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产卫星星座,我说几句真心话
创始人
2025-08-27 21:27:28

这几天全网热议卫星互联网。主要是源于两件事:


一是中国星网在21天内进行了5次发射,部署了38颗卫星,明显加快了GW星座的部署节奏。


二是传闻有关部门马上要发卫星互联网牌照,三大运营商,加上中国星网以及上海垣信,都有可能在名单之中。


两件事一叠加,卫星互联网的热度马上就起来了。不仅新闻媒体进入了亢奋状态,资本市场也像打了鸡血,拼命寻找投资标的。


小枣君这几年一直都在关注卫星互联网这个领域,也写了不少文章进行介绍。对于目前这波行情,我还是建议大家理性看待。


我个人认为,在卫星互联网领域,我们目前所处的局面其实非常困难,面临的挑战也非常巨大,成功概率远比想象中要低。


卫星互联网,说白了就是卫星通信的升级版。以前卫星通信主要是卫星电话、报文、导航定位、电视转播。现在是数据通信时代、互联网时代,使用卫星来传输数据业务,实现互联网接入,就是所谓的卫星互联网。


我们国家搞民用卫星通信最早还是从尼克松访华的时候开始。当时转播访华新闻,空运了休斯公司的卫星通信设备过来。后来,设备送给我们,我们才开始边用边学。80-90年代的时候,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技术水平还是非常落后。


哪怕到了2000年之后,我们在民用商业卫星通信上也还是很弱。只有少量单位采购了一些VSAT设备,勉强满足使用需求。


我爱人在2010年左右卖过一段时间的卫星电话。当时全是拿国外的品牌(例如铱星、Inmarsat、舒拉亚之类的)在国内卖。服务对象除了远洋渔业,就是一些大型国企或ZF部门,用于资源勘探之类的。汶川地震的时候,我们都没有自己的卫星电话,都是租用国外设备。


汶川地震后,国内才开始真正重视卫星通信,并加大力量投入。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国电信的天通,还有中国卫通控股的亚太卫星系列。


我们国家的第一颗高通量卫星,是2017年4月12日发射的中星16。这颗卫星采用Ka频段多波束宽带通信系统,通信总容量达20Gbps。


2019年,我们发射了中星18号,不过失败了。2020年7月9日,我们成功发射了“亚太6D”,这是中国首颗Ku频段高通量宽带卫星,总容量达到50Gbps。2023年2月23日,又发射了中星26,是中国首颗超百Gbps容量的高通量卫星。


这些卫星都是中轨道或高轨道,一颗覆盖一大片区域。真正麻烦的,是低轨道,也就是星座。


低轨星座,距离地面更近。每颗卫星覆盖一小片区域,然后通过成千上万颗的数量,实现全球覆盖。


低轨星座的技术和经营逻辑,和中轨、高轨有很大的区别。


想要做低轨星座,你就需要发射大量的卫星。低轨卫星生命周期短,几年就失效了,还要不停地补充。


这背后的高昂成本,使得一开始就没人认为低轨星座可行。但是,马斯克这个奇葩,偏偏把这条路走通了。他的SpaceX可重复使用火箭,大幅降低了发射卫星的成本。而且,资本市场都认可马斯克,愿意给他钱,让他烧。


这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大麻烦。


如果只是搞单颗的高通量卫星,我们其实也没啥问题。虽然有技术上的差距,但是还能追。但是搞低轨星座,我们是非常难受的。


我们擅长集中力量办大事,搞大工程、大基建。在通信领域,我们的强项是地面移动通信和光纤通信。这是国土范围内的工程,国家力量大,资源也容易掌控,产业链、工程施工的成本也低。所以,搞得很成功。


但卫星这个东西,除了卫星本身的研制成本之外,还有火箭发射成本。这块我们确实不如星链。商业化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方式。但是民营航天我们起步晚,差距仍然很大。


因为我们地面移动通信和光纤通信发达,所以,造成了我们对卫星通信的忽视。战略判断的失误,也是目前处境被动的原因之一。


卫星通信是地面通信的重要补充,不是替代。这个定位是没问题的。


但是,随着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以及人类的活动轨迹开始向森林、沙漠等地区延伸,这类地区的网络覆盖必要性开始提升,导致了卫星通信地位的提升。


另外,在重要的海洋和天空场景(尤其是关键国际航道和航线),对通信网络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加剧了对卫星通信的需求。


更不用说,卫星通信在应急救灾和国防军事等领域的重要价值。这些都迫使我们不得不重视发展卫星通信,尤其是低轨星座。


上面这几条,也是国家成立中国星网的重要背景原因。国产星座,就像北斗系统一样,是一个必选项。


低轨星座的核心关键,在于成本。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其实难度并不大(相对)。说白了,就是解决信号强度问题、天线收发能力问题。如何把卫星和终端的天线增益提高,让连接速率能达到一定的水平。


想要做低轨星座,不能只靠国家烧钱,最好是商业化,能找到客户,用营收来兜住成本。那么问题来了——低轨星链是全球型的通信系统,国外的用户,是否会愿意使用你的系统?在如今地缘政治如此微妙的时代,这个问题就更难回答了。马斯克的星链,在很多国家的落地都遇到阻碍。例如在印度,就费了不少波折。最后还要求数据必须本地化。


低轨星座在别的国家提供服务,要获得当地政府的允许,还要获得当地用户的认可。这里面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作为国企的中国星网,是否有这个能力?


