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不良贷款处置风暴。
近期,银登网公告披露多家银行的总行或分行挂牌转让不良贷款资产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转让加速。
比如,5月9日,建设银行厦门分行挂牌转让傲农生物不良贷款,涉及未偿本息总额约3亿多;
5月8日,平安银行挂牌转让第34期个人经营性不良贷款,涉及未偿本息总额约1.23亿元。
从季度数据看,据银登中心披露, 2025年一季度的不良贷款转让公告挂牌量,已接近2024年上半年的规模,达742.7亿元,同比增190.5%;实际成交483亿元,同比增138.8%。
其中,个人不良贷款转让成交370.4亿元,占整体成交的76.7%,同比激增760%,成为驱动市场增长的主力。
除了 不良贷款 转让业务规模暴增,平均折扣率与平均本金回收率也双双下降。
2024年四季度, 批量个人贷款转让业务的平均折扣率为 4.8 %, 不足1折, 平均本金回收率低至 7.3 % 。批量对公业务平均折扣率18.6%, 平均本金回收率 28.1%。
2025年一季度,个贷不良批量转让的平均折扣率为4.1%,平均本金回收率更是低至6.9%。批量对公业务平均折扣率15%, 平均本金回收率 31.7%。
银行为了快速出清不良贷款,会愿意用较低的折扣以求快速转让,尤其是一些质量不好的资产包,甚至可能会打到骨折,从而拉低平均折扣率。
同时,逾期时间越长,平均折扣率与平均本金回收率就会比较低。
就像买东西,货品残缺厉害,就只能贱卖了。尤其是当一些屡次被转让、屡次无人接盘的资产包,折扣会一次比一次低,10元没人要,那就5元,再没人要,那就2元。
这就说明,当下不良贷款余额,数量又多,质量又差,就像一座巨大的垃圾山。
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规模高企,尤其是个人信贷风险逐渐上升,银行不得不用这种“地板价”甩卖,银行急于出清风险的迫切心态可见一斑!
银行加速处置个人不良贷款,是多重风险交织下的必然选择。
首先,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虽然略微下降,但房地产不良贷款占对公不良贷款比例高,潜在风险大。
据财新梳理, 2024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 约3.3 万亿元,较上季末减少977.1亿元;不良贷款率1.50%,比上季度末下降0.06个百分点 ,连续五个季度下行 。
其中,大型银行较上季度末下降至1.23%,股份行降至1.22%,城商行降至1.76%,农商行降至2.80%。
但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占全行业对公不良贷款比例高,风险高度集中。
据惠誉博华对40家上市银行2024年财报的分析,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较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至 3.5%,实现近三年来首次回落。
不过,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在全行业对公不良贷款中的占比仍接近四成,风险敞口高度集中。
房地产贷款单笔金额大、周期长,处置流程复杂,又耗费时间。
更重要的是,土地、房产价值容易受市场波动大幅贬值,尤其当下房企危机尚未完全解除、房价再难大涨。
不良贷款风险集中在房地产上,无疑是在冰雹中跳舞。
其次,个人不良贷款风险加速暴露。
消费贷、信用卡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不良率均在攀升。
央行发布的《2024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24末,中国不含住房贷款的个人消费贷余额已达21万亿元,同比增长6.2%,全年增加1.24万亿元。
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余额占比,已从2023年末的1.13%升至2024年末的1.43%。
另外,据财新统计, 在2024年年报披露经营贷不良率的五家国有大行和五家上市股份行中,不良率全部同比上升。
这里还要考虑一个背景,这几年国家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银行也给出各种政策优惠,为小微企业续贷。
如果不续贷,不良暴露得 可能还 会更多。
在当下环境下,不管是借钱超前消费,还是借钱做实体投资,是更加需要三思而后行的。
比如个人经营贷,很多人可能受到网红经济的影响,看某地某个生意突然火爆,就贷款迅速加入,想分一杯羹。
但网红经济来得快去得也快,比如早两年的淄博烧烤,当地不少银行还趁机推出“烧烤贷”,为烧烤相关行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支持。
但“进淄赶烤”也就一阵风的热度,有些人这个月借款,没几个月就倒闭了,只留下一屁股债。
银行要控制不良贷款率,必然不能跟风而行,越是火热的领域,风控越应该从严。
真正的重点在于,银行急于出清风险,化解银行体系风险不言而喻,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即腾挪信贷空间以响应未来宽松政策。
不良贷款占用了银行大量的资本和信贷资源,使银行无法将这些资源有效地配置到优质资产和业务领域。
加速处置个人不良贷款可以释放被占用的资本空间,让银行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发放新的贷款, 以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从更简单的角度理解,只要是发贷款出去,就有收不回来的风险。
但银行是有不良贷款率指标管理的,不良贷款率肯定不能触及红线。可国家目前明显就要银行多给个人、给企业放贷。
潘行长5月7日发布会上还讲到, 设立5000亿元 “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 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与养老的信贷支持。
以及 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支持银行扩大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
不放贷就是不听话,业务不达标,会挨央妈的鞭打;大量放贷搞业务,不良率飙升、甚至触及红线,更是要被揍。
所以,不消化、不降低当下的不良贷款率,接下来放贷就跟吊着脖子似的危险。
为了给未来释放信贷空间,当下就必须快速出清不良贷款!
这或许才是真正的用意,毕竟在当下,没有什么比拉动经济更重要的事了。
除了银行主动加速出清不良贷款,政策上也是铆足了劲。
近期的一系列政策,大家的焦点都在宽松上,其实背后还有对银行风险化解的重要推动。
金融监管总局将推出的八项“增量政策”,其中一点就是加快出台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助力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从前边我们已经知道,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占全行业对公不良贷款比例高。
那么,要降不良率,稳地产就相当重要了。
如果房地产能更好地融资,对存量债务就很友好了,且不说换本金,哪怕还个利息,都不会成不良贷款。
房企、银行都能松口气。
又比如5月7日,央行宣布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这能为商贷利率进一步下降提供了空间。
而降低房贷利率,也是减少坏账的一个措施,让贷款人看到希望,有意愿、有动力继续还款,而不是烂账。
所以,银行加速出清不良贷款,既是风险倒逼下的破局之举,更是金融体系为经济复苏腾挪空间的战略突围——
唯有轻装上阵,方能扛起新一轮信贷扩张的大旗 !
在经济大转型过程中,家庭财富正在发生大迁徙与大洗牌。
最新大会带来哪些利好?二季度还会有哪些刺激政策?5月资本市场还有哪些机会?
公开场合不便多说,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群。
累计10+场干货直播,10+位行业大咖,
价值3999元的直播课堂,本周限量免费开放。
我们一起了解政策趋势和经济走势,找到确定性机会!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