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的酒桌上出现了蓝莓汁。
这两天,茅台在开股东大会。
5月18日晚上,是股东大会前夜晚餐。
今年的规格看起来降了。晚宴变成了自助餐,餐桌上的飞天茅台变成了蓝莓汁。
第二天一开盘,贵州茅台(600519.SH)就跌了2个多点,大伙说这是19万股东把前一天的晚餐A了一下。
其实重要的不是茅子变成了蓝莓汁,而是大伙怎么看蓝莓汁发出的信号。
这要换几年前,茅台的酒桌都换成了蓝莓汁,那铁定是库存告急,都舍不得拿出来让股东给霍霍了。
这价格还得涨。
没想到这次大伙想的是,茅台自个儿都改喝蓝莓汁了,以后谁还喝茅子啊?
尽管今年的股东大会还是办得热热闹闹的,但信号被这么一解读,总觉得不是内个味了。
茅子的很多股东都是长期持有者,有些已经持有超过10年。股东在位的时间可能比他家老总都要长,可以说是——
流水的老总,铁打的股东。
有些股东拖家带口来参会,相信不久的将来,三代茅子持有者的神话也将变为现实。
三代茅子持有者与三代烟草、三代骑手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
是传承、是守望,是艰苦奋斗,是开拓创新。
不过也难免形成思维定势。
相比其他上市公司的股东,茅子的股东优越感、责任感都更在线,他们一去就把管理层包围住,各种输出建议。
不过他们中的一部分更在意的是:
身为股东,能不能原价买到飞天茅子?
当个股东就想要特权,韭菜局里的佼佼者也还是没摆脱酒桌文化的思维。
这样的股东只会成为茅子走向年轻人的绊脚石。
现在回过头来看,从“年轻人不爱喝茅子?”这个疑问存在的那一天起,茅子就开始占下风了。
因为斯基年轻时,压根没人会这么问,当时的年轻人对上桌是渴望的。
领导让你上桌端个菜、倒个茶、敬个酒,那是给你机会。那个时候也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培养逻辑:
能喝一两喝二两,这个同志够豪爽;能喝二两喝六两,这个同志要培养;
能喝半斤喝一斤,这个同志最贴心;能喝一斤喝一桶,下回提拔当副总。
有些时候,不一定什么事都可以摊到桌面上来说,但酒桌除外。
这时候但凡酒桌上有一位女同志,那大概率是会被点名表扬一番,再起哄着来表演一个。
吟诗作赋、轻歌曼舞,求的不是居高临下的掌控欲,而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氛围感。
在那种氛围里,要是地位与境界都不够达标,只会感觉格格不入。
所以人在一个场子里,只有地位到位了,主陪到位了,酒精到位了,才容易陷入那个情境之中。
一旦陷入,就很难抵挡住沉浸式体验一番的诱惑。
就像有个导演跑到别人家的场子就义愤填膺说:
拍电影,是戴着脚镣跳舞。
回到自己的主场,这位导演就让女演员光着脚跳舞。
这是咱们酒桌上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咱在领导酒桌上陪的小心,必须在自己的酒桌上一个不落地找回来。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在咱们的酒桌上具象化了。
说是酒桌,其实是一场权力较量、等级森严的游戏。
这种游戏较量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容易一代人传一代人,形成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酒桌历史。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白酒的销量不用愁,但仅限于好酒。要知道,当年咱们茅子的瓶盖子都被干到了90块一个。
毕竟在二锅头的场子里,哪会有觥筹交错、莺歌燕舞、恃强凌弱。
所以搁十年前,咱们的老同志还是相信酒桌文化传承的力量,认为年轻人不喝茅子,是因为没长大。
然而再强大的传承,也挡不住一代人的不按常理出牌。
这一届年轻人多少有点不讲规矩。
李二狗的姐姐在动不动就讲规矩的圈子里工作,一路走来,人家对领导恭恭敬敬、服服帖帖。
看着部门里的年轻同志越来越多,本以为俯首帖耳、卑躬屈膝的样子后继有人,谁承想他们不吃这一套了。
他们年纪轻轻就摆出一副公事公办、不讲尊卑、目空一切的架势。
这一把,倒是把7080后这一届人整不会了——
接不住上一代人的尊卑有序,学不会下一代人的不卑不亢。
这几年,年轻人把整顿的势力范围越搞越大,动不动就整顿职场、婚礼、酒桌……
但凡有人想给他们立规矩、讲尊卑的地方,人家是发现一处、整顿一处;整顿一处、消灭一处。
所到之处,前辈们留下的劣迹寸草不生。
哪怕是千百年来最难搞定的婆媳关系,都让这一届年轻人给破解了,把婆婆当闺蜜处。
自己有多少前程无所谓,但有人想给他们立规矩——
没门。
如果咱想着好不容易熬成干部了,想在酒桌上给年轻同志一个下马威,跟人家说:
你没资格给我倒酒。
人家能怼你一句:
咱俩都坐一张桌了,领导您就别挑了。
轻飘飘一句话,把咱们这一届中老同志的气势、威望以及十几年来积攒的熬出头的希望,都狠狠地抽走了。
这两天股东大会,林园谈茅台投资价值:
很多人还没喝过茅台,以后每个人喝一杯,也是很不可忽视的。
这个观点新就新在,它既脱离了酒桌文化,又完全不长在年轻人的逻辑点上。
因为在喝一瓶和喝一杯之间,年轻人恐怕会选择——不喝。
来源:老斯基财经(ID:laosijicj) 作者:魔鬼斯基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