如果商业化遇阻,维持运营13000颗卫星的星座,成本压力能不能扛得住?


中国星网成立迄今,波折也是不少。今年管理层出现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现在,换了新的管理层,卫星部署终于开始提速。


最近提速,真的是因为形势所迫。


按照ITU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定,卫星系统提出申请7年后,星座运营商需在2年内完成10%部署,5年内完成50%部署,并在7年内完成全部星座部署。否则,就要收回频谱和卫星轨道空间等资源。


也就是说,中国星网的GW星座(2020年提申请的时候是13000颗),需在2029年前完成约1300颗卫星部署,2032年前完成6500颗,2035年完成13000颗全部组网。


现在是2025年8月,目前只部署了不到100颗。未来4年,要部署1200多颗。平均每年300颗。压力是非常大的。


要知道,除了中国星网的GW星座,国内还有上海垣信的千帆星座。


上海垣信是地方国资背景的企业,地位肯定不如中国星网这样的国家队。上海垣信的星座规划更庞大,是15000颗。(2023年8月提出申请,需在2032年前完成约1500颗卫星部署,2038年完成1.5万颗全部组网。截至2025年8月20日,千帆星座已完成5次发射,部署了90颗卫星。)


如今,大量的火箭资源都优先保障了中国星网的GW星座,上海垣信的千帆星座计划就很危险了。


国内现有的民营火箭,无论是运力还是可靠性,都难以承担千级万级的大规模卫星组网任务。需要进行技术上的创新和尝试,试错空间极低,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带来很大的时间压力。


搞低轨卫星星座系统,除了卫星,还要看终端。


终端产业链这边,对卫星通信也是密切观望中。绝大部分用户,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不会用到卫星通信。卫星互联网的成本肯定是高于地面基站系统的。终端厂商对卫星通信进行支持,要考虑的因素也很多。例如成本、芯片、选择的合作星座。如果低轨星座无法获得用户的认可,甚至可能国内的基本盘都保不住。


现在终端一个重要的技术趋势就是普通手机直连卫星,采用运营商的常规频段。说白了,就是把基站放到卫星上。这个方案对终端的要求低(无需硬件升级改造,无需专门的卫星通信芯片),但是对星座的要求高。国外已经有实验成功,但技术上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星链的DTC技术


最后再说说卫星互联网牌照。


其实,在国外,牌照往往和频段资源是绑定的。运营商花钱竞拍牌照和频段,有了频段,就有了牌照,可以基于频段进行通信运营服务。


卫星通信服务,覆盖全球,频段资源不是某一个国家政府可以授予的,是国际电信联盟这样的组织进行分配的。所以,国内现在这个卫星互联网牌照,更多是一种行政上的形式。


卫星互联网牌照属于第一类基础电信业务,也就是A13第一类卫星通信业务,其中包括A13-1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和A13-2卫星固定通信业务。在此之前,我国已经发放过不少卫星牌照,但大部分为A23第二类基础电信业务,也就是A23-1卫星转发器出租、出售业务,以及A23-2国内甚小口径终端地球站通信业务。


这次要发的,是A13第一类卫星通信业务中的A13-1卫星移动通信业务。此举的意义在于,官宣了一下,我们要开始推动卫星互联网的商业运营了。但是,实际上,根据目前的星座部署进展,真正要开放这个商业运营,还要等至少2-3年。


大家应该注意到了,除了中国星网和上海垣信之外,还有三大运营商也可能获得牌照。


中国电信有先见之明,2016年就开始搞了天通卫星。这几年经常看到相关的新闻。中国联通没有自己的卫星,目前也在基于天通卫星进行技术验证。中国移动起步晚了一些,目前搞了“01星”试验卫星,也在积极寻求与民企合作。他们三家,都不可能搞低轨大规模星座,应该就是基于中轨和高轨,搞一些特定的服务对象和场景(例如目前的应急求援等)。


总而言之,国内卫星互联网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几家企业搞国产星座,既需要技术、资金、人才等各个方面的投入,也需要国家层面和产业链层面的全力支持。


