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品收入超43亿元,复星医药加强双向许可寻新增长 创新药支出年均增速达40% 创新药24亿分红
创始人
2025-08-27 20:43:5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韩利明

8月26日晚间,复星医药(600196.SH;02196.HK)披露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绩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95.14亿元;归母净利润17.02亿元,同比增长38.96%;经营性现金流21.34亿元,同比增长11.90%。

分业务板块看,报告期内,制药业务收入为139.01亿元,创新药品稳健增长,收入超43亿元,同比增长14.26%。此外,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55亿元。医疗健康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5.92亿元。

谈及业绩表现与发展规划,复星医药董事长陈玉卿在媒体沟通会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面对行业环境、政策调整与地缘政治等外部变化,企业需以深度行业洞察与清晰全球布局锚定方向,“复星医药将持续推进创新转型与创新产品开发落地,提升全球运营能力,同时深化数字化与AI战略布局,坚定践行核心发展路径。”

事实上,受益于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的不断落地,“创新转型”与“国际化出海”亦是当前国内创新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政策引导下,中国制药工业已稳居全球第二。这是过去十年行业共同努力下,中国制药产业形成的全新格局,从资本市场表现来看,当前医药行业的‘春天’已至,也与这一产业基础相契合。” 陈玉卿表示。

不过,在陈玉卿看来,当前中国创新药在源头创新,尤其是新靶点发现层面,与国际领先水平仍有差距。基于此,他认为中国创新药需向“2.0版本”升级,向研发深水区、无人区迈进,“这一升级并非单一行业能独立实现,需要科研院校、研究机构、企业与国家政策形成协同,构建大体系战略支撑,最终推动中国创新药产业从‘全球第二梯队引领者’向‘全球第一的引领系统’跨越。”

提高创新可及性

创新是医药产业稳健发展的核心驱动,随着国内医药健康产业对本土创新能力的要求持续提升,复星医药也在加速创新技术与产品的转化落地。

2025年上半年,复星医药研发投入共计25.84亿元;其中,研发费用为17.17亿元,制药业务研发投入22.95亿元,占制药业务收入的16.51%;其中,研发费用14.69亿元,占制药业务收入的10.57%。围绕实体瘤、血液瘤、免疫炎症等核心治疗领域,复星医药已逐步构建高价值管线组合,并积极拓展慢病(心血管、肾脏与代谢)及神经领域。

不过从长远的发展视角来看,掌握重量级产品的创新药企之间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产品竞争力和后续的商业化能力上。

“创新药前期研发成本高企,若缺乏合理的商业定价与支付支持,企业盈利难度极大。”陈玉卿表示,复星医药正从支付创新、市场拓展、风险平衡等多维度探索产品可及性。

据介绍,在国家医保局推动商业保险发挥补充作用的背景下,复星医药已有多款创新产品纳入商业保险目录,包括国内首款获批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阿基仑赛注射液(商品名:奕凯达)等;同时,奕凯达已与全国超110家城市保、90项商业保险达成签约合作,大幅降低患者用药经济门槛。

此外,针对奕凯达120万元的治疗费用,复星医药旗下复星凯瑞在2024年11月推出了中国首款“按疗效价值支付”计划;除依托医保与保险体系外,复星凯瑞也在主动拓展院外市场与自费市场,进一步完善商业化布局矩阵。

“无论是参与医保目录调整、深化商保与城市保合作,还是探索支付创新与院外市场,复星医药都在全力推进创新药商业化进程。”陈玉卿强调,期待随着商业保险对创新药的覆盖持续扩容,中国创新药能在本土市场快速形成健康可持续的商业逻辑,推动整个产业进入良性循环。

从当前产品表现来看,核心治疗领域的创新成果已逐步转化为业绩支撑。今年上半年,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核心产品实现营业收入43.14亿元,同比上涨6.48%;抗感染核心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6.56亿元,同比上涨14.05%。此外,代谢及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核心产品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06亿元、9.26亿元、4.92亿元。

