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郭阳琛 石英婧 上海报道
9月25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汽车”,9973.HK)正式登陆港交所。此次上市,奇瑞汽车以30.75港元/股的招股价上限定价,募资规模达91.4亿港元,成为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车企IPO。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奇瑞汽车在本次发行中引入十余家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约45.73亿港元,基石投资者包括混改基金、高瓴、景林、黄山建投、晶合集成、地平线、大家人寿、Martis Fund、国轩高科、合肥建汇、中邮理财、星宇股份等知名机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地方政府。
在上市庆祝活动上,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表示,正是各方的信任、期待和支持,为奇瑞注入了“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创新基因,让奇瑞一步步从“小草房”走向港交所。“此次港股上市,是奇瑞迈进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也是扛起更大责任、迎接更大使命的全新起点。
值得一提的是,开盘后奇瑞汽车股价继续上涨,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港元。截至9月27日,奇瑞汽车股价为32.80港元/股,市值约为1891亿港元。
7次冲击资本市场
从2004年首次被曝提出上市计划至今,奇瑞汽车谋划冲击IPO已近20年时间。此后,奇瑞汽车在2006年、2009年、2012年、2016年和2023年分别被曝公司或关联资方推出上市计划,均未果。但奇瑞的目标,是在2025年前完成IPO计划。
对于谋划上市的原因,尹同跃曾表示,奇瑞早期资金投入较少,加上没有上市,近年来在资本市场也没有发债,快速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主要通过银行融资。而登陆资本市场既有利于奇瑞建立长期资本补充通道,又有利于激活奇瑞股权激励机制。
2025年2月28日,奇瑞汽车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8月27日,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发布备案通知书,明确奇瑞拟发行不超过6.99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允许18名股东将合计20.16亿股境内股份转为境外流通,这一备案为其赴港上市扫清了境内监管层面的关键障碍。
然而,8月28日,因尚未通过港交所聆讯,奇瑞汽车首次递表的六个月有效期正式失效。但仅一天后,奇瑞汽车便迅速重新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招股书,并同步将财务数据更新至2025年一季度,展现出其冲刺港股的决心。
9月7日晚间,港交所官网发布消息称,奇瑞汽车正式通过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聆讯,宣告这家中国车企第七次冲击资本市场终于迎来实质性突破。
记者注意到,奇瑞汽车此次引入13名基石投资者,分别为JSC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Fund SPC、高瓴HHLRA、上海景林及CICC Financial Trading Limited、香港景林、黄山建投、晶汇瑞盈、地平线旗下Horizon Together、大家人寿、Martis Fund、国轩香港、合肥建汇、中邮理财、星宇香港,共认购5.87亿美元(约45.73亿港元)。
根据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以2024年全球乘用车销量计算,奇瑞是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且是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公司中唯一一家新能源汽车销量、燃油车销量、国内销量及海外销量较2023年均增长超过25%的企业;同期,其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速达 49.4%,位居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公司之首。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2024年,奇瑞汽车营业收入从926.18亿元攀升至2698.97亿元,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长至143.34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收入实现682.23亿元,同比增长24.2%;净利润为47.26亿元,同比增长90.9%。
值得一提的是,奇瑞汽车自2003年起已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出口量第一,2025年上半年整体销量更突破126万辆,同比增长14.5%,日均销量近7000辆,创下同期历史最佳业绩。
加速电动化转型
随着汽车制造业电动化、智能化的迅猛发展,奇瑞汽车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目前,奇瑞汽车的主要营收来源是传统燃油车。招股书数据显示,2024年,奇瑞汽车燃油车收入占比为69.6%,虽然较2022年的75.9%有所下降,但仍占据主导地位。
正因如此,尹同跃多次公开称,奇瑞汽车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2022年9月,奇瑞汽车发布“瑶光2025”战略,宣布未来5年计划研发投资超1000亿元。这项战略涵盖了火星架构、鲲鹏动力、雄狮科技、银河生态四大核心领域。
2023年,奇瑞汽车决心全面转型新能源。尹同跃甚至放出豪言:“2024年,奇瑞在新能源的行业排名上就不会这么客气了,一定会进入头部位置。奇瑞要回到新能源前三,年底要成为新能源行业第二位。”
2023年也是奇瑞汽车转型的阵痛期。招股书指出,彼时,奇瑞汽车优化了新能源汽车产品组合,淘汰了部分过时的纯电动汽车车型,从而导致公司新能源汽车销售收入由2022年的122.53亿元下降至2023年的79.12亿元。
但从今年的表现看,奇瑞汽车在新能源业务方面进展迅速。招股书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奇瑞汽车新能源汽车收入占比为27.3%。2025年1—8月,奇瑞累计销售汽车172.73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49.6万辆,占比提升至28.7%。
智能化则是奇瑞汽车另一大发力方向。“2025年,奇瑞的智能化必须进入行业头部。我们会像20年前投入发动机一样,把智能化和AI作为奇瑞下一个20年、40年的重大机遇和突破方向。汽车越来越像一个可以自我进化的智能体,需要‘电动化+智能化’的统筹设计,需要AI大模型的全面加持。”去年10月,尹同跃强调。
对于上市后的战略规划,奇瑞汽车明确了四大方向。一是深化品牌向上,拓宽产品序列,强化各品牌细分市场定位;二是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突出“科技奇瑞”优势,重点攻关下一代汽车技术与先进电动化、智能化技术;三是拥抱全球出行变革,持续加强乘用车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四是巩固全球化优势,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优化海外生产与供应链布局,降低关税与物流成本。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车企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研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建设销售网络以及开展品牌推广活动。自然而然,上市就成为了汽车企业获取大量资本的重要途径。通过上市,企业可以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从而在全面竞争的市场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奇瑞汽车也不例外,面对这样的市场竞争形势,上市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编辑:石英婧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