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零售氪星球 (ID:LS-KXQ),作者:零售氪星球,原文标题:《从专业牙刷,到「私人口腔教练」,飞利浦怎么做到的?》
这届消费者,正从“刷牙”这件事上集体毕业了。
光靠“马达转速三万+”或“IP联名”这样的标准答案,已很难打动他们。左手翻小红书测评,右手刷牙医的科普视频,他们心里有数得很,自己真正需要的,不只是一把功能buff叠满的牙刷,还要是一个能随叫随到的“私人口腔教练”。
体验飞利浦电动牙刷的大学生
这个教练,既能帮Ta从琳琅满目的装备里挑出最趁手的工具,还能带着Ta科学跑通“清洁-护龈-美白”全流程,把每一分投资都真正刷出价值。
尴尬的是,当消费者已往前狂奔,很多品牌还深陷“卖装备”的功能竞赛。巨大的需求鸿沟,让无数人花重金买回千元牙刷,但,只刷出了百元效果。
而飞利浦最近的一系列动作,似乎正是对这个需求的率先回应,躬身入局,试图填补这片“私人口腔教练”的真空。
01、一场关于“牙齿”的集体焦虑
32岁的张磊(化名)在上海一家金融公司做分析师。
他的办公桌第二层抽屉,被同事调侃成“牙科军备库”。拉开那个抽屉,最先映入眼帘的不是文件夹,而是一排排列整齐的装备:顶配的电动牙刷,便携冲牙器,三瓶不同口味的漱口水,几盒牙线,甚至还有一次性便携镜。
“这就是我的续命装备。”张磊说,“每天至少三杯咖啡,还要见客户、开会、应酬。如果没这些家伙,我可能一句话都不敢张嘴。”
焦虑不只属于张磊,口腔问题是很多职场人沉默而普遍的困扰。
有数据显示,国内90%的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口腔问题。从牙黄、口气,到牙龈出血、牙齿敏感。它们不至于让你立刻倒下,却足以让人在人群中收起笑容。
最近一次专访时,飞利浦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健康生活事业群总经理吴品慧告诉「零售氪星球」:“很多人刷完牙,过两三个小时就会觉得嘴里有味道,或用舌头舔一舔牙齿觉得黏黏的。而很多人对自己有口气这件事,是不自觉的。”
这种不自觉的“小麻烦”,是国人口腔问题的冰山一角。
在口腔医院副主任医师许桐楷看来,“大多数人口腔问题,其实是长期累积的结果。”
但好的动向是,近年来,年轻人对口腔问题的关注意识明显提高,他们会直接问:“声波好还是旋转好?”“水牙线水压多大合适?”“美白牙贴会不会伤牙釉质?”
这种更精细、更主动的消费倾向,正在推动一个庞大市场的加速扩张。
行业报告显示,中国口腔护理市场正冲向1500亿元大关。电动牙刷、冲牙器、美白套装成了最热的细分赛道。就像健身从跑步机发展出私教课和营养餐计划那样,刷牙这件事,也进入了“精细化管理”的时代。
张磊,正是这个转变的缩影。
“我做牙齿矫正花了五位数,不可能让咖啡渍毁了它。”他说,“这跟搞卫生已没关系了,这是在做项目管理,目标、工具、节奏,少一样都不行。”
在知乎、小红书、牙科论坛上,刷牙这件事被拆解得越来越细:动力方式的比较、水牙线水压的讨论、半年一次的洁牙日志……
消费者希望得到的,不只是一把牙刷,而是一个能随时答疑的“私人口腔教练”。
02、飞利浦的“技术解法”
对“私人口腔教练”的渴望,并非张磊独有,而是一整代人开始主动接管自己口腔健康的表现。
他们不再满足于“早晚刷牙、半年洗牙一次”的基本护理,更希望从工具选配到护理方案,从日常习惯到长期目标,都能有科学依据和专业支持。
这股需求,正在重塑市场格局:产品快速迭代,渠道版图重构,当用户对专业度的要求前所未有地拉高时,这个专业赛道上,谁能真正诠释好这个“口腔管家”或“私人教练”的角色?
