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微时光 (ID:szdays),作者:黄小邪,原文标题:《骑「电鸡」穿隧道,被罚2000元:深圳电单车车主,正在为规则补课》
9月中旬,民治大道,电动自行车行驶在机动车道上。
9月12日,小钟骑着电动自行车(以下简称为电动车)穿过福田一条隧道后,随即被隧道口正在查车的交警拦下。小钟的车被扣下,他收到了2000元的罚单。
小钟半个月前从湖南老家来到深圳,他不知道那条隧道的名称,也没听说过“电动车限行区”。对于深圳的电动车通行规则,他“一点都不清楚”。
车是小钟去年买的二手车,车尾挂着湖南的电动车牌照,是专门从老家运过来的。小钟觉得,车不值钱,但车上的电池是租的,如果还不回去,就得赔偿租赁方3600元。他决定领回电动车。
9月15日中午,小钟坐在朋友路峰的电动车后座上,来到安托山扣车场。按照深圳的交通规则,电动车后座不能搭载成年人。不过,两人在电动车上都戴着头盔。小钟准备迈入扣车场时,路峰大声提醒他带上头盔,“你不戴,他不让你开出来的”。
等待小钟时,路峰与孟小明闲聊起来。前一天,孟小明骑着电动车在路上,被另一辆电动车追尾,对方撞上他后,没有下车也没有道歉,一溜烟跑远了。孟小明赶紧记下对方的车牌号,并报了警。
“也没多大事,他道个歉,也就过去了,谁知道他直接跑了”,孟小明说。警察很快通过行动轨迹找到了那名车主,并通知孟小明到扣车场处理事故。
9月1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GB 17761—2024)正式实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达到650万辆的深圳,今年4月开始严查电动车违法行为,电子监控、无人机等智能设备也被用于电动车违章治理。
近几个月来,许多电动车车主经历了“第一次”——第一次接到罚单,第一次知道电动车违章也会被拍到,第一次知道“单手骑车也违规”……越来越多的电动车车主学着去适应规则,也开始为维护权益和规则“较真”。
第一次接到罚单
“现在太严了”,路峰说,他是一名外卖骑手。随着电动车监管趋严,如今骑手违反交规,可能会被封禁外卖账号,“闯红灯、走机动车道、单手开车、不戴头盔,都会被封号,封三天、一周、半个月、一个月的都有,违规次数多了,就会被永久封号”。因为违章,路峰曾被外卖系统限制接单。
感受到“严”的不止路峰。9月中旬,小蔡在坂田交警中队处理了自己的电动车违章,几天前她收到两则电动自行车违章信息,“走机动车道,违章”,“单手骑车,另一只手撑伞,违章”。两项违章是同时发生的,小蔡在龙华生活,那天其实是去坂田办事,没想到被电子眼抓拍到违章行为。
收到这两条短信后,小蔡才知道,电动车的违章查处,现在不单单依赖路面执法,“智能化了”。到交警中队处理违章信息后,小蔡又掌握了新知识,原来单手骑车也是违章,而且骑电动车时不能撑伞。
收到违章短信后,才了解到规则细节的车主,不止小蔡一个。在布吉交警中队的电动车违章处理岗前,一名工作人员指着屏幕里的抓拍视频,跟一名中年女子确认她的违章细节——“没戴头盔”。
“我戴头盔了啊,你看”,女子说。
“后座的小孩没戴”,工作人员告诉她。
“啊,小孩子也要戴头盔啊”,女子说。
同一天,来到布吉交警中队的小陈,也是接到违章告知短信后,才知道电动车也纳入了智能化监管。小陈骑电动车时走机动车道,第一次收到了违章短信,短信中提到,如果不及时处理违章信息,可能会影响征信。
除了这一变化,最近小陈在路上,也能感觉到其他变化,比如交警在路面上查电动车违章更频繁了,他通常走的布龙路,电动车的摆放也比以前整齐了许多。
同样生活在布吉的小杨,感觉路上的非机动车道增多了,这至少让她骑车时,感觉骑行环境改善了不少。9月13日,小杨去家附近的餐馆吃饭,距离很近,她没有戴头盔,很快也收到了第一条违章短信。
