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林奇
一颗外形酷似胶囊的医用内窥镜里,藏着一颗小小的电池。患者服下它后,这颗胶囊便化身“微型摄像机”在消化道内游走;
医生通过它实时传输的画面,能清晰观察到消化道内壁的影像。仅需3小时,一次无痛肠镜检查就能顺利完成。
“这样的胶囊电池,我们已经拿到100万只订单,今年要交付10万只。”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在公司成立24周年的活动上,向现场嘉宾宣布。
切入看似不起眼的场景,挖掘蕴含其中的巨大潜力,这恰恰体现了亿纬锂能刻在基因里的低调、务实与创新。
从锂原电池切入市场,到在医疗、消费电子、储能、动力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这家从惠州起步的锂电超级玩家,正缓缓打开覆盖新能源全场景布局。
钻研锂电池行业40余年,刘金成的专注精神已成为每一位亿纬人的灯塔。
过去24年,他带领团队爬过一座座“不可能”的高山,在微观世界里开辟出一片“让清洁能源点亮美好生活”的广阔天地。
多点开花,赋能多元智慧生活
行业起伏波动,市场风云变化,亿纬锂能用源源不断的创新技术与突破性产品,重塑未来能源生活蓝图。
近几年,电动化场景日益丰富,在有些细分领域暴露出诸多痛点。
比如电动重卡通常面临续航里程不足、低温性能差的困境,加上传统电池在频繁充放电下寿命锐减,难以满足矿山、港口等重载场景的严苛需求。
亿纬锂能在24年周年活动上带来新突破,即自研的LMX技术。
该技术采用全新化学体系,通过创新的电极材料与电解液配方,使电池在-30℃极端环境下,仍能保持80%以上的放电效率,配合独特的双向导热结构设计,将电池包能量密度提升至230Wh/kg。
“超长寿命,意味着更低的车辆全生命周期运营成本和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为车队运营商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
亿纬锂能锰铁锂电池研究所魏海涛博士提到,搭载LMX电池技术的电动重卡,已在北方矿区稳定运营。
依托20余年圆柱电池技术研发积累,亿纬锂能成功攻克了46系列大圆柱电池量产难题。
据亿纬锂能动力电池研究院梁文丰博士介绍,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具备标准化、零膨胀与高强度三个特性。
截至2025年5月,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装车量已超过6万台。其中,4695系列大圆柱电池将搭载于年底上市的BMW新世代车型iX3。
当下,AI与新能源转型处于历史交汇点,亿纬锂能也颇具前瞻地布局致密能源产品,为社会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能源支持。
亿纬锂能正着力开发全固态软包电池,已可实现-20℃~60℃宽温工作,20MPa压力下稳定运行。
今年,亿纬锂能进一步开发出0.2C放电能量密度达352Wh/kg的锂金属电池系统,支持4C持续放电与7C脉冲放电,功率密度超1000W/kg,能量密集较传统的250Wh/kg电池系统提升40%。
电池能量密度的突破,是安全、可靠、环保的全方位提升,也是对智能生活的深度赋能。据透露,亿纬锂能2026年将推出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达350Wh/kg和800Wh/L。
这一系列创新成果,展示了亿纬锂能在技术研发上的深厚实力,从中可见其在技术研发上持续突破、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在创新应用上不断探索的坚持。
亿纬锂能正推动新能源向深层次发展,为未来美好生活铺就一条能源可持续的光明大道。
守正创新,进阶锂电全能王
回首24年发展历程,亿纬锂能取得一系列的创新成果,得益于公司抱朴守拙的精神与守正创新的基因。
在成立初期,亿纬锂能以技术含量较高的锂亚电池作为突破口,当时,国内还没有能够生产这种电池产品的公司。该产品所涉及的电解液、盐、电池结构件等关键材料大部分被国外品牌把控。
为攻克技术难关,刘金成召集了当时国内最顶尖的一批电化学人才,专注锂亚电池研发,打开新市场。
凭借技术创新,公司于2010年开始锂离子软包电池、SPC电池电容器、金豆电池的研发生产,为公司开辟了城市交通场景的ETC、3C和汽车电子等全新赛道,提前卡位万物互联生态。
2012年,怀揣回馈家乡的理想,刘金成带领团队启动湖北荆门锂离子电池和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建设。
“我们可以把电池做得同日本产品一样好吗?”在松下等国际大厂把持市场格局的阶段,刘金成带着这样的追问,一头扎进了锂电行业的深水区。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他和团队陆续自研出18650圆柱电池、方形三元和磷酸铁锂电池等,努力做到“不仅要做得一样好,更要在材料创新、场景适配、成本控制上实现超越”。
日积月累,公司渐渐完成动力储能电池全产品谱系布局,打入戴姆勒、现代、宝马等国际大厂的配套体系。
至今,亿纬锂能在储能电池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2024年,其储能电池出货量达50.45GWh,同比增幅达91.9%,并推动Mr Big系列大电芯进入规模化量产应用阶段,截至2025年6月18日,已实现30万只大电芯成功下线。
据能源咨询机构 InfoLink统计,亿纬锂能储能电芯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二位,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
在消费电池领域,亿纬锂能的锂原电池连续9年销售额及出口额位列国内第一,2024年圆柱电池出货量位列国内第一,全球第四。(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中国圆柱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资料显示)其锂亚电池、电池电容器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
从最开始的智能电表、ETC、电子雾化器等消费电池到动力储能电池,亿纬业务布局实现突破式发展,创新能力不断攀升。
每一颗电池都应该承载温暖,每一次创新都应该点亮生活。刘金成和团队用24年长跑,践行着“以全场景锂电池方案,加速万物互联”的公司使命。
“企业的使命是创造价值”。近些年,他在公开场合仍反复强调。
现在,亿纬锂能产品矩阵的广度与技术穿透场景需求的深度,印证了其商业哲学的朴素深刻。
奋进全球,拓展锂电新边界
亿,是数值单位;纬,是地球经纬名之一。亿纬锂能之名承载了公司进击全球的决心,寄寓“要把无数只电池,卖往全世界”。
随着研发创新能力提高及国际需求增长,2022年,公司加快全球布局步伐,成立亿纬锂能马来西亚有限公司,启动当地工厂建设,今年首颗电池成功下线。
紧接着,其加速进军欧洲,在匈牙利德布勒森新建圆柱动力电池工厂。
长远看,亿纬锂能所有的布局都在构建“全球制造、全球合作、全球服务”的体系能力,形成大规模交付能力平台。
除了自建工厂,亿纬锂能去年推出CLS全球合作经营模式,即Cooperation(合作研发)、License(技术授权)和Service(服务支持)。
这一合作模式的首个案例,是亿纬锂能与康明斯、戴姆勒卡车、佩卡联合成立的合资公司ACT,在美国密西西比州建设一座年产21GWh的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工厂。
按计划,2026年,该项目将开始出货用于北美商用车市场的产品。
亿纬锂能的新模式,是其全球化战略中极具前瞻性的“破局点”。
它跳出了传统“产品出口”的单一维度,通过联合研发适配区域需求的定制化产品、授权核心技术赋能本地产业链,构建起与全球市场共生共荣的生态体系。
光伏储能市场正开始爆发,头部企业在技术迭代、产能布局、供应链掌控上的角力日趋白热化。
“一份‘技术向善’的坚定信念,支撑着亿纬锂能在市场巨变与行业波动中锚定航向,持续以创新引擎驱动价值创造。”
刘金成在公司24周年活动上提到,技术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为人类做贡献。
可以预见,亿纬锂能正通过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将锂电池技术用于增进全球的环保生活体验。
图片来源:亿纬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