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随着港股上市公司中国环保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杜甫酒业集团有限公司”,杜甫酒业终于完成了从区域酒企到“诗酒第一股&川酒港股第一股”的跨越。
杜甫酒业成为第二家白酒港股,让酒业再次看到港股的潜力:IPO门槛低、政策红利多、资本国际化程度高。
但港股带来的挑战也需要酒业警惕:资本流动性低、公司估值低、企业容易被做空机构狙击。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港股能够成为酒企IPO的第二战场吗?有观点认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成功的案例太少,还未经过时间的检验,酒业先别急着开香槟庆祝。
杜甫酒业为酒业探索出新的IPO方式。
其前身为1983年成立的绵竹县曲酒二厂,主打“诗酒文化”IP,拥有杜甫、李白与欧阳醉翁等上千个文化商标,构建了“酒业+文旅+文创”的产业生态。
据悉,目前杜甫酒业拥有两大生产基地,年产5000吨原酒、1万吨商品酒。
很长时间,杜甫酒业有着极强的“上市执念”,自2021年起,多次尝试港股IPO。此次,杜甫酒业通过与中国环保能源代理协议绑定上市公司,借更名释放“借壳上市”信号,规避了直接IPO的难度,可以作为后续酒企上市的蓝本。
更名当日,杜甫酒业股价涨幅高达79.75%。截至5月14日上午收盘,杜甫酒业集团股价报0.162港元,总市值约2.14亿港元。
绵竹市委常委、副市长谭琦表示,此次上市标志着杜甫酒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将获得融资能力越级、品牌价值跃迁和战略发展加速等诸多优势。
其实,这不是酒企第一次成功登陆港股。
2023年4月27日,珍酒李渡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成为“首家中国白酒港股”与“中国酱酒第二股”。
过去两年,中国白酒特别是酱酒,从狂飙突进到急剧下行,出现了价格倒挂、库存高企、业绩腰斩等现象。珍酒李渡借助上市带来的品牌势能,从2022年到2024年毛利率从55.3% 增长到58.6%;经销商数量从2678家增长 到3204家。2023年和2024年,公司营收均突破70亿元,稳居中国第九大白酒上市企业。
“国内白酒企业赴港融资对行业是一件好事!”酒业资深观察家、白酒咨询战略专家铁犁表示。他认为,这对酒企提升国内国际影响力、募集资金有一定的帮助,以及为投资方、酒商等战略整合提供了一条通道,赴港上市是一条可行之路。
随着珍酒李渡与杜甫酒业的成功上市,港股似乎成为酒企IPO的第二战场,为渴求上市的酒企找到新的方向。
酒业需要港股的融资能力。
贵州“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显示,未来贵州要以“百亿产值、千亿市值”为目标,培育提升习酒、国台、金沙、珍酒、董酒等一批在全国具有知名度的骨干企业,加快推动企业上市进程。
以习酒为例,自2012年开始,其先后三次申请上市,最后在2019年10月暂停,主因与茅台同业竞争。2022年,习酒“脱茅”后,扫清了同一集团不能有两家上市公司的上市障碍。港股似乎会成为习酒的新战场。
包括习酒在内,西凤酒、郎酒、国台酒业等一大批企业都有望借道港股,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资本是企业经营的血液,任何战略成果最终都是靠钱砸出来的。如今酒业进入存量时代,彼此在流血竞争,酒企急需上市融资获取充足的弹药。
酒企IPO要经过权威机构认定,本身是实力的体现,更容易获得经销商与消费者青睐。酒企上市期间以及后续财务报表披露,都会获得大量免费报道,能够提高企业知名度,有助于企业全国化发展。
然而,2022年12月30日,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2022年修订)》的通知,规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原则上不支持其申报在创业板发行上市,可以说几乎中止了白酒企业A股的上市之路。
酒企IPO虽被A股关上了门,但被港股打开了窗。
与A股相比,港交所的上市门槛偏低,上市成功率较高,且隐性成本投入更少。