保洁员徐莉也感受到了管理的收紧。9月12日下午,南山的行政大厅里,徐莉刚刚办完了电动自行车上牌业务,“之前一直没上牌,昨天人家直接找到我了,这次躲不过去了。”徐莉说。
走机动车道,没戴头盔,对于这些不算出格的“首张罚单”,交警的处理相对柔和,小蔡、小陈和小杨,来到交警中队后,交警只是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告诫他们“下一次会罚款”。
即便接到的罚单,小蔡等上述车主,依然认为城市对于电动车的监管有必要加强,也打算“更守规矩”。
作为电动车车主,提起日常骑行时马路上的电动车乱象,小陈叫苦不迭,“很混乱,根本不讲规则。逆行的,装雨篷的,我最怕被雨篷打到。还有动不动就打远光灯的,晚上特别刺眼。有的人变道、拐弯,刷一下就从你前面横插过去了。”
小何也有相似的困扰,以前他经过东湖公园里,经常看见一群“精神小伙”,每天骑着电动车在公园里飚车技,直到最近监管趋严,这一行为才在公园消失。他在路上,还能看到不少初中生骑电动车“快到飞起”。“这肯定是不正常的,还是要更正规化一点,如果说考个证再开,那肯定是最好的。”
路权之争
除了上班通勤,小蔡很少再骑电动车,她在龙华生活,住处附近骑行环境太过拥挤。骑着电动车,小蔡经常有种“无路可走”的感觉,“你走人行道,人家吐槽你占用人行道,你走机动车道,被骂占用车道还是小事,被拍到就惨了,只是说偶尔抱着侥幸心理走一走。”
在人行道上骑行时,小蔡能感受到行人的反感,这种情绪相对普遍,尤其是她骑车与行人相向而行时,对面的人会“骂我逆行”,“其实按照交规,这应该不算逆行,大家对规则不明确,也会造成很多误解”。
路权矛盾,孟小明也深有体会,“在人行道上骑车,很多时候行人是不爽你的,你滴(按喇叭)他,他也不理你。咱速度其实不快,但他觉得路是他的。遇到老人家我都不敢滴,只能慢慢在后面跟着”。小杨发现,行人对电动车按喇叭尤为反感,“尤其你离人家近,按喇叭有些人会被吓到”。
杜蒙经常在各地出差,她发现北京的非机动车道,配套和道路规划都更好一些。据她观察,北京的非机动车道,一般是设置在机动车道的最右侧,电动车行驶和行人互不相扰,这就避免了行人与车主的矛盾。杜蒙发现,深圳一部分路段,比如华强北片区,就在马路上分出了一条可以相向而行的非机动车道,她感觉在这些路段上,骑行体验并不差。
小陈被电子眼拍到“违章走机动车道”的路段,人行道并不适合骑行,他认为非机动车道配套不足,也会导致一部分车主不遵守规则。
小何每日从罗湖骑电动车到布吉上班,通勤时间20分钟左右,其中有些路段,他“不得不走机动车道”,"罗湖有些人行道很窄,有的人行道中间还竖着电线杠,你骑电动车根本就过不去”。在他看来,走机动车道这一违章行为,他在通勤路上很难规避,“要是被电子眼拍到,就再来处理喽。”
同时,小何也清楚走机动车道的危险性。他甚至总结出一套避险方法,“机动车道上远离大车,不要做马路杀手,后视镜要看,该打灯打灯,该鸣笛鸣笛。那些无视规则的电动车,我都是躲着走的。”
孟小明认为,即便近两年来,路上的非机动车道陆续增加,但整个深圳都设置非机动车道,并不现实,“早期规划没有留足空间,有些地方想扩也没有条件扩”。有些路段设置了非机动车道,宽度也只能容纳两辆电动车通行,很难满足密度过高的车流。
遗憾的是,在一些已划出非机动车道的路段,仍然有大量电动车行驶在机动车道上。福田区的福星路,横穿过福田村,长度大约1公里。这条马路西侧专门隔出一条非机动车道。9月一个周末的晚上,大量电动车仍然在机动车道上行驶,相比之下,非机动车道倒显得冷冷清清。
对希望尊重交规的车主来说,还面临一个困扰。
平时骑电动车,小杨只清楚四条交通规则,“不走机动车道,不闯红灯,不能载人,戴头盔”。除了硬件配套,电动车出行上,很多细节性的交通规范无从得知,这也令她困扰。“我觉得有必要在领车牌前有一个安全知识、交通规则的培训和考核。因为很多细节我是不清楚”。
小蔡也有同感,就像“不能单手开车,不能撑伞”这一细节,她是去交警队处理罚单时才了解到的,那其他细节性的规范,她不知道该从什么渠道获知。