眼下的市场,主力军大致走在两条路上:一派是出身日化的渠道派,凭借渠道和营销能力占据大盘;另一派是依托互联网的流量派,精于性价比和爆品打造。
显然,飞利浦要探出第三条路。毕竟,它的品牌底色并非快消,而是医疗科技。根植于这种DNA,飞利浦习惯从“健康科学”视角审视市场,其商业逻辑的起点,并非“商品销售”,而是,“解决用户的健康问题”。
一个值得关注的市场现象是,尽管近年来大量主打性价比的本土品牌涌入,试图降低电动牙刷的使用门槛,但其中国市场的整体渗透率却增长乏力,始终未能突破20%的瓶颈。
“我们做了深度调研后发现,一个核心问题在于‘无效使用’。”吴品慧解释道,“很多人用手动牙刷的方法去使用电动牙刷,或选了不适合自己的产品。有些牙刷,力道虽然强劲,但可能并不温和,导致近一半的用户在体验过后又放弃了。”
这正是飞利浦想与同行走向分野的起点:当市场卷价格,它要去解决教育和技术难题。
这种坚持,在中国这个独特的零售生态里显得尤为必要。吴品慧坦言,在欧美市场,口腔护理产品通常被归为医疗器材。而在中国,消费者甚至会认为口腔健康要靠吃补品。独特的市场环境下,她意识到,“单纯售卖一个医疗级产品是行不通的,必须配套进行深入浅出的科普,才能让消费者理解其真正的科学价值。”
支撑飞利浦底气的,是迭代33年的Sonicare声波洁牙科技体系。
口腔专家解读飞利浦Sonicare口腔健康科技产品
1991年,飞利浦首次把流体动力学原理引入口腔清洁,并设计出磁悬浮声波马达、双金属传动环与特制刷毛阵列的“三位一体”。这个技术,能在口腔中激发强劲的“微泡水流”,深入齿缝与龈沟,覆盖传统牙刷无法触及的40%盲区。
飞利浦“微泡水流”能覆盖传统牙刷无法触及的40%盲区
比起简单的机械摩擦,Sonicare声波洁牙是一种“巧劲儿”,既高效去除牙菌斑,又温和守护牙龈和牙釉质。多年来,3900多次真人测试和牙医推荐榜首的位置,是飞利浦区别其它消费电子产品的长期技术护城河。
在这个技术底盘上,迄今为止,飞利浦已构建了覆盖全场景的产品矩阵:从钻石3系(根源洁净)、钻石7系Pro(护龈护敏)、钻石9系(亮白美牙),到融合AI个性化方案的钻石AI刷,实现了“净–护–美”全覆盖。这些,成为飞利浦在解决电子牙刷“无效使用”问题上,从提供硬件转为给方案的双重底气。
03、从“交易”到“陪伴”:旗舰店的新大陆
好产品只是开端,让用户真正会用、坚持用,才是更大的考题。
这也是飞利浦旗舰店升级的背景:9月19日,全国爱牙日前夕,飞利浦口腔护理专业旗舰店焕新。在吴品慧看来,“旗舰店贩卖的不只是商品,更是一种服务和体验”。
这样的转变背后,是对一个巨大服务蓝海的识别。
在一个九成成年人存在口腔问题的国度,普遍的现实是,大多数人徘徊在健康和疾病的灰色区间:牙齿泛黄、口气困扰、轻度敏感……这些状态会干扰生活,却不足以让人跨进医院的大门。
毕竟,消费者面临的现实困境是,公立医院的专业号源紧张,私立诊所的费用又构成门槛。尤其在儿童正畸这类需长期护理的情况,往往因家长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导,导致护理效果大打折扣。
飞利浦希望用线上旗舰店升级,填补真空,让它成为一个线上的“口腔健康初级指导站”。
1对1专属管家和专家在线咨询,可以让消费者像和牙医聊天那样,把问题说出来,吴品慧介绍,旗舰店的页面设计就打破了常规,“我们不是用价格来区分产品,而是从用户的‘口腔需求’出发来引导。”
“如果你现在不知道怎么选,或有口腔问题但没时间去挂号,就可以线上咨询。”她补充道,“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体验,让消费者真正感知到专业产品的价值,而不只看价格。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直播,请牙医专家来集中解答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这种模式,本质是先交付诊断,再交付商品,让旗舰店成为解决方案的交付中心。
一旦跑通,这就是一个自我强化的飞轮:售前咨询提升成交效率;交互积累真实数据,反哺产品和服务;售后关怀和会员机制带来长期复购。一次次循环下,沉淀成用户关系和数据资产,让体系越运转越高效。
920全国爱牙日之际,飞利浦向全国十多所高校捐赠价值超1000万元电动牙刷
与此同时,飞利浦通过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向国内超过十余所高校捐赠价值超千万元的电动牙刷,包括清华、北大、复旦等。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追求学业进度的同时,健康生活方式也是大学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在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理事长李铁军看来,口腔健康不仅是关于吃饭、笑容的小事,更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这并不是简单的物资捐赠,而是一份信念传递和知识传播:口腔健康,要从‘当下’开始重视,从‘日常’开始守护。”
旗舰店升级与公益捐赠,看似分属线上与线下,实则是服务体系的双向延伸,前者提升现有用户的使用深度,后者培养潜在用户的长期认知。
由此,飞利浦形成内外两道护城河:内部,有Sonicare的技术基石;外部,以旗舰店为枢纽,链接产品、服务和用户全生命周期。
04、结语
从今年8月开始,飞利浦在线下19个城市发起了“手动牙刷换电动牙刷”的活动,覆盖2万名大学生。吴品慧透露:“年轻人给我们最重要的反馈是,这改变了他们刷牙的认知。很多人过去习惯暴力刷牙导致出血,用了之后才发现,原来电动牙刷和手动牙刷真的有差别。”
2025年的中国市场,更多商业故事的主题,正从模式制胜转向价值回归。飞利浦的口腔护理变革,正是一个最新的注脚。
一个微小的认知改变,或许就是一场深刻变革的开始。
飞利浦的愿景很朴素,也契合了联合国的“8020计划”:在80岁时依然保有20颗健康牙齿。而飞利浦希望交付的,不只是一个工具,而是一套贯通专家、服务和科技的健康操作系统,而牙刷,则变成一个每天都会用、又悄然改善生活的医疗级伙伴。
接下来,正值国庆出游季,无论在高铁、飞机,还是旅途中的酒店,人们都希望随时随地完成高效口腔清洁和保养,得到一种安心与自信。飞利浦想让人们的这份安心护理,像呼吸一样,自然而不受场景限制。
显然,这是一次用过,就很难“焊”回去的体验。而这样的体验,正是长期价值的最好诠释。
在上海最时髦街区开全球首家线下「店」,飞利浦锚定年轻人?
联系|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