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创始人
2025-09-01 08:04:28


在上篇文章《我的个人成长系统方法论》中,我们探讨了个人成长是一场对抗“熵增”(混乱与无序)的持久战。要赢得这场战役,关键在于解决两大卡点:能量和行动。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将深入聊聊“能量问题”中的内在价值体系。一个稳定的内在价值体系不仅是内心稳定的根基,也是个人成长的核心要素,更是活出真实自我的基础。


身处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如果没有一个清晰、坚定且真正属于自己的内在价值体系,我们便如同航行在大海中失去指南针的船只——容易被外界的声音(他人的评价、环境的压力、社会的潮流)裹挟,无法确定自己的航向,只能随波逐流,不断调整方向却找不到内心的归属感和满足感。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将帮助你解答构建内在价值体系过程中最常见的困惑:如何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一、了解你的欲望来自何处


在探讨“如何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先思考一个更本质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常常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呢?


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欲望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影响的产物,并非完全自主产生。


法国社会理论家勒内·吉拉德的“模仿性欲望”理论精确地揭示了这一点:欲望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化过程,具有模仿性特征。这意味着人类的欲望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受到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是通过不断观察和有意无意地模仿他人而逐渐形成的。


这种模仿性欲望的根源深植于人类作为社交动物的本性。作为社会动物,我们从出生起就不自觉地从家人、朋友、同事,以及更广泛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汲取灵感。这些外部因素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价值观、偏好和追求。


举个例子,当我们向往某种职业(如主播、网红博主、咖啡馆主)或羡慕某种生活方式(如数字游牧民生活)时,这些渴望很可能并不是源自我们内心的自发需求,而是来自我们在媒体中反复看到的他人的分享,这些人看起来因为实现了这些目标而获得了满足和幸福。


这种模仿性欲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决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因为其隐蔽性,我们通常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很少有人会在追求目标前停下来思考:“我为什么想要这个?这是我内心真实的渴望,还是对他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这种不被觉察的模仿过程不仅主导着我们的行为选择,塑造着我们的人生轨迹,还悄然决定了我们如何衡量成功与幸福。


想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我们就得先理解这种模仿性欲望机制。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欲望如何被外部因素塑造,我们才能更客观地评估什么是真正源自内心的渴望,为构建真实的内在价值体系奠定基础。


谁影响了你想要什么?


我们先来识别那些直接影响你“想要什么”的关键源头,即那些塑造你认为“什么东西值得拥有”或“什么值得追求”的人或参照物。这些影响源是你欲望形成的重要基础。


吉拉德将这些影响源分为两类:内部欲望榜样和外部欲望榜样。


内部欲望榜样存在于你实际生活圈中,你能与他们直接互动,如朋友、家人、同事,或其他你现实中接触的人。这些关系是双向的:他们的追求会影响你,而你的选择也可能影响他们。


外部欲望榜样则是你几乎不可能接触到或产生真实互动的对象,如名人、历史人物和传统媒体塑造的偶像。


社交媒体的情况比较特殊。你在社交平台上关注的许多人(如名人、网红)本质上仍属于外部榜样,然而,社交媒体营造了一种“可接近”的错觉——通过点赞、评论和可能获得的回复,这模糊了内部榜样和外部榜样之间的界限。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谁在影响你的欲望,你可以问自己以下问题:


1.当我思考我最想要的生活方式时,谁最能体现这种生活方式?(这个人很可能并不过着你想象中的那种生活)


2.在我的童年时期,除了父母,谁对我的影响最大?他们是来自我身边的人,比如亲戚、老师,还是来自我无法触及的人,比如历史人物、商业精英或明星?


3.有没有人是我不希望看到他们成功的?有没有某些人的成就让我感到不舒服或不自在?这种感觉往往是识别“负面欲望榜样”的信号——这些人是你潜意识里在比较的对象,是那些你不断拿自己与之比较的人。


识别你身处的欲望体系


除了识别具体的欲望榜样,我们还需要思考自己是否陷入了某个特定的“欲望体系”。


欲望体系是那些无形的社会或文化框架,它们通过提供奖励(如地位、认可、金钱)或施加惩罚(如排斥、失败感),系统性地引导我们追求特定目标,导致我们忽视自身真正的兴趣和需求。


让我们来看一个生动的例子。法国主厨塞巴斯蒂安·布拉的餐厅曾连续18年获得米其林三星——这是餐饮界的最高荣誉。


然而,在2018年布拉却做出了一个震惊业界的决定:主动要求米其林指南停止对他的餐厅评级,并将其从指南中移除。


布拉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他意识到,为了保住这三颗星,他不得不年复一年地重复制作相同的经典菜肴,不敢尝试创新,因为他害怕米其林的评审员不喜欢新菜品。


