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市场再度传出数字医疗健康科技企业丁香园筹备赴港上市的消息。
据IPO早知道,若进展顺利,丁香园最快将在年内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这意味着,这家已发展25年的互联网医疗企业,终于有望迎来IPO里程碑。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丁香园第三次被曝出上市传闻。
前两次公司均回应称IPO时间尚不明确,否认了相关传言。
而此次IPO消息传出,距离其上一次融资,已经过去近五年。
在港股上市热潮持续之际,丁香园考虑冲刺港股IPO,被外界视作一次窗口期之举。
01 从BBS到数字创新企业
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现年50岁,其创业故事可以追溯到互联网概念在中国大规模普及的2000年。
那一年,25岁的他还在哈尔滨医科大学攻读肿瘤免疫学硕士。
出生于哈尔滨一个医学世家的李天天,从小耳濡目染,在7、8岁身患中毒性痢疾被治好后,就更加坚定了未来要做一名医生的决心。
在研究生就读期间,他深知医学生对文献的刚性需求,但当时图书馆获取资料既费时又费钱,这让他萌生了借助互联网改变现状的想法。
李天天凭借自学掌握的DreamWeaver建站软件,在2000年7月23日上线了“丁香园医学文献检索网”,将网站托管在网易免费空间。
校园里5月盛开的丁香花给了他灵感,因此他将这个小小的医学学术交流角落命名为“丁香园”。
丁香花是哈尔滨的市花,花很香,叶子可入药,也寄托了李天天对医学事业的敬意。
最初,这只是他为了方便检索医学文献的一个兴趣尝试,却意外吸引了越来越多医学生和在职医生加入。
2002年5月,李天天顺势推出了“丁香园论坛”,借鉴当时最流行的BBS模式,成为医学生和业内人士交流文献、分享案例的重要场所。
也是在这段时间,他结识了日后并肩创业的伙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学博士张进和制药领域资深人士周树忠。
事实上,在丁香园网站运营的最初几年,李天天都只把它当作业余爱好,自己还是想按部就班成为一名医生的。
而真正让李天天下定决心转到全职运营的,是一次家庭事件。
2005年,还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称“北京协和医学院”)读博的李天天多了一个新的身份——父亲。
不过,他的儿子早产且伴有呼吸窘迫综合征,刚出生几个小时就被抱进了ICU,连续抢救了15天。
后来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两名儿科医生的精心治疗,其子才脱离险境。
儿子早产后又被医生竭力救治的经历,让他切身感受到医生资源与知识共享的重要性。
他意识到,比起单纯成为一名医生,或许通过互联网平台帮助更多医生,能挽救更多患者。
这一年,在张进和周树忠的邀请下,李天天毅然放弃即将要到手的博士学位,南下杭州,开始全职创业。
2005年11月,三人在杭州共同注册成立了杭州联科美讯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2007年前后,丁香园开始商业化运营,先后尝试过招聘、To B电商、营销解决方案等业务模式。
2010年1月,观澜网络(杭州)有限公司在杭州成立,成为丁香园的运营主体。
如今,丁香园已积累超过900万注册专业用户,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的80%,其中包含405万注册医师用户,占全国执业医师数的92%。
目前,丁香园业务聚焦医生端和患者/大众端:
在医生端,围绕医务人员职业成长路径,丁香园提供学术交流、继续教育、用药指导和职业发展等服务;
在大众端,丁香园通过丁香医生、丁香妈妈、丁香家等品牌提供健康内容、健康商品和健康服务。
其中,丁香园旗下“丁香医生”新媒体账号因敢于直面药品争议、揭露行业乱象而声名在外。
2017年12月针对莎普爱思的质疑、2018年长春长生疫苗事件辟谣、“百亿保健帝国权健”报道,都让“丁香医生”在公众层面树立了“打假斗士”与“谣言终结者”的品牌标签。
不过,丁香园也因此触碰舆论与监管红线。2022年8月,丁香园旗下包括“丁香医生”在内的多个微博账号遭到禁言,令外界质疑其内容合规与舆论导向能力。
尽管如此,凭借医生社区与大众科普的双重积累,丁香园依旧逐渐成长为如今国内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02 独角兽的沉浮
李天天曾在采访中透露,2008年是丁香园最困难的一年,虽然公司业务有了些起色,但赚到的钱都用在了新业务开拓上。
眼看公司的资金链就要断掉,他和张进、周树忠将自有资产抵押给银行,贷了100万维持公司运营。
由于丁香园在创立之初是境外股权结构,外汇进来手续比较繁琐。
不过,当时杭州外汇管理局比较给力,行政审批只用了8天,就让投资人的钱顺利入账。
公开信息显示,2010年1月,丁香园获得DCM中国2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426万元)A轮投资。
2012年12月,丁香园获1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07亿元)B轮融资,由顺为资本领投,DCM中国跟投。
2014年9月,丁香园完成C轮融资,获得腾讯7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99亿元)战略投资。
2018年4月,丁香园完成D轮融资,获挚信资本领投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3亿元),估值超10亿美元,跻身独角兽之列。
2020年12月,丁香园完成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65亿元)融资,挚信资本领投,腾讯、高瓴创投跟投。
这样看下来,从2010年初到2020年底,近11年间公司累计完成五轮融资,涉资48.98亿元。
随着DCM中国、顺为资本、腾讯投资等知名机构入股丁香园,公司规模和影响力迅速扩大。
然而,自那之后,丁香园再未对外披露新的融资动作。
自2022年港交所迎来一波互联网医疗企业上市潮后,行业递表、融资一度陷入低谷。
且近几年受制于线上问诊、医保支付和数据安全等监管趋严,行业普遍面临增长瓶颈。
即便是已上市的头部企业,业绩表现也难言亮眼。这也解释了为何丁香园迟迟未能登陆资本市场。
事实上,D轮融资完成后,李天天曾对媒体表示,IPO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里程碑,但不是终点,丁香园当然有考虑IPO的计划,但是并不会把它作为工作的中心。
他当时表示没有明确的IPO时间表,称整个公司关注的焦点仍是用户需求和自身服务。
在2021年初,李天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仍表示没有IPO上市的详细计划。
当时,他进一步表示:“我们的融资主要是要打造自己的核心‘护城河’,IPO上市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而到了2024年下半年,随着健康之路(2587.HK)、方舟健客(6086.HK)成功上市,以及微医、微脉等再度递表,市场关注度回暖。
对于已静待多年且需要资金赶上AI浪潮的丁香园而言,借机冲刺IPO,既是投资人预期的释放,也是企业自身转型的必要之举。
目前,丁香园正尝试通过AI技术寻找新增长点。
7月份,李天天在《中国网信》撰文称,公司已探索打造“临床进展简报”、“丁香医考”等工具以及接入AI大模型的线上问诊、智能搜索等,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
AI赋能为丁香园提供了新的想象力,但能否真正落地并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仍待时间检验。
03 结语
丁香园从一个校园BBS起步,25年间成长为中国医生用户最多的专业社区,同时在大众健康传播上具有广泛影响。
它的独特性在于,以专业社区为基础,连接了医生与大众两端,形成内容驱动的商业模式。
但与此同时,如何在保持专业公信力的同时,平衡商业化压力与内容合规,仍是其绕不过去的挑战。
在港股市场重启互联网医疗热潮的当下,丁香园的第三次IPO传闻不再只是资本故事,更像是一份迟到的答卷。
究竟是顺利登陆资本市场,还是再次搁浅,答案或许很快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