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苹果供应链巨头立讯精密正式开启赴港上市之路。8月18日,港交所披露的信息显示,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已正式递交H股上市申请,计划在主板挂牌上市 。
招股书显示,立讯精密近年来业绩增长稳健,2024年营收已逼近2700亿元人民币。其产品已深度渗透全球消费电子、汽车及通讯市场,招股书援引数据称,以2024年销量计,全球平均每两部智能手机、每三部智能可穿戴设备中,就有一部使用其产品 。
然而,亮眼的业绩数据之下,招股书也明确指出了其客户高度集中的潜在风险。此次叩响港交所大门,立讯精密寻求国际资本加持,为其全球化布局与业务多元化注入新动力的意图明显。
寻找新增长点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核心财务数据,立讯精密的增长势头保持稳健。在2022年至2024年,公司实现的收入分别为2140亿元、2319亿元和2688亿元人民币。同期的净利润也实现了稳步增长,分别为105亿元、122亿元和146亿元 。进入2025年,这一势头得以延续,其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7.9%至618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1.3%至34亿元 。
招股书将其业务结构拆解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信与数据中心及其他四大板块 。其中,消费电子业务依然是其营收的绝对基石。2024年,该业务板块贡献收入2331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高达86.7% 。
但在消费电子这个基本盘之外,其对“第二增长曲线”的培育已见成效,汽车电子与通信业务正成为新的增长点。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立讯精密的汽车电子业务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达到49.6%,2024年实现营收138亿元,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5.1% 。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该业务收入同比增速更是高达98.9% 。为加速汽车业务的全球化进程,公司于2024年启动了对德国百年汽车线束厂商莱尼公司(Leoni AG)相关业务的收购 ,并于2025年7月完成 ,以加强其在欧洲、非洲及美洲的战略部署 。
在通信与数据中心领域,受益于AI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市场需求强劲。立讯精密在此领域提供从铜互联、光互联、散热模组到完整功能系统的垂直一体化服务 。2022年至2024年,该业务收入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9.6%,2024年实现营收184亿元 。
七成营收依赖单一客户
尽管业绩持续向好且新业务增长迅速,但招股书也明确指出了公司面临的挑战,其中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问题尤为突出 。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立讯精密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73.3%、75.2%和70.7% 。这意味着公司超过七成的收入依赖于单一客户。
尽管招股书中未披露具体客户名称,但结合其业务构成及过往财报,市场普遍认为其最大客户为苹果公司。这种高度依赖的模式,使得公司的经营业绩与主要客户的产品周期、销售表现及供应链策略高度绑定,一旦主要客户的业务发生重大变化,将可能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集中性不仅体现在客户端,也体现在供应链端。招股书披露,2024年,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总采购额的62.3%,其中向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高达56.0% 。并且,这位最大供应商同时也是其最大客户 。
对此,招股书解释了这种现象背后的“买售”模式:部分核心客户为控制整个采购流程以及原材料的成本与质量,会要求其供应商(包括立讯精密)向其自身或其指定的供应商采购若干核心零组件 。这种行业特性,导致了其在客户端与供应链端的双重集中。
此次赴港上市,可以看作是立讯精密为应对全球化竞争和供应链风险,寻求业务进一步多元化和资本结构优化的关键一步。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募资用途,所得款项净额将主要用于几个核心方向:扩大并升级现有生产基地,特别是针对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业务的全球产能扩张 ;投资于技术研发,完善制造流程并提升智能制造能力 ;以及用于投资上下游产业链的优质标的 。此外,部分资金还将用于偿还银行借款及补充营运资本 。
随着立讯精密正式递表,苹果核心供应链企业在香港资本市场“会师”的趋势愈发明显。这也反映出产业链龙头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国际资本的共同需求,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同时,这些企业正在寻求多元化发展路径以对冲潜在风险。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严兆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