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重庆农商行”,股票代码:601077.SH/03618.HK)通过“视频直播+网络互动”方式召开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重庆农商行党委书记刘小军、行长隋军及三位副行长共同出席会议,并围绕自身优势、存在的不足、战略推进与未来发展等话题与投资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业务结构有巨大优化空间
金融富矿亟待深入发掘
刘小军表示,自2025年3月底就任重庆农商行党委书记以来,近半年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分析自身优势和禀赋,知道过去为何成功,才能更清晰地走好下一步;二是深入查找不足,以问题导向、解决痛点作为全行新的价值创造点,把业务短板转化为增长空间;三是明确下一阶段全行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任务。
“知道过去为何成功,才能更清晰地走好下一步。”谈及重庆农商行近年来的稳健发展,刘小军以数据为支撑,用“底子厚、基础好、数据实”三个关键词,以及“零售、科技、县域、总部”四大优势领域,精要阐述了该行的核心竞争力与发展根基。
在看到优势的同时,刘小军也发现重庆农商行主要有三方面的不足:一是传统的展业模式亟待转型升级,通过拼价格、拼风险容忍度的“内卷式”传统营销获客方式必须根本性扭转。二是县域市场和零售业务相对较好,但主城区域和公司业务存在差距,尚有巨大的业务空间可以拓展。三是非息收入占比较低,多点盈利能力不足。
刘小军认为,相比其他上市银行,重庆农商行是一个极具鲜明特色、极具发展潜力、亟待深入发掘的金融富矿,具有巨大的投资价值。从多项数据来看,重庆农商行在规模、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方面还有巨大的优化空间,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从重庆农商行的网均产能以及营收结构中,可以看到新的业绩提升突破口。刘小军分析称,重庆农商行拥有1733个营业网点,占全市金融网点30%以上,但该行总资产约1.63万亿元,网均资产约9.41亿元,显著低于同业,若网均资产提升至11.55亿元,即每个网点平均增长2.15亿元资产,资产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此外,重庆农商行拥有众多客户,中间业务发展潜力巨大。刘小军指出,重庆农商行拥有约2947万个人客户,占全市人口数超过90%,但AUM(资产管理规模)超过300万元的财私客户不到1万户,明显和全市人口的财富特征不匹配,表明存量零售客户中还可以发现大量的财私级客户,代销等中间业务收入还有巨大增长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农商行背靠超大城市,城市金融亟待挖潜。刘小军表示,重庆农商行在农村和县域处于绝对领跑的地位,存贷款市场份额全市第一,但该行城市金融做得远远不够,比如,该行万亿存款中公司存款1430亿元、仅占存款总额的13.9%,公司贷款4163亿元、占比54.4%,相关指标显著低于同业,公司金融领域仍处于“价值洼地”、存在巨大增长空间。
深入构建“三种新动能”
打造特色化、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业绩说明会上,刘小军面向投资者公布了重庆农商行全新的发展蓝图:计划用五年左右时间,将该行打造成为一家科技型、产业型和生态型的世界一流现代化农村商业银行,在保持西部第一、全国领先市场地位的基础上持续扩大竞争优势。
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重庆农商行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深入构建“数字驱动、产业链动、场景圈动”三种新动能,全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系统塑造面向未来的竞争新能力:一是数字驱动,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重构信贷生产流程,形成数字化获客、数字化风控和数字化贷后的体系性能力。二是产业链动,构建以产业链为核心的新型展业模式和风控模式。三是场景圈动,以场景生态构建新的护城河,打造多点盈利的新金融服务模式。
在现场问答环节,管理层回应了多个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农商行是中国特有的适应城乡二元结构的金融机构,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具有显著差异。
有投资者问,“如何考虑用科技赋能产业链的逻辑,来助力重庆农商行适应这种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走出特色化、差异化道路?”
