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沿边,不靠海,一座被群山环绕的湘西城市,正在成为中国实施RCEP的“新桥头堡”。
外贸增速湖南第一(连续三年增速超30%)、七条国际物流大通道链接全球(覆盖中南半岛、中亚及欧洲主要节点)、特色农产品和箱包出口火到东南亚(2024年对东盟出口占比提升至26%)……
连续三年外贸增速湖南第一、七条国际物流大通道链接全球、特色农产品和箱包出口火到东南亚……
它不是广州、深圳,也不是省会长沙,而是你可能从没关注过的——怀化。
极强的反差感背后,究竟是什么支撑起这座山城的产业突围之路?
作为湖南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怀化位于湖南省西部偏南,位于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之间。
其南接广西(桂林、柳州),西连贵州(铜仁、黔东南),因为与多个省份接壤,怀化自古就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通道,素有“滇黔门户”的美誉。
怀化是位于湘、鄂、渝、黔、桂五省(自治区、直辖市)边区中心城市
明清时期,怀化地区的洪江古商城,凭借水运优势崛起,桐油、木材、药材贸易繁盛一时。
史料记载,这座被称为“小南京”的商城,仅桐油一项年交易量就达百万斤,税收占湖南全省的十分之一。
洪江古商城
抗战烽火中,地处群山怀抱的怀化再次被推向时代的前沿。
1944年,包括上海大隆机器厂在内的42家沿海企业迁至怀化,芷江机场也成为盟军战略枢纽,怀化一夜之间成为战时工业的“诺亚方舟”。
1945年8月21日,日军在芷江签署投降书的历史时刻,又将这座山城永久铭刻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
遗憾的是,从历史的硝烟中走出的怀化,并未就此真正站到世界的舞台。
长期以来,山脉阻隔使怀化交通受限,经济长期依赖传统农业和资源型工业,在区域格局中处于边缘。
甚至,直至2014年沪昆高铁通车前,怀化到省会长沙依然需要8个小时的车程。
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正在成为湖南走向RCEP的“最前线”,不仅是中国内陆对接东盟的关键节点城市,也是湖南重要的外贸出口城市。
2024年,怀化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37.6亿元,同比增长32.9%,增速连续三年位居湖南首位,其中对东盟的货物进出口额占比超26%。
巨大的转变契机,其实来自2022年。
那年,湖南省将怀化定位为深度对接RCEP和东盟的战略平台,赋予其“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门户城市”和省内唯一的东盟货运集结中心的新定位、新使命。
2023年5月4日至7日,首届湖南(怀化)RCEP经贸博览会在怀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是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东盟10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方成员制定的协定。
随着中国的加入,不仅给区域经济合作(RCEP)增添了新活力,也让中国有了更多元化的国际贸易形式。
2023年商务部数据显示,RCEP生效后,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持续增长,规模达6.41万亿元,年均增长11%,较同期中国外贸整体增速快3个百分点。
因此,当2023年首届湖南(怀化)RCEP经贸博览会召开,吸引了15国1600余家企业及采购商参展参会,现场签约项目113个、总投资达750亿元时,人们不禁好奇:
西南地区城市众多,为何RCEP的机遇独独在怀化绽放光彩?