米其林的评级体系已经变成了一个“欲望体系”——他的所有决策核心变成了“如何让米其林满意”,而不是遵循自己作为厨师的初衷。


当他反思自己为什么成为一名厨师时,他想起了最初的动力:是为了向世界展示法国奥布拉斯地区的优质食材和烹饪传统,而不是成为评级体系的奴隶。正是看清了这个欲望体系如何扭曲了他的目标,布拉才找到了摆脱它的勇气。


欲望体系往往以“我必须……才是成功的”等评判标准的形式植入我们的信念体系中。


跳出这样的欲望体系并非易事,但通过仔细梳理和审视你所陷入的欲望体系,我们至少能开始与这些影响我们思想和行动的强大力量保持一定的批判性距离,从而减轻它们对我们的影响。


二、成为自己欲望的“作者”


理解了欲望的模仿性本质后,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做真实的自己”是否意味着我们必须完全摆脱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去寻找并追求那些纯粹、完全不受外界干扰的“非模仿性”欲望?


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先来看看“真实”的含义是什么。从语言学角度看,英文中“真实”(authentic)一词与“作者”(author)同源,这给了我们重要启示:真实性与创作主体性密切相关。


欲望的真实性并非取决于它是否完全“独创”(这几乎不可能),而在于你如何主动塑造它并赋予个人诠释。


即使一个欲望最初来源于外部影响或模仿,当你有意识地选择它、内化它、并按照自己的方式表达它时,这个欲望就开始具有真实性。这就像一位作家可能受到前人启发,但通过独特视角和创作过程,最终呈现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因此,“真实”的关键不在欲望的起源,而在于我们如何主动参与塑造这些欲望,赋予它们个人化的意义和表达方式。这种创造性参与,正是欲望从单纯模仿走向真实性的转变过程。


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欲望转变的案例——兰博基尼品牌的诞生故事,这个故事完美展示了一个人如何从模仿者转变为创造者。


费鲁齐欧·兰博基尼最初是一位成功的拖拉机制造商,他非常喜欢豪华跑车。作为法拉利的铁粉,他买了好几辆法拉利,并引以为豪。这一阶段,兰博基尼的欲望明显带有高度模仿性质,本质上是对行业权威的追随和认同。


然而,关键的转折点源于一次产品故障。当他驾驶的法拉利离合器频繁出现问题时,兰博基尼带着改进建议前往拜访法拉利创始人恩佐,却遭到了傲慢地回应:“你只管好好造你的拖拉机,别来质疑跑车的设计。”


这次羞辱成为了兰博基尼欲望转变的催化剂。就在那一天,制造更好跑车的欲望在他心中诞生了,而此前这种欲望并不存在。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他的欲望仅仅是衍生出来的,而非“真实“的呢?


当然不是。虽然起初的火花可能源于外部刺激,但一旦兰博基尼开始造车,他便主动将这种欲望内化为自己灵魂的一部分。


他不再是被动的模仿者,而是成为了主动的创造者——按照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打造出精美绝伦的跑车,充分发挥公司积累的工程实力,并在每一个细节中注入个人的审美和价值观。


这种从模仿到创造的转变过程,正是欲望真正成为“自己的”的标志。


因此,在审视我们的欲望时,与其纠结于它是否“原创”,不如关注这个更为本质的问题:哪些欲望值得我真心投入和精心培育?


“做真实的自己”意味着主动参与塑造自己的欲望,赋予它们独特的个人意义,从而成为这些欲望旅程中的共同创造者,而非被动接受者。


三、应对生活中的模仿欲望


作为人类本性的核心组成,模仿性欲望无处不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行为和内心状态。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几个生活领域的实例,探讨如何识别这些欲望,并采取有效策略应对它们:


关于社交媒体


我们每天使用的社交媒体,本质上是一种欲望的社会中介。通过这些平台,我们不断接触来自陌生人展示的各种欲望。这种模仿性欲望正是这些平台运作的隐形引擎。


完全脱离社交媒体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现实。不过,你可以有意识地、谨慎地选择你关注的人。认真评估这些人在你心中培养的欲望类型。


问问自己:我关注的这个人是在引导我培养积极欲望,激发我追求更有价值的事物?还是只会加剧我的焦虑?


同时,也要意识到你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内容会如何影响他人:你是在赋能他人,激发他人内心美好的部分,还是在引发焦虑、嫉妒,或者想要被羡慕?