刘小军表示,结合重庆市城乡二元结构的区域特征,重庆农商行要构建特色化、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主要依托深入构建“数字驱动、产业链动、场景圈动”三种新动能:
一是通过数字驱动实现传统信贷生产流程的重塑,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要改变原先点状的、分散的、不成体系的信贷生产流程,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支撑,大幅提升在获客、风控、贷后等方面的工作质效,形成体系性能力并叠加庞大的经营网络效应,获得相对于重庆同业更高的生产力和价值创造力。
二是通过产业链动构建新型展业模式和风控模式。改变之前拼价格、拼风险容忍度、依赖关系营销的传统展业模式,通过产业链条整合资源放大服务价值,通过“金融+非金融服务”,实现不同产业环节的互相赋能,实现多方共赢;同时,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风险变化预判客户信用风险,形成风控预警机制。关于产业链动,在农村主要聚焦在生态特色产业集群,重庆的区县有不少全国知名的特色产业,比如涪陵榨菜、巫山脆李、石柱黄连;在城市主要聚焦重庆的“33618”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
三是通过场景圈动打造多点盈利的新金融服务模式。要从过去通过网点、人员构成的物理护城河,转变为由场景、需求、资金流、信息流构成的多维生态护城河,解决客户活跃度低、粘性不足等问题,在生态场景中构筑多个盈利点,重塑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
“坚信在‘三种新动能’的驱动下,重庆农商行的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将迎来全面提升,到2027年底,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净利润、ROE等核心指标均能实现显著突破,最终达成‘农村领跑、城市赶超’这一目标,从而进一步巩固该行在重庆金融格局中的竞争优势”,刘小军表示。
营收净利双增展现经营韧性
资产、存款与贷款规模同步扩张
在召开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前不久,重庆农商行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据该行半年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重庆农商行实现营业收入147.41亿元,同比增长0.46%;实现归母净利润76.99亿元,同比增长4.63%。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重庆农商行始终保持稳健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
得益于存款规模和贷款规模的双增长,截至2025年6月末,重庆农商行资产总额达到16301.31亿元,较上年末增幅7.60%。这一增长速度高于股份行和农商行平均水平,体现出该行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存款余额10251.95亿元,较上年末增幅8.84%;贷款余额为7652.45亿元,较上年末增幅7.14%,存款与贷款规模均居全市第一。
从同业来看,20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法人口径)总资产同比增速8.88%,贷款同比增速7.52%。分板块来看,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总资产同比增速分别为10.36%、5.00%、10.25%、5.48%,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9.09%、3.57%、8.49%、6.67%。重庆农商行在农商行板块中,资产和贷款规模的增长较为稳定,信贷投放环比有所改善,在区域金融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除了资产、存款与贷款规模之外,业绩说明会上,重庆农商行的盈利能力是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针对“如何打造盈利能力优势,未来对ROE提升是否有规划?”的提问,重庆农商行行长隋军表示,将多措并举扩大竞争优势,持续增强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水平,推动ROE稳步提升。从实施路径来看,将从“三个层次”系统推进。一是紧跟政策导向,布局业务发展新空间。二是推动转型发展,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三是强化体系支撑,夯实转型保障基础;从盈利目标来看,将加强量、价、险、效“四个维度”的动态平衡,增强发展韧性,推动盈利能力稳中有升。一是拓展业务规模,二是稳定价格水平,三是严格风险防控,四是提升运营效能。
资产质量保持稳健
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
资产质量是银行实现稳健运营的关键。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较强的风险抵补能力是银行保持资产质量稳定的保障。
半年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重庆农商行的贷款质量、成本管控持续优化。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17%,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资产质量保持良好。
尽管宏观经济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但商业银行整体保持稳健,风险出清进程加快。从同业来看,截至2025年6月末,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不良贷款率降至1.49%,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不良率分别为1.21%、1.22%、1.76%、2.77%。重庆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远低于农商行板块平均水平,与国有行、股份行等处于较为接近的区间,显示出其对资产质量管控卓有成效。
在风险抵补能力上,重庆农商行资本充足率15.11%、拨备覆盖率355.58%,拨贷比为4.16%,具备较强的风险抵补能力。截至2025年6月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11.97%,较上季末上升3.84个百分点。可以看出,重庆农商行的拨备覆盖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意味着该行在面对潜在风险时,有更充足的准备来应对可能出现的损失,保障银行的稳健运营和客户资金安全。
业绩说明会上,在被证券分析师问到“重庆农商行对今年不良的展望,以及未来将采取哪些方式管控不良的生成和处置”这一问题时,重庆农商行副行长张进表示,下半年随着宏观经济政策效应持续释放,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国内经济将持续向好,有利于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管控,该行将坚持“控新增”与“降存量”并重,多措并举提升资产质量。
“在管控不良生成方面,一是通过‘数字驱动、产业链动、场景圈动’三种新动能,升级数字风控核心引擎,引入人工智能,推动风控模式向数智化、精准化、生态化转型,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客户风险的精准识别及动态预警,为贷前调查、授信审批和贷后预警提供数字化支撑。二是加大对公司头部客户、小微及零售优质客户的信贷投放力度,实现优投放、调结构、稳质量。三是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客户的风险监测和评估,根据实质风险动态开展分类管理,准确反映资产质量并前瞻性计提减值准备。”张进表示。
— 证券市场周刊 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