从布吉交警中队走出来后,小陈告诉我,刚才处理罚单时,交警简单给他普及了一下最基础的骑行规则,比如不走机动车道、戴头盔,但缺乏更系统和细节化的指引,“应该像驾驶证科目一一样,有交规教育和考核”。
继续冒险
相较小蔡等上述车主对规则的看重。从扣车场走出的一部分车主,似乎还未适应规则。
肖玲在福田做桶装水生意,店里的送货师傅,骑着无牌电动车送水时被交警查处,电动车没有上牌且超重,交警开出了1000元的罚单。
安托山扣车场门口,等待领取车辆的车主。
9月15日上午,肖玲站在安托山门口,等待在扣车场内寻找电动车的师傅。肖玲很清楚这台电动车超标,也正是因为超重超标,店铺无法申请到车牌。
针对民生行业,深圳统一发放蓝色车牌,装有民生行业车牌的电动车可以在二级限行区通行(主要为城市主干道及口岸周边路段),但车辆需符合电动自行车的国家标准。肖玲不愿意采购国标电动车送水,原因是符合国标的电动车载重有限,很难负担桶装水的重量。
这不是肖玲第一次来到扣车场。今年6月份,店里的师傅骑着无牌三轮车送水时,被交警查处,罚款2000元,师傅被行政拘留3天,师傅从拘留所出来就辞了职。但那台三轮车还在用于日常送水,“躲着点就是了”,肖玲说。
交警曾问过肖玲,为什么不用四轮机动车送水。她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很多小区一进一出,都要20块停车费,我一桶水才挣几个钱,成本太高了”。
一对情侣骑电动车从扣车场出来,因为无牌,且电动车超重,这对情侣也接到了1000元罚单。肖玲看着两人的电动车,“跟我们的车一样,也是超重上不了牌吧”。情侣点了点头。
“你们是打算拆除配件减重,还是换一辆电动车啊”,我问这对情侣。两人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接着启动电动车扬长而去。
“你们要戴头盔啊,万一被查到就惨了”,肖玲在后面大声提醒小情侣。两人坐在着无牌超重的电动车上渐行渐远,不予理会,似乎并不在意“戴头盔”、“不能载人”等规则。
很快,送水师傅也骑车电动车出来了,车后座一左一右的位置固定着两个大铁筐,看大小容积,大概是用来装桶装水的。“你把我带到地铁口吧”,肖玲背对着师傅,挤上了电动车后座,两人都没有戴头盔。
小钟也骑着电动车从扣车场出来了,他打开车座,露出了押金3600元的电池。
“这个电池续航能力是很强吗?”我问小钟。
“三四十码的话,可以骑六七十公里,八九十码的话,可以骑40公里”,小钟没有提及25码车速的续航时长。按照交规,25码是电动自行车车骑行的最高速度。
路峰手机上已经收到了三条电动自行车违章短信,他还没有去处理的打算。
“听说,拖着不处理的话,可能会影响征信。”我说。
“征信,现在大家都不在意征信了”,小钟说。
“我查过我的征信,很好,有700多分”,路峰说。
“那个是芝麻信用分吧”,我说。据了解,征信报告上不会显示分值。路峰告诉我,他是专门在银行查的。
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帖子,分享自己接到深圳交警十几条电动车违章短信,还未去处理。针对这一现象,我通过12345询问了交警部门,据回复,就此类行为,交警会追踪车主的行动轨迹,上门找到车主处理违章。如果车主的违章行为长期不处理,会影响他的个人征信。
距离布吉交警中队50米左右的地铁口,摩的司机在揽客。
即便近几个月来监管趋严,但在一部分路段,走机动车道、闯红灯等电动车违规行为仍大量存在。在位于龙岗布吉的石芽岭地铁口,能看到怪诞的一幕。9月中旬的一个下午,不断有电动车主走进布吉交警中队处理违章事宜,而在50米开外的石芽岭地铁口,四五位摩的司机还在气定神闲地拉客。
上牌的技巧
9月1日,《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实施,旧版标准(GB 17761—2018)被替代。