在正解局看来,答案或许就藏在怀化外因与内因构建的“三重优势”中。
第一,作为湘、黔、桂三省交界处的综合交通节点,怀化同时拥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种运输方式。
2014年起,随着国家铁路网络加快布局,沪昆、焦柳、渝怀3条普铁和沪昆、怀邵衡、张吉怀3条高铁在怀化交汇,使其成为国家“双通道”(高铁与中老铁路)在中部地区的唯一交汇点,充分展现出向西南和东南亚快速辐射的区位优势。
同时,伴随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的实施,怀化也成功纳入西部陆海新通道“13+2”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在中部地区率先双向开行中老、中越国际班列,常态化开行怀化-北部湾港铁海联运班列,成为湖南面向东盟的货运集结中心,初步构建起“服务全国、对接东盟、商通天下”的开放格局。
中越铁路(怀化-河内)国际货运列车首发
此外,依托近千公里的高速公路网、沅江300吨级航道和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怀化还成功构建起“48小时物流圈”,实现了货物快速中转和高效配送。
而作为湖南唯一的西部陆海新通道节点城市和东盟货运集结中心,没有海的怀化却通过“陆港”走向广阔世界。
2021年,怀化国际陆港正式开工。
怀化国际陆港鸟瞰
这座总投资159.5亿元的现代物流枢纽建成后,通过跨境班列和铁海联运等方式,连接起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158个港口与站点,为怀化打开了国际通道。
截至2024年,怀化国际陆港班列发运总量达1009列,运输总货重超100万吨,货值近60亿元人民币,跻身湖南省三条千列国际货运通道之一,东盟班列迈入全国第一方阵,中老班列开行量稳居中部第一。
最重要的是,这些对接东盟市场的物流线路并非只为怀化专有。据《湖南日报》报道,湘鄂渝黔周边地区的货物通过怀化枢纽实现快速集结,直达东盟主要港口,可较传统江海联运可节省7至10天,西南地区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
怀化是全国唯一非省会的铁路枢纽城市
第二,站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角度来看,作为湘西地区中心城市,怀化既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又具备通道运营与管理能力,能够代表中西部城市开展制度试点、通关“代办”等政策创新,具有较强的复制推广价值。
这既是国家战略层面的考量,也是怀化历史机遇的新起点。
2022年,中老铁路(怀化—万象)国际货运铁路首发
因此,将RCEP重要节点布局在怀化,本质上是国家“开放重心西移”的体现,即通过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带动武陵山片区等西部欠发达地区更好融入区域一体化,打通“内陆—东盟”的双向流通路径。
不过,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虽然RCEP协定为怀化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交通条件改善带来区位“战略放大”,但这仅是外因,仍需内因配合。
作为一座典型的内陆城市,怀化长期面临资源禀赋不足、人才虹吸效应弱、产业基础薄弱等内在制约,可谓“内力不足”。
因此,真正令怀化迎难而上,突破路径依赖、融入国际循环的,正是其第三点,即内部一系列制度型改革。
面对RCEP时代的到来,怀化精心编制了《RCEP政策适配清单》,深化“关税银企”协同与“原产地证书智能审签”,大幅压缩通关时限,助力企业享受关税优惠。
怀化还配套构建了“四位一体”服务体系,设立RCEP服务中心、跨境融资担保、设立外贸担保公司等服务创新,以规则引领推动国际合作实践,提供货物贸易、投资市场、合规审查等专业服务。
让企业“快跑”路上,怀化也始终在积极“伴跑”。
面对RCEP背景下的人才紧缺,怀化积极推动怀化学院、怀化职院等院校培养RCEP“语言+规则+产业”复合型人才,同时组建了法律团队服务怀化市10条重点产业链和2个特色产业,为企业涉外经贸活动保驾护航。
为了让RCEP这趟“国际班列”跑得更快,怀化又依据《湖南省自贸试验区改革任务清单》,通过与北部湾港、广州港、盐田港、洋浦港等沿海港口共建内陆港,创新推出了“组合港”、“一港通”、“四关如一关”等通关模式。
此外,怀化市还建立了“跨境电商+海外仓”联动机制,建设RCEP跨境电商产业园,推动“买全球、卖全球”的模式落地,提升企业跨境交易的便利性。
首届湖南(怀化)RCEP经贸博览会,泰国展厅前聚满了“海淘”的市民
通过一系列制度型改革,怀化在区域协同中的“支点”作用越发显著,经济成效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2024年,怀化出口RCEP其他成员国39.20亿元,增长33.9%;出口东盟34.10亿元,增长43.5%;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75.10亿元,增长47.8%。
与此同时,借助RCEP带来的通道红利,怀化还通过与东盟、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农业企业合作,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和灌溉系统,不断提升水果的甜度与产量,实现了从鲜果到深加工的全链条布局,打造出一个“卖得出、存得住”的现代农业样板。
RCEP给怀化带来的巨变显而易见。
但正解局更关注的是,在RCEP掀起的时代浪潮中,怀化如何通过“内改制度、外拓产业”,逐步走出一条内陆城市对接国际市场、实现产业升级的路径?