关于职业发展


在当今社会,长期稳定的职业已经变得罕见。许多人会多次转换职业方向,但确定下一步该往哪里走并不总是容易的。与其纠结于具体的职位头衔、行业或组织,不妨转而识别并培养一些核心的“深厚”欲望,这往往能提供更好的指引。


具体来说就是要去反思一下:你的核心动机是什么?真正驱动你的是什么,而且可能已经驱动了你一生?确定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你可以在许多不同类型的工作中运用你核心的驱动力。


例如,有些人拥有一种“理解和表达”的核心欲望——这是一种持久的内在动力,无论在什么情境下他们都会想要做这件事。如果你能识别这些核心欲望,你将拥有一个强大的工具来突破职业困惑。


关于物质消费


我们渴望某些物品,很多时候并非因为它们的实用价值或内在品质,而是因为它们在社交场合中传递的象征意义和身份标识。


以Labubu为例。这个由设计师龙家升创作的潮玩形象,长期以来只受小众爱好者青睐。然而,当某位顶流明星在社交媒体上展示Labubu系列后,立即引发全网抢购热潮,价格在一夜之间飙升数十倍。


这种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十分明显:大多数购买者并非因为真正欣赏其设计,而是被群体行为所驱动。这种源于从众心理的占有欲,正是典型的高度模仿性欲望。


当你意识到自己对某物的渴望仅仅是因为它能在他人眼中塑造特定形象时,你就能开始打破这种控制。


物质产品往往只是更深层次渴望的载体。正如吉拉德所言:“所有欲望归根结底都是对存在感的渴望。”


因此,在购买任何物品前,不妨先扪心自问:这个物品究竟会帮助我成为什么样的人?它是否符合我真正珍视的价值观?如果答案让你不满意,那么或许应该重新考虑是否要购买。


关于生活方式


社交媒体不断向我们展示各类博主分享的不同生活方式。当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时,我们往往会产生这样的幻想:只要更换环境或生活方式,我就会变得快乐。


这种思维方式忽视了一个重要事实:真正的满足感源自内心,而非外在环境的变化。


如果你无法在当下环境中找到幸福,那么无论搬到哪里,这种不满足感很可能会如影随形。换句话说,幸福不是“彼岸”的风景,而是对当下生活的感知与态度。


与其羡慕那些看似美好的生活方式,不如专注于培养持久的核心价值观——如健康、创造力和人际连结。这些价值观已经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可以通过无数种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真正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应植根于个人价值观和自律精神,而非依赖特定的地理位置或物质条件。这样,我们才能在任何环境中找到真正的满足感。


四、过一种反模仿的生活


最后,再分享一个对所有人都适用的重塑内在价值体系的策略,那就是主动选择过一种“反模仿”的生活。


实现这种“反模仿”的关键在于向内扎根,持续培育内在品格和美德,比如勇敢、勤奋、节制和真诚等。


通过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培养这些品格与美德,我们就能逐渐建立起一道心灵防线,不被短暂潮流和从众心理所左右。


人类历史长河中那些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价值观之所以值得追求,正是因为它们从未让真正践行者失望,超越了时代局限,指向了人性更本真的渴望和满足。


一个拥有强大底层价值观的人——无论这些价值观源自宗教、哲学还是其他精神传统——往往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不易被那些表面华丽但缺乏实质内涵的模仿性欲望所影响。这种价值观如同内心的锚点,让人在欲望的汪洋中依然能找到方向。


古罗马基督教神学家、哲学家圣·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有一段广为流传的名言:“我疲于在外面寻找你。然而,你却安家在我里面。我们的心是如此烦躁不安,直到它在你里头找到安息。”


这句话不仅反思了他早年被虚幻欲望主导的生活,还揭示了人类灵魂对真实、永恒之物的普遍渴望,展现了他如何从模仿性欲望的驱使下转变为寻求内在真理的探索者。


这种对内在真理和价值的深层渴求穿越千年时空,至今仍强烈触动着当代人的内心。正如《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社会观察家戴维·布鲁克斯在其代表作《品格之路》中所揭示的人生转变:


人们前半生忙于累积“简历美德”——光鲜学历、职位头衔、薪资数字,这些能被写进履历、用来换取社会掌声的量化资本;后半生却开始渴望“悼词美德”——善良、勇气、忠诚、谦逊,那些只能在葬礼悼词中被追忆、却决定一个人真正重量的品格坐标。


奥古斯丁关于内在不安的描述,为我们的自我审视提供了重要的启发意义。无论有无宗教信仰,当我们审视自己的欲望时,都可以思考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 什么能真正让我的欲望找到安宁,不再有那种永无止境的不满足感?


  • 为什么某些特定的人或事物能带来满足,而其他的却不能?


  • 什么能在长期内持续为我带来真实的快乐,而不是让我陷入不断渴求“更多”的循环?


