核、路演与定价、股票公开发行与挂牌交易等步骤。
早在今年5月底,宇树科技就在公司名称、注册资本、主体类型等工商层面完成了一系列变更,尤其是将市场主体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随后又于6月中旬完成了近7亿元人民币的C+轮股权融资,投资方包括中国移动、腾讯、阿里巴巴及蚂蚁集团、吉利控股等产业巨头。另据天眼查数据,宇树科技自2016年创立以来已完成10次股权融资,而新一轮融资完成后公司估值超过100亿元。基于此,宇树科技开启上市辅导备案,谋求IPO在业界看来并不意外。
“国产头部机器人公司积极寻求IPO上市是现阶段的必然状态。”谦询智库创始合伙人龚斌指出,A股科创板成长层为处于“超级风口、偏实业”的硬科技明显企业提供了“绿色通道”。人形机器人公司必须趁着当下的热度想尽办法融资,才能蹚过接下来三五年在新兴技术成熟曲线上从“期望膨胀峰值期”到“泡沫破裂低谷期”的考验,不论是一级市场融资,还是谋求二级市场募资,都是为了“广积粮”,在可能的“寒冬”到来之前尽快兑现AI红利。
近期,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掀起融资热潮。其中,与宇树科技同样作为“明星”公司的智元机器人,通过“协议转让+部分要约收购”的方式,成为上市公司上纬新材(688585.SH)的控股股东,资金支出成本约21亿元,这被业内视为智元机器人“曲线”上市的举措。
知名经济学者、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指出,宇树科技此前已通过知名度获得了一些销量,不过它依然缺乏重磅应用场景,其营收可能很难维持。现阶段,股东投资宇树科技的热情很高,宇树科技在前段时间融到了很多钱,所以该公司其实并不缺钱,而谋求IPO上市的目的在于借着这股热度兑现对财务股东变现的承诺。宇树科技方面很清楚,人形机器人应用探索是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提前通过上市获得一批资金,并保留一个股权再融资的窗口,让原始股东中的财务投资人变现退出,的确是当前宇树科技的最佳选择。宇树科技方面也会担心,如果人形机器人的应用探索情况不佳,热度减退,那么宇树科技很可能就会遇到发展瓶颈,到时候再去上市,难度将变大。整体来看,当前是宇树科技谋求IPO上市的最佳时间。
(编辑:张靖超 审核:李正豪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