很难想象,仅仅两年前,怀化尚无一家箱包企业,如今依托陆港枢纽优势,却实现了从零到全产业链的跨越式发展。
2022年,因为看到家乡的巨大改变,上海纽恩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牟晓峰回乡投资5亿元建设了一个年产600万只箱包的生产制造项目。
随后,怀化围绕箱包产业链,以市委书记为“链长”,积极推动项目启动,从而形成了强大的规模效应。
目前,怀化已集聚156家箱包企业,打造出当地最具规模的产业集群之一。
截至目前,全市箱包皮具链引进产业项目达150个,总投资108亿元,带动就业15000余人;2024年实现产值30.12亿元,外贸出口5亿元。
而吸引箱包产业能够聚链成势,除了政府层面的重视,以及RCEP带来的产业合作机遇,更重要的是当地在交通、人力、通关、物流等方面的独特区域优势。
相关数据显示,怀化国际陆港的出海成本较其他港口铁路低30%至60%,每个标准柜物流费节省约1500元,劳动力成本较沿海地区每月低2000至3000元。
怀化当地企业的箱包生产车间
产业因RCEP而兴,城市因产业而强。
RCEP的到来,还带动了怀化先进制造业的跃升,当地通过引进技术设备、优化营商环境,实现电子制造产业的升级。
以湖南旭联科技为例,其生产的电源转换器因耐压强度超过国际标准50%、阻燃性能优于欧盟认证,连续三年在东南亚市场“零质量投诉”。
2024年,湖南旭联科技对RCEP其他成员国出口突破2.1亿元,不仅成为怀化制造“出海”的标杆,还带动更多本土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开拓海外市场。
除了承接产业转移,怀化还在RCEP框架下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其中,生物基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成为新的增长点。
怀化的骏泰新材料、汉清生物等企业通过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合作,开发出一系列高性能、环保型的生物基材料,广泛应用于包装、纺织等领域,并远销东盟。
2024年,怀化生物基产业链全年产值达54.5亿元,同比增长30.88%,成为区域经济新的亮点。
如果说制造业和生物科技是怀化的“硬实力”,那么历史文化资源则构成了这座城市的“软实力”。
作为湖南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怀化拥有丰富的侗族、苗族文化,其建筑、纺织、染织等非遗技艺独具魅力。
途经怀化的舞水河
近年来,怀化在RCEP落地背景下,积极借鉴东盟国家在旅游营销、文旅融合等方面的经验,发挥民族特色优势,举办如通道侗族大戊梁歌会、靖州苗族歌鼟文化节等活动,吸引大量海内外游客。
2024年,怀化市接待游客6442.79万人次,同比增长10.4%;旅游总花费达608.5亿元,同比增长13.8%,游客满意度更是居湖南前列。
之前怀化的“发型师晓华”的爆火,虽属意外,却在情理之中。
晓华用真诚微笑和精湛技艺打动顾客,怀化则用暖心服务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让所有来到怀化的客人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可以说,怀化正通过“通道+口岸+平台+产业”的系统布局,在RCEP推动下走出了一条内陆城市的开放路径,昔日的山城更从西南地区的边缘地带跃升为重要的区域枢纽。
5月8日至11日,第二届湖南(怀化)RCEP经贸博览会在怀化举行。
这不仅是RCEP框架下内陆开放的又一次破题,更是怀化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内陆城市同样可以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跟,书写属于自己的崛起故事。
● 参考资料:
1.湖南日报丨“福地怀化 盛会将启——写在第二届湖南(怀化)RCEP经贸博览会即将开幕之际”
2.沅水号子丨从外贸“成绩单”看怀化开放型经济新亮点
3.华声在线丨大抓落实看湖南/怀化箱包:从零起步 聚“链”成势
上一篇:新继承者们走向前台|封面故事 新继承者完整版 新继承者们
下一篇:中芯国际第一季度净利润13.56亿元,同比增长166.5% 2023年中芯国际第三季度净利润 中芯国际1-2月净利润约3.0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