按照市场监管部门提示,2025年9月1日起,不得生产、出厂不符合新国标要求、未依据新国标取得CCC认证的电动自行车。2025年8月31日前出厂或者进口的,符合旧国标且取得相应CCC认证的电动自行车,可以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
9月中旬,我走访了位于福田、南山的七八家电动车门店,店主均表示,他们店里没有符合最新国标的产品。
“那种车子没人愿意开的,又小又慢,价格还贵,一台都要3000多块”,不止一名电动车车主说过这样的话。他们口中的“那种车子”,即符合GB 17761—2024标准的电动自行车。
按照过渡期政策,11月30日前购买旧国标电动车,依然能顺利申请车牌。当我以顾客的身份与电动车门店交流时,店员都会鼓励我尽快买车,“你上了牌就可以一直骑到报废啦”,话里话外似乎在暗示,如此操作便可逃过新国标一劫。
但电动自行车的报废时限是多少,似乎并无统一标准。将于9月26日实施的广东省《电动自行车报废及回收拆解服务规范》,该规范3.4条,模糊地界定报废电动自行车为“已超出生产企业标明建议使用年限或自愿放弃的电动自行车。”
在我走访的七八家电动车售卖店中,我以意向购买者的身份,请店员帮我推荐一款整车重量低于55kg的电动车,店员要么指着店里一款外形更接近自行车的产品说,“只有那一款小的喽”,要么直接告诉我“没有”。这些陈列在门店的电动车产品,大都没有装电池,也有店员如此向我推荐,“它们不装电池,都低于55公斤。”
电动自行车门店里,待售电动车的车座下,安装电池的位置空空荡荡。
根据旧国标,电动自行车的整车重量不能超过55公斤,按照新国标,使用铅酸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上限为63kg,使用其他蓄电池的电动车,整车质量上限依然为55kg。
在南山一家电动车门店,店员向我透露了他们的上牌技巧,“去交警那里验车时,我们装上最小的电池,保证车的重量不超过55kg。等拿到车牌,再换回大功率电池给你”。
“听说交警会在路上给电动车称重。电池再换回大功率的,万一我骑着车,被交警拉去称重怎么办?”我问店员。
“你戴头盔,不走机动车道就好了呀”,店员安抚我说。
最近刚买了一台二手电动车的杜蒙,在过户时也进行了类似的操作。
8月底,杜蒙从他人手里买了一台二手电单车。9月1日,她带着车去福田交警过户,车辆称重,显示重量为70kg,这比国标规定的最高55kg,重了15kg。
要过户,她只能想办法给车辆减重,那需要把车辆恢复到初始状态。9月2日,她到家附近的一家车行,拆除车筐、后视镜、脚搁、后座,这些配件一上秤,才6.5kg,还差得远。
这台车出厂标配的是12安电池,原车主换成了20安的长续航电池。车行帮她换回12安电池,如此一换又减去接近9kg的重量。瘦身成功,她立马踩着电动车赶到交警队,车辆上称54kg,险过。
除了承重,协管员还会核验车架、前后轮,检查车架是不是有涂抹或改正,前后轮有没有改装痕迹,一切正常,车子顺利地过户到了杜蒙名下。申请到车牌后,她又把拆掉的配件和电池重新装了过去。
骑着一辆超重的电动车上路,杜蒙没有那么担心,"我骑行规范的话,交警应该不会给我的车称重吧,再说,称重的话,估计路上没有几辆车能过关"。她抱着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
过户前,杜蒙在网上了解不少相关信息,“市面上的电动车,出厂标准基本都踩着国标线,一旦你要加个配件,需要换个电池,肯定是超重的,感觉路面上多数电动车都处于超标的状态”,她说。
根据政策,2025年12月1日起,禁止销售不符合新国标要求、未依据新国标取得CCC认证的电动自行车。据了解,按照新国标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只要速度超过25码,就会切断动力,电池输出直接清零。
(备注:文中人物路峰、孟小明、肖玲、徐莉、杜蒙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