值得说明的是,欲望的不安并非全然负面——这种不安是推动人类探索、创新和前行的重要动力。


然而,持续的不安感则很可能是一个信号,提示我们所追求的东西无法带来持久的满足和平静。识别这种差异,是我们迈向真实自我的重要一步。


注:本文内容主要受到美国知名企业家、作家Luke Burgis的文章《How to know what you really want》启发,对原文的核心观点进行了梳理提炼与重新阐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天津银行新班子首份中报亮相:资...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郭聪聪8月29日,港股上市的天津银行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这也是该行2025...
千亿AI投入,阿里巴巴-W盘中... 9月1日,阿里巴巴-W大涨超17%,此外多只港股医药、互联网、芯片股上涨,药明康德、药明生物涨超6%...
黄金股涨幅超金价,机构:重视贵... 今日,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指数(931238)强势上涨,截至发稿该指数涨6%,涨幅超黄金现货(伦敦...
人均300的云贵川bistro... 总第 4324 期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云贵川bistro迎来拐点火了一年半,云贵川bist...
招行行长:坚信下半年会实现稳中... 9月1日,招行银行行长王良在该行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两个季度的经营情况看,一季度经营压力巨大...
实地探访:美国废弃的老码头,是... 在AI浪潮如火如荼的当下,有人说:“下一波西雅图AI初创公司,可能就诞生在西雅图的老码头上”。上周,...
天齐锂业半年报净利润8441万... 8月29日晚间,天齐锂业(002466.SZ;09696.HK)发布了2025年中报。2025年上半...
十年一遇的风口,为科大讯飞量身... 二十六年前,在合肥,在中科大的实验室里,走出来过一群疯狂的年轻人。当时的他们,和今天全球AI行业担纲...
茅台宣布30亿元级增持,食品饮... 9月1日,白酒板块迎来回调,个股方面,山西汾酒下跌1.09%,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小幅下跌。据...
在创新中修行 蒙牛中报里这些喜... 独立 稀缺 穿透创新牛、世界牛、要强牛!作者:闻道编辑:大鹏风品:可乐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中国乳...
改革没有完成时:中国平安的新长... 2023年,平安产险西藏比如支公司的业务员们接到了一项奇妙的任务:在一个月内给20万头牦牛上好“身份...
100家上市公司扎堆炒股,那些... 如果说股市上演的是一台从不间断的魔幻大戏,那么投入真金白银买股票,就属于花钱坐到了第一排,沉浸式感受...
游戏+TapTap双引擎驱动,...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谢斯临 图片来源:Pixabay上半年净利润暴增268%,港股游戏公司心...
原创 王... 文字原创丨美筑家居 以后房地产市场会怎么走,房价到底是涨还是跌,不管是不是行内人,估计都在关注这个问...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从天津再出发... 灯火海河畔,津门纳百川。中国天津,迎来世界瞩目的“上合时刻”。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8月31日...
商业银行加速调整 代理销售业务... 中国商报(记者 马文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
退休后,他们重新开始上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猛犸工作室 (ID:MENGMASHENDU),编辑:梁励,作者:王晨婷本是陪伴...
东方财富上周获融资资金买入超2... 一、证券市场回顾南财金融终端数据显示,上周(8月25日-8月29日,下同),上证综指周内上涨0.84...
原创 不... 一、慢牛式上涨!A股的目标,可能不止是3800,接下来上4000点,才是战略意图,但上面又要求不急于...
中国稀土: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无...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8月31日,中国稀土发布股票异动公告,公司股票于2025年8月27日、8月28日、...
上交所:截至8月底沪市ETF规... 每经AI快讯,8月31日,据上交所发布,截至8月底,沪市ETF规模超3.7万亿元,境内占比超七成,5...
安得智联冲刺港股:上半年营收1... 雷递网 雷建平 9月1日 安得智联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得智联”)日前递交招股书,准备在...
时速超25公里自动断电,电动自... ▲图据视觉中国 2025年9月1日,工信部等五部门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
如何用ETF构建一个有效的A股... 作者:摩纳哥投资客导语:选择A500ETF易方达作为核心配置,搭配沪深300ETF、中证1000ET...
欧林生物拟收购新诺明生物15%...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8月31日,欧林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自筹资金收购成都生物城一号股权投资基金合伙...
东莞金融市场周报:捷荣技术半年... 本期看点:东莞农商银行上半年净利同比下降22.22%;捷荣技术上半年亏损扩大至1.97亿元;宏工科技...
阿里云:采购寒武纪15万片G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 (ID:nbdnews),编辑:程鹏杜波,作者:每经记者,原文标题...
国轩高科上半年狂揽193亿营收... 营收、净利连续5年同期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8月29日晚,国轩高科发布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
短剧如何让非遗“活”起来? 非... 7月初,一部以非遗文化为主角的竖屏短剧《傩戏》让网友们纷纷感慨,“看短剧吃上了非遗的细糠”。打动他们...
A股三大股指集体高开 A股三大... 2025.09.01本文字数:438,阅读时长大约1分钟作者 |一财资讯09:42 黄金板块走强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