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股和北交所等行情带动下,截至7月9日,年内主动权益基金大幅跑赢了被动指数基金。
其中,业绩最好的主动权益基金,年内收益率接近100%,与收益率最高的指数基金拉开了近34个百分点。无论是单只产品业绩排名还是整体平均业绩对比,主动权益基金均呈现出了优于被动指数基金的投资优势。
基金业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分析称,这是基于医药等行情启动之下基金经理在选股上发挥出了主观能动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被动指数基金没有投资优势。下半年的市场机会也并不局限于创新药,科技、红利、新消费等领域都具备投资机会。
主动权益基金霸榜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9日,全市场权益型基金今年以来业绩排名前十(以初始基金为统计对象)的,均为主动权益产品,以港股、医药、北交所这三类主题产品为主。
其中,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以98.16%的业绩排名第一。紧跟其后的是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81.45%)、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80.95%)、中银港股通医药A(77.14%)、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76.76%)。
排名第六到第十的,有重仓港股的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76.37%),以及重仓医药股的华安医药生物A(75.44%)、平安核心优势A(71.03%)、中航优选领航A(68.19%)和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70.17%)。
排名第十一到二十的10只产品,有6只为主动权益基金,分别为诺安精选价值A、嘉实互融精选A、平安医药精选A、平安医药健康A,以及汇添富健康生活一年持有A、富国医药创新A,其余4只为ETF产品。
其中,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年内收益率为64.26%,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收益率为63.36%,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收益率为62.75%,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收益率为62.64%,分别位列第15、16、18、19名。即年内业绩最优秀的主动权益基金和ETF产品,收益率相差了近34个百分点。
需要指出的是,主动基金业绩超越被动指数基金的情况,并非个例,从不同类型基金整体统计数据来看,主动权益基金这种业绩优势同样明显。根据Wind统计,截至7月9日,普通股票基金(不同份额分开统计)年内平均收益率为9.06%(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3.80%),偏股混合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率为8.6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3.75%)。另一方面,股票型指数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率为6.29%,其中股票型ETF(包括QDII基金)的年内平均收益率为6.75%。
主动权益基金优势凸显并不否定被动指数基金
谈及主动权益基金年内业绩优势时,基金业内人士认为与多方因素有关,既有行情因素,也有基金业的行业因素。
华南一家中小公募高管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比较主被动基金业绩,既要看跑得最好的产品业绩,也要看整体平均业绩。从这两个维度看,年内主动权益基金是领先被动基金的。从行情层面讲,年内医药和港股等方面迎来了上涨行情,主动产品的基金经理在选股上发挥出了主观能动性,业绩显著的产品不仅超过了同类主题的指数基金,还创造出了显著的超额收益。
实际上,并非所有医药基金都在年内实现正收益。根据Wind统计,截至7月9日,全市场有85只医药主题基金年内收益率不足10%,其中有18只基金为负收益,某只医疗健康基金甚至录得了近4个百分点的亏损。
北京一位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年内涨幅显著的主动权益基金,大多是医药、北交所等主题型产品,似乎和此前压赛道的做法颇为类似。但如果将视野扩展到整体主动权益基金,则会发现红利、周期等均衡配置基金,同样也收益显著。“医药基金业绩很好,但基金公司在宣传中凸显的更多是基金产品的投资类型、投资范围和投资策略。经过此前市场教育后,投资者的认知度也在不断提升,他们的关注视角已逐渐转向基金收益结构和来源,能在约束范围内实现超额收益,都是优秀的主动权益基金。”
以红利基金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全市场约有25只红利主题基金年内实现了两位数收益。富国港股通红利精选A年内回报率为22.72%,和7.56%的比较基准收益率相比实现了15.16%的超额收益。中欧红利优享A的年内回报率为18.61%,平安港股通红利精选A、华泰柏瑞红利精选A等产品的收益率均在10%以上。
但是,主动权益基金的优势凸显,并不意味着被动指数基金没有优势。在前述基金经理看来,一个健康发展的基金市场,应该是多元化的,不同产品和不同主体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被动产品也在持续丰富,无论是渠道还是投资者(特别是机构客户),都已认识到短期的单一资产或策略难以持续。资产配置思维在基金投资中越来越重要。从收益目标和波动率风险承受能力出发,通过主被动乃至固收等多种产品配置,才有可能带来持续稳定业绩。
下半年医药、红利、科技都会有机会
和上述分析类似,基金投研对下半年市场机会的预判,也并没有局限于医药等热门领域,而是遵循自上而下思路全面展开。
中欧基金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展望下半年,国内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将助力经济实现温和复苏。随着货币宽松政策逐步落地,流动性也将进一步宽松,为A股和港股提供有力支撑,预计市场将呈现震荡上行的趋势。就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而言,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从股票估值因子看,截至7月7日估值持有一年正收益的胜率为69%,较上期(7月4日)68.63%有所上升,胜率仍然在较高水平上波动。当前估值未来一年收益率较上期也有所上升,从7.91%上升到7.93%,赔率也在较高水平波动。下半年权益或优于固定收益,结构性的行情相对确定。
在布局思路上,中欧基金表示多个领域会展现出潜力。科技方面,AI应用、具身智能等细分赛道前景广阔,随着AI技术的持续突破,相关企业有望迎来业绩爆发;新消费的国产替代机遇持续增强;周期红利品种在利率下行环境下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农业相关题材也将随着养殖存栏的增长迎来修复;此外,区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电商增长加速、港股的低估值品种,也是可以密切关注的投资方向。
平安医药精选的基金经理周思聪表示,下半年的投资主线预计还将围绕成长性行业,优质的科技资产、新兴消费行业都值得关注,预计成长风格还将继续占优。她认为,创新药仍是医药行业的核心主线,关注三条投资主线:一是国内医保市场放量的商业化投资主线,二是对外授权国产创新药出海主线,三是把握行业周期与估值机会。按照这三条主线逻辑,可关注创新药中的双抗、ADC、靶向药、自身免疫性疾病四个细分投资方向。
摩根士丹利基金则表示,接下来A股市场仍将沿着“中国制造”主线演绎,继续看好几个方向:一是科技成长,出口管制的缓和对于具有海外产业链的公司更为有利;二是中国制造,包括高端机械、汽车、军工甚至医药等,其中优质的公司需要重视;三是新消费,部分公司不但牢牢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海外市场拓展也极为顺利,成为上市公司业绩的核心增长点。
责编:杨喻程
排版:刘珺宇
校对:陶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