多维度竞速国际化

当前,国际化市场愈发成为创新药企增长的关键引擎。

2025年上半年,复星医药海外营收54.78亿元人民币,占营收比28.07%。公开资料显示,复星医药已构建成熟的商业化体系,涵盖制药与医疗器械业务,其中,海外商业化团队超1000人。制药业务已主要覆盖美国、非洲等市场,并稳步向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拓展。

谈及商业能力构建与国际化布局策略时,陈玉卿解释,全球商业网络的搭建将以“合作优先、因地制宜”为核心思路,通过全球化整体布局与合作伙伴网络的协同,快速推进全球业务发展,尤其在主流市场的拓展中,这一策略将成为关键支撑。

“新兴市场同样是复星医药重点关注的领域。”陈玉卿进一步分析,中东、东南亚、南美等市场虽规模各异,但均具备“小而美”的特色潜力与增长爆发力,公司将通过合作与本地化注册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创新药产品在这些区域落地;同时,非洲市场的仿制药需求明确,也将成为业务拓展的重要方向。

“中东等市场还存在创新药发展机会,复星医药不仅会推动自身创新产品出海,还将联动国内优质创新药资源,协同构建‘出海合力’,让国内成熟的创新药研发能力在全球市场发挥更大价值。”陈玉卿补充。

事实上,近两年中国创新药企业通过License-out(对外授权)、合作开发和NewCo(新公司)等出海模式,与国际MNC(创新药企)达成BD(商务拓展)交易,以此拓展全球市场。

今年以来,复星医药亦有多项BD交易。例如8月,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授予Expedition于除中国境内及港澳地区外的全球范围开发、生产及商业化在研小分子口服药物XH-S004(DPP-1抑制剂)的权利,复星医药产业将获得至多1.2亿美元不可退还的首付款、开发及监管里程碑付款。

License-in(许可引进)方面,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许可引进延缓阿尔茨海默病(AD)疾病进程的小分子口服在研药物AR1001。

对于如何踩稳License-in与License-out节奏,陈玉卿解释,License-in与 License-out虽均服务于产品管线建设,但核心逻辑不同。其中,License-in侧重“补强、补缺、补足”,需先明确公司聚焦治疗领域,再判断是否具备填补技术平台与产品管线空白的价值,“阿尔茨海默病领域,中国患者已近1000万,老龄化下临床需求迫切,此次引进是我们长期跟踪研究后的选择,未来也会持续深耕该领域。”

License-out方面,陈玉卿进一步拆解考量点,一是市场分工与价值极致化,若产品难快速推进美欧日等主流市场临床与上市,便由公司负责大中华区临床,合作伙伴凭本地化优势推进海外,实现价值与患者获益最大化;二是成本与收益平衡,通过合作均摊前期研发成本,依托里程碑付款、销售提成等构建持续收益体系。