近年来,香港政府持续提升香港资本市场竞争力,从股市效率及流动性等多方面着手,通过政策红利不断吸引内地企业和新兴市场企业来港上市。比如2023年,港交所增设人民币柜台、港府调降股票印花税率等改革举措频频落地。
此外,港股的国际化程度较高,拥有多元化的投资者构成,包括海内外的主权基金、养老基金、各类机构投资者和散户,可以极大地提升酒企的国际资本参与度,董事会的海外资源有助于酒企全球化发展。
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既要看到港股的优势,也要直面其带来的诸多挑战。
相比A股,港股估值更低。以恒生AH溢价指数衡量,同一家上市公司A股股价平均比港股高出约51%。
并且,企业上市就是编织一个美丽的故事让资本信服。对于白酒行业而言,一方面,港股有大量国际资本,他们对于酒业的了解程度比内地资本低;另一方面,白酒并不是热门题材,酒企难以编织出DeepSeek碾压海外人工智能这样动人的故事打动机构投资者,对应的估值将会缩水。
另一方面,港股市场交易自由化程度更高,上市公司面临挑战更多。比如港股有做空机制,容易造成股价大跌。2016 年 12 月,浑水公司发布报告做空辉山乳业,称其涉嫌财务造假。报告发布后,辉山乳业股价暴跌,股票长期停牌,随后公司资金链断裂,经营困难。
港股对于酒企IPO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酒企要做好取舍。
酒企要理性看待上市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2023年12月,银基集团港股上市地位被强制取消,曾经的“酒类流通第一股”,不得不黯然退场。
今年3月,公司创始人梁国兴在香港浅水湾香岛道33号豪宅,以4.8亿港元的成交价易主。
“卖豪宅求生”的梁国兴不知会不会想起十六年前4月的那天。当时,银基集团成功登陆港股,集资总额达10.35亿元,其身价快速飙升至32亿元。此时,银基集团手握五粮液、茅台等一线名酒经销权,是毫无争议的酒类大商。
上市后的银基集团并没有加强团队建设,而是砸钱买私人飞机,梁国兴奢华的生活引得同行羡慕不已。
资本终将回归理性,再动人的故事如果没有能力去支撑,最终会昙花一现。
“要冷静看价值、冷眼看热度、冷脑看趋势。”2021年4月16日,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在“2021贵州白酒企业发展圆桌会”上呼吁。
酒业的竞争,最后考究的是在品质、品牌与渠道上的深耕,酒企的未来,不在于是否成为上市公司,而在于能否作出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的战略部署,成为细分领域的王者,掌握穿越周期的能力。
佳酿网认为,酒企应该把IPO当作企业发展的起点,把融到的所有资金用于产能扩建、市场开拓、品牌打造等方面的建设,提升企业的综合运营能力,最终缩小与头部酒企之间的差距。
比如珍酒以“珍”文化为核心,打造“国之珍宴”“圣地之旅”等沉浸式体验IP,并打造地标餐厅珍酒·1912美食研究所,将品牌植入生活场景,吸引新中产与文化精英圈层。
2024年,珍酒扩产3000吨,投产4.4万吨,产能再次稳居贵州白酒企业前三。这些强大的产能成为珍十五、珍三十等大单品快速动销的品质保障。
据了解,杜甫酒业也将启动建设“杜甫大唐诗酒产业园”,首期投资规模2亿元,占地100亩,包括科研中心、酿酒车间、灌装车间、中国诗酒文化博物馆等设施。杜甫酒业董事、副总裁汪佳表示:“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新增营业收入4亿元,年利润8000万元。”
任正非指出:“我不觉得跌倒可怕,可怕的是再也站不起来!”华为的企业文化精髓不在于百战百胜,而是在战局不利的状况下培养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华为之所以不怕犯错,是每年有数千亿元的营收做支撑。
资本是企业发展的底气。企业只有资金储备充足,才敢于冒险,通过营销创新,探索出全新的商业模式,成为下一个时代的弄潮儿。
对于酒业而言,酒企通过在港股的上市融资,获取更多试错成本,提升酒业的整体运营水平。港股虽设置了一道道难关,但依然是酒企上市的最佳渠道之一。
毕竟路是人走出来的,很多商业成功案例,开始到处都是荆棘。但事在人为,当走的人多了,路自然就顺了,港股就成为酒企IPO的第二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