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我国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的政策正式落地实施。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目前参与贴息政策的6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5家消费金融机构均已完成系统准备,确保消费者能够及时享受政策红利。
这项由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推出的贴息政策实施期限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是中央层面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发放的政策“红包”。
政策覆盖范围
根据财政部实施方案,贴息政策精准支持居民消费,覆盖两大类别消费场景。一是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二是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重点领域消费,包括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
贴息比例为年化1个百分点,相当于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计算贴息,同一贷款人在一家机构最高可享受3000元贴息。
领取方式
消费者在参与政策的银行申请消费贷款后,需签署补充协议,授权银行查询消费交易信息。银行系统会自动识别符合贴息条件的消费行为,并在收取利息时直接扣减财政贴息部分。
中国农业银行个人信贷部副总经理金鑫表示:“符合贴息条件的客户,银行收取利息时会直接扣除财政贴息资金。客户可通过手机银行查询贴息金额,银行也会通过短信告知。”
如果消费者发现符合条件但未享受贴息,可向银行提供消费发票等材料申请人工审核。多家银行支持客户通过手机银行线上提交申诉材料。
银行准备就绪
各家银行已经完成了系统开发和流程优化。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毅表示:“贴息政策发布后我们行高度重视,第一时间部署全行工作,简化流程,提升客户体验,深化贷款与消费场景的融合。”
银行还积极与电器卖场、装修卖场等合作,向消费者介绍消费贷贴息政策。记者从广州多家银行网点看到,工作人员已开始向客户介绍最新政策,引起不少消费者兴趣。
政策前景
消费贷贴息是财政金融合力促消费的重要举措。初步测算显示,1元贴息资金有望撬动100元贷款资金用于消费,不仅能直接减轻消费者负担,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消费-投资-就业”良性循环。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明年8月底政策到期后,将开展效果评估,研究视情况延长政策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这项政策与此前出台的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补”、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工具协同,正形成政策叠加效应。
这项惠民政策已经开始实施,9月1日起申请的贷款可立即享受贴息,甚至部分近期已申请但未使用的消费贷款,也可能在9月1日后用于消费时享受贴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