陈玉卿强调,BD的核心逻辑是“以长期全球化视角,服务于成为全球医疗健康领域重要参与者的目标”,关键是判断自身是否具备产品全球权益掌控力、临床推进与商业落地能力,再制定差异化策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资套现16亿撤离:4年前买在... 今天咱们来聊一桩资本市场的“反向操作”——国资退出、民资接盘。你没听错,这次不是我们熟悉的“国资救场...
动作频频,小红书电商怎么了? ... 作为小红书的资深用户,95后女孩林媛发现小红书底部菜单从“热门”变成了“市集”。进入页面后,林媛看到...
数据、算法,催生了AI时代的腐... 2025年8月25日,一则来自快手公司的内部反腐案件公告,揭开了数字时代贪腐的冰山一角。快手前电商服...
东北经济第一城和它的万亿GDP...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阿力米热大连,想成为“万亿之城”。2024 年,作为东北经济第一城,大连G...
五粮液上半年净利194.92亿... 五粮液 视觉中国 资料图白酒行业深度调整下,五粮液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但增速均降至个位...
时隔半年再度触及涨停,万科喊出... 存量盘活,考验意志与能力。作者 | 赵晴编辑丨高远山来源 | 野马财经8月25日,A股地产板块迎来久...
美团二季度营销开支大增77亿,... 8月27日,美团(3690. HK)发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及上半年业绩报告。今年第二...
备查文件缩减超50%!上交所修... 中经记者 孙汝祥 夏欣 北京报道近日,上交所发布新修订的上市公司公告格式指南和业务办理指南。经测算,...
茶饮料增速放缓,包装水仍未“满... (周梦婷 摄影)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周梦婷 北京报道农夫山泉正逐步走出舆情...
福建德尔终止主板IPO,估值1... 2025年8月22日,上交所一纸公告宣告了福建德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建德尔”)长达两年的...
双创指数再度引领反弹,科创50... 每经记者|刘明涛 每经编辑|彭水萍 8月27日,大盘微幅高开后震荡分化,双创指数再度展示弹性,创业...
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市50强发布... 微成都报道8月26日,GYBrand全球品牌研究院发布2025年度《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市50强指数》...
“两市第一”得而复失,寒武纪能... “称王”仅仅20分钟左右,寒武纪(688256.SH)的A股第一高价股光环,又回到了贵州茅台(600...
谁在超越基本面? 谁在超越基本... 核心观点:1.存在,若是合理的。近期资本市场的风险偏好持续抬升,并与高频经济数据显著异步。在充斥诸多...
巨量引擎大众业务CEO私享会明...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浪潮中 消费行业品牌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市场周期波动、行业竞争激烈、消费者需求...
假徐翔、但斌等涌现,警惕AI炮... 记者丨孙永乐编辑丨巫燕玲A股牛市行情下,市场交投活跃,新股民踊跃进场、老股民解套翻身,不少新入市的投...
亚朵上半年营收增长33.9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高江虹 实习生蒋中阳在国内酒店行业复苏动能放缓、核心指标承压的2025年,亚朵集...
「寻芯记」寒武纪芯片买家是谁?...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石飞月 北京报道寒武纪股价又创新高了!8月27日,该公...
2025最强散户诞生,半年炒股... 寒武纪半年才赚10个亿。但买了寒武纪股票的,半年可以赚50亿!昨晚, 当红 “ 炸子鸡”寒武纪发布上...
光伏半年报密集出炉,六大主链企...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佳佳 李未来 北京报道近期,光伏企业2025年上半年...
美股三大指数悉数低开,纳指跌0... 当地时间8月27日,美股三大指数悉数低开,道指跌0.04%,标普500指数跌0.1%,纳指跌0.19...
V观财报|万达电影上半年净利润...   中新经纬8月27日电 万达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达电影”或“公司”)27日披露2025年半年...
万达电影: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8月27日晚间,万达电影公告,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6.89亿元,同比增长7....
5700亿寒武纪,估值泡沫已浮... 记者丨雷晨编辑丨张星一份营收同比增长超43倍、净利润扭亏为盈的“史上最强”半年报,将寒武纪推上A股之...
“寒王”超茅台A股受惊,沪指创...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帅可聪 北京报道2025年8月27日,A股三大指数午后...
寒武纪“称王”未果,A股为何突... 2025.08.27本文字数:2160,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作者 |第一财经 李隽寒武纪(688256...
如祺出行上半年收入超16亿元 ...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陈维城)8月26日,如祺出行(09680.HK)2025年中期业绩显示,公司收...
大智慧:上半年营收3.79亿元... 8月27日晚间,大智慧发布2025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3.79亿元,同比增长13.19%...
“毛孩子”经济火热,宠物食品上... 红星资本局8月27日消息 近日,6家主要从事宠物食品,用品的上市公司中,已有5家发布2025年半年报...
金龙汽车: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8月27日晚间,金龙汽车公告,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3.27亿元,同比增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