不管怎么说,还是希望国产星座能够获得成功。加油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鲜枣课堂,作者:小枣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歌华有线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 本报讯 (记者李乔宇) 8月30日,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歌华有线”)披露20...
AI卷疯了,唯独炒股不灵 来源:界面新闻 文|恒钛度 高恒 8月的A股,上证十年新高,北证创纪录,成交额一口气干到2.8...
小鹅通港股IPO,SaaS估值... 文: 互联网江湖 小鹅通要赴港上市了。 近日,专注私域运营解决方案的SaaS服务商小鹅通,向港交所...
报喜!多家A股公司,净利增超1... 每天三分钟 公告很轻松 华虹公司和泰凌微拟分别购入芯片资产 9月1日起双双复牌;华银电力等公司半年报...
培育钻石毛利率断崖式下滑,超硬...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磊彬】随着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的披露,超硬材料行业上市公司业绩也浮出水面。 受全...
中原证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 8月29日晚间,中原证券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1亿元,同比下滑2...
盒马X会员店全面谢幕,最后一家... 近日,上海工会发布的一则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全国范围内最后一家盒马X会员店——位于上海森兰商都的门店...
A股富贵逼人来,难道要拒绝? ... 当前A股市场的一个显著现象,那就是“亏损股、小微盘天天涨”,又到了“研究基本面,就输在起跑线”的时刻...
好美!环球小姐,当上兴业银行分... 如果一家银行的一把手是环球小姐,会不会吸引你多存一点钱?!最近,兴业银行的一场人事变动,引发讨论:由...
稳中求进 稳中提质 迈向高质量... 8月29日,交通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度经营业绩。2025年上半年,交通银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金...
1800亿核电巨头,披露收购大... 记者 | 杨坪 实习生宋晨曦编辑 | 张伟贤近日,中国广核(003816.SZ)发布了2025年半年...
山西调整2025年商务领域消费... 注意! 山西省商务厅发布 关于调整山西省2025年商务领域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有关事项的通告 全...
百度沈抖:智能经济时代,呼唤智... “智能经济时代,一定要有新的基础设施来支撑,这就是智能优先的AI云。”在8月28日举办的2025百度...
连平:特朗普美元政策面临“两难... 来源:第一财经 “特朗普两难”所引发的连锁反应,正一步步将全球经济推向一个新的货币格局变革的十字路口...
原创 站... 924行情后,十年的A股又给了我们机会,A股站上3700,估值还在底部,2025年中国资产迎来了重新...
快递上市公司上半年量增价跌,有... 红星资本局8月31日消息,快递行业反内卷逐步展开之际,快递上市公司陆续交出上半年成绩单。 截至目前,...
原创 8... 近些年,很多人都感觉到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了。主要原因是,收入增长放缓或减少,但是各种生活成本却在持续上...
中国外贸企业“内销突围”,美国... 面对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中国外贸企业展现出了惊人的适应力与创造力,上演了一场从“出口依赖”到“内销崛...
狗屎运,捡了意外之财 狗屎运捡... 图: mars_black最近运气不错~~物业突然给我打电话——“尊敬的业主,有件事我们必须通知您。...
申万宏源半年报发布,营收涨44... 8月29日晚,申万宏源发布2025年半年报。报告期内,申万宏源实现营业收入116.95亿元,同比增长...
连可口可乐都做不好咖啡?不如意... 在世界饮料市场上,可口可乐可以说是绝对的巨头,几乎它想要做任何饮料生意都是手拿把掐,然而就在最近有媒...
快递上市公司上半年量增价跌,有... 红星资本局8月31日消息,快递行业反内卷逐步展开之际,快递上市公司陆续交出上半年成绩单。截至目前,顺...
下周审核2家IPO:1家曾被抽... IPO及再融资上会预告 据交易所官网审核动态信息,下周(9月1日-9月5日)IPO上会审核2家企业,...
2025年第一季度粤港澳大湾区... 今天分享的是:2025年第一季度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分析报告 报告共计:20页 2025年一季度粤港澳大...
多晶硅巨头最新研判:将恢复盈利 8月31日上午,多晶硅巨头协鑫科技举办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协鑫科技首席财务官杨文忠在会上介绍,随着行业...
净利大增94%!中金业绩迎高光... 文/顾瑾日前,中金公司交出了一份令人惊艳的2025年半年报成绩单。在市场回暖和政策利好的双重推动下,...
北方导航业绩“狂飙”:半年营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近日,北方导航(600435.SH)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北方导航202...
半年股票持仓增加四千亿,A股上... 在上市险企的半年报中,险资如何用真金白银加仓股市,答案正变得具象化。据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半年报信息统计...
A股,咋突然就牛市了? 看好a... 过去三周,A股的牛市,来得让人猝不及防。代表着A股大盘股的沪深300指数,2024年收盘3935点,...
上半年沪市公司净利润2.39万...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8月31日,上交所发布消息称,截至2025年8月30日,沪市上市公司完成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