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杨坪
编辑丨巫燕玲
邱文生有望实现三年内的两次IPO。
近日,港交所官网显示,千亿“代工之王”华勤技术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由中金公司和美银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而这距离邱文生带领华勤技术在上交所敲锣,仅过去了两年。彼时,华勤技术头顶“智能硬件ODM全球龙头”的光环登陆A股市场,引发了众多投资者的追捧。最高时,华勤技术的总市值一度突破1076.64亿元。
依托于企业业绩与市值的快速增长,2024年,邱文生凭借120亿元身价,入选了《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
此次迫不及待地奔赴港股IPO,凸显出邱文生在国际化布局的野心。目前,华勤技术已在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地布局三大制造基地,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营收占比达46.92%。
9月初,邱文生在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明确表示,港股市场上市会为公司带来几个层面的协同,包括“向国际资本市场传递华勤的核心价值,促进国际业务拓展,提升全球范围内影响力”,以及“搭建国际资本运作平台”,“有助于公司在后续再融资、海外收并购等项目上的稳步推进”等。
9月20日,当被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问及此次港股融资安排以及是否会引入境外投资者时,华勤技术内部人士回应指出,“本次拟发行的H股股数不超过本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8%(超额配售权行使前)。在投资者结构方面,公司始终关注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和产业资源的战略合作机会,如有需要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安排,公司将会依法依规推进并及时披露。”
图/华勤技术官网
“中兴老将”冲击第二个IPO
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老将”,邱文生的个人履历颇为亮眼。
他与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是福建龙岩老乡,1990年,邱文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四年后进入浙江大学攻读硕士。毕业之后,邱文生加入中兴通讯,是中兴手机研究所的第007号员工。
在中兴长达7年的工作历程中,邱文生从基层软件工程师做起,一路晋升至全球移动通讯系统手机线总经理职务。
2005年,积累了丰富行业经验的邱文生,敏锐地捕捉到市场机遇,毅然离开中兴的高薪职位,开始了自主创业之路。
彼时,邱文生与其他几位手机工程师在上海浦东张江的一座小楼里创立了华勤技术。初创阶段,邱文生将业务重心放在IDH服务上,专注为手机品牌商提供专业的研发设计支持。
但不久后,邱文生意识到,只靠研发设计,利润空间将越来越小。随着iPhone 3G发布,全球掀起智能手机革命,邱文生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未雨绸缪地建立了制造基地,成功转型为ODM模式。
不同于传统贴牌代工模式中,采购方提供设计、研发、生产方案,代工厂生产制造,ODM厂商具备独立研发设计能力,可提供成型产品或定制方案,采购方只要提需求,无需参与产品开发即可直接贴牌销售。
2010年,邱文生力排众议将智能手机确立为公司战略核心,经过两年努力,华勤技术推出首款3G智能机并迅速登顶全球智能手机ODM榜首。
2020年,华勤技术占三星ODM采购量高达54%。正是华勤技术的出现,让三星熬过了智能终端产品代工难、出货难的工艺阵痛,全球科技巨头也愈发依赖中国制造。
期间,邱文生还拓展了笔记本电脑、服务器市场、智能穿戴等市场。
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以2020年至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ODM累计出货量计,其是全球第一大的智能手机ODM厂商;而以2024年全球笔记本电脑ODM出货量计,其同时也是全球第四、中国内地第一大的笔记本电脑ODM厂商。
A股上市以来,华勤技术维持了稳健的增长态势。2024年,华勤技术收入突破千亿收入——实现营业收入1099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8%,实现归母净利润29.26亿元,同比增长8.10%。2025年上半年,华勤技术在高基数上再度实现营业收入839.4亿元,同比增长113.1%;归母净利润18.89亿元,同比增长46.3%。
在业绩高速增长期筹备港股上市,无疑能将华勤技术的资本市场价值最大化。
增长背后的隐忧
如果说A股上市是华勤技术发展至千亿体量过程中的“顺势而为”,那么,港股IPO,无疑是未雨绸缪的邱文生,想在世界舞台继续维持优势地位的“必然选择”。
尽管华勤技术的业务规模在行业领先,但ODM模式背后的低利润率、高投入等特点也表明,华勤技术赚的一直是薄利多销的“辛苦钱”。
2022年至2024年,华勤技术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9.85%、11.33%和9.30%,一直处于波动状态。今年上半年,伴随着公司业绩增长,其毛利率和净利润却均为下滑状态。
2025年1—6月,华勤技术销售毛利率仅为7.67%,较去年末下降近2.6个百分点;净利润率仅为2.25%,同比下滑1.19个百分点,较上年末微降0.27个百分点,且不及“果链”巨头立讯精密的二分之一。
此外,由于投入加大,公司的现金流指标也与业绩“背离”。
截至2025年上半年,华勤技术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出约15.2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246.2%。一方面,华勤技术应收账款大幅增长,期末账面余额达到358.19亿元,同比增加65.6%,占公司流动资产比例达到48.88%。另一方面,华勤技术存货余额也增加到142.5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超过91%,其中委托加工产品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与快速迭代的全球科技市场,邱文生也时刻保持着“危机感”。
去年底,智能化的大潮汹涌而来,邱文生制定了“3+N+3”业务战略布局。
其中的“3”,指的是该公司的三大成熟核心业务——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数据中心业务;“N”则指由三大业务衍生出的多品类产品组合;第二个“3”,则代表了公司正在积极拓展的机器人、软件和汽车电子业务三大新兴领域。
这也就意味着,华勤技术不仅需要巩固公司在全球ODM行业的优势地位,更须抢占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技术风口。
去年以来,华勤技术围绕上述领域加大布局。其先是豪掷28.5亿港元,收购音频制造商易路达,剑指苹果供应链——其子公司InB Electronics已是Beats耳机代工商;随后,又以3.48亿元拿下南昌春秋65%股权,强化笔电结构件自供能力,为AIPC浪潮储备弹药。
进入2025年,华勤技术的战略投资节奏持续推进。年初,华勤技术收购豪成智能75%的股权,正式进军机器人领域;4月,华勤技术宣布对子公司广东东勤增资扩股;7月,华勤技术又耗资23.93亿元受拿下上市公司晶合集成1.2亿股股份,后者主要从事12英寸晶圆代工业务及其配套服务,华勤技术表示是为了深化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整合与协同效应而进行的战略投资。
“港股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港股上市有利于企业加速多元化业务布局,比如进行海外并购,引入境外的战略投资者,获得更充沛的发展资金等,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华勤、蓝思科技、立讯精密等消费电子企业寻求‘A+H’双上市,正是为了实现资本扩张、品牌提升和国际化布局。”泽浩资本合伙人曹刚表示。
据招股书,此次港股IPO,华勤技术计划将使用募集资金用于研发投入、扩大及优化全球化制造体系、全球性战略投资与垂直整合、补充营运资金等用途。
SFC
出品丨21财经客户端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丨黎雨桐
21君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