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上半年收官之际,由第一财经和九方智投共同举办的2025首席策略荟于6月30日在上海成功举行。
随着上证指数在6月份突破年内高点,2025年下半年正式开启。本次活动也以"2025下半年市场策略"为主题,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行业专家的关注。
首席策略会伊始,第一财经电视总监、资讯中心总监陈卫亮,九方智投总经理、九方金融研究所所长程伟为策略会致辞。
第一财经电视总监、资讯中心总监陈卫亮作策略会致辞
陈卫亮表示,作为半年度活动,本次首席策略荟携手九方智投举办首届线下沙龙,邀请顶尖学者、首席分析师共通碰撞智慧火花,同时也希望以专业洞察助力市场行稳致远,为市场投资决策注入确定性。
九方智投总经理、九方金融研究所所长程伟作策略荟致辞
程伟表示,九方智投定位“新一代股票投资助手”,坚持“科技+投研”双轮驱动战略,本次携手第一财经联合举办首席策略荟,致力于帮助广大投资者提升认知、知识、信息体系,提升综合分析能力,进而洞悉市场趋势,决胜2025下半年投资机会。
当前,国际地缘冲突、关税扰动等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如何判断全球宏观经济走向和资本市场趋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会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对2025年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走向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复杂多变,理解其态势对投资决策至关重要。张军从货币政策、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等多个维度剖析了中国经济的现状与未来可能的发展路径。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环节中,东吴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刚、九方金融研究所联席所长侯文涛以及国泰海通海外策略首席吴信坤围绕2025年下半年的投资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三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市场趋势,为投资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市场分析与投资建议。讨论内容涵盖宏观经济政策、市场行情、行业配置、新消费趋势等多个方面,为投资者把握下半年投资机会提供了重要参考。
共探全球宏观经济走向
具体看来,论坛上多位业内专家从不同角度对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走向以及市场投资机会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作主旨演讲
首先在主旨演讲环节,张军分析称,6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5个月累计同比工业增加值达 6.3%,而固定资产投资1月~5月份累计同比仅增长3.7%,反映出从支出角度与生产角度理解宏观经济变化态势存在差异。
张军建议,当下宏观经济状况中,GDP实际增速目标实现情况尚可,但物价总水平变化目标远未达成,应将物价涨幅目标下调至2%,货币政策需更多使用刺激需求的价格型工具,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应在下半年有较大调整,围绕2%物价涨幅目标展开,以缓解供求不平衡状况。
张军预计,美国经济衰退概率加大,美联储最终可能降息。若美联储降息,美元走弱,将为中国央行调整货币政策创造良好时间窗口,可抓住机会转向刺激需求、推升物价的价格型货币工具。
针对美联储降息预期下的中国货币政策走向,吴信坤指出,当前国内经济高频指标趋弱、物价低迷,叠加地缘政治风险,为货币政策提供了宽松空间。若美联储年内降息两次,国内有望跟进降准降息,但需警惕中美利差对汇率的约束。
陈刚预测下半年降息幅度约30个基点,认为当前10年期国债与美债利差近3个百分点,央行需平衡汇率稳定与刺激需求的目标。
侯文涛提到,市场对下半年降息有一定预期,幅度大概在10 - 25个基点左右,但明年若美联储继续大幅降息,国内可能不再跟随,目前预期仅针对下半年有效。
“不过政策力度可能受限,因美联储降息节奏与中国政策周期错位,需观察三季度经济数据再做决策。” 侯文涛进一步补充称。
科技成长板块领跑,红利资产需精选
近期A股突破年内新高,三位嘉宾一致认为行情由风险偏好提升和事件驱动主导。
吴信坤分析称,中东局势缓和与美联储降息预期提振外资情绪,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推动市场行情向上突破,上证指数突破3400点年内新高。从6月来看,市场呈现震荡向上格局,尾声出现向上突破趋势。
侯文涛表示认同,他认为前期被压制资金风险偏好大幅回升,推动券商、科技等高风险偏好板块领涨。不过此轮券商板块上涨与历史行情逻辑不同,既非流动性驱动,也非政策预期推动,而是短期题材催化下的高风险偏好释放,持续性存疑。
他具体分析称,此次是稳定币概念扩散至券商等板块的短期题材驱动,且契合上半年市场炒港股映射特点,此次指数冲涨更多是权重题材和高风险偏好板块短期极端释放,持续时间和力度有限。
《首席策略会》圆桌论坛
对于下半年投资方向,科技成长板块成为共识。吴信坤认为,每轮市场向上行情都有主线,当前处于AI 产业周期,下半年主场应关注科技成长。与历史苹果产业链周期不同,目前 AI 周期虽技术发展,但尚未出现硬件爆款,现阶段应关注 AI 应用领域,如智能驾驶等,沿着 AI 应用落地开花、改善上市公司业绩线索寻找细分机会。
陈刚补充称,下半年AI 端侧机会值得关注,美股 AI 公司股价表现及中国大厂资本开支增长反映 AI 基础硬件需求强劲,下半年中国进入擅长的科技落地应用领域,且中国科技落地需全球货币环境配合,若美元走弱、全球产业投资基金规模增加,将超预期推动 AI 硬件等科技产业发展。
侯文涛则提出“杠铃策略”,建议均衡配置红利资产(如煤炭)与成长股,认为煤炭板块受益于价格反弹预期,性价比优于银行。吴信坤特别看好港股科技板块,指出恒生科技市值占比60%的AI应用标的更具稀缺性,可能成为下半年主战场。
陈刚还强调,市场波动率降至10年低位后,任何积极信号都可能触发反弹,但需关注量能变化。
外资涌入,把握港股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基本面改善,今年一季度资金回流趋势明显。
谈及外资对中国资产的重新定价,吴信坤提及三个转折点。他分析称,首先是基本面视角下,MSCI中国指数成分股业绩在2024年四季度终结连续 13 个季度下行,出现转机;其次是国内科技领域出现积极变化,如DeepSeek大模型推出,改变外资对中国科技资产看法,体现中国在AI领域技术突破;此外,全球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展现的制造业优势和韧性,中国资产稳定性和吸引力大增,促使大量资金从新兴市场流向中国。
吴信坤明确表示更看好下半年港股表现,其中恒生科技是他关注的主线方向。他指出港股有稀缺性资产,如在AI应用相关上市公司方面,港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达60%,而A股科技板块多为偏硬件环节,若认可AI应用是大方向,港股更具优势。
陈刚提到,上半年港股流动性好于A股,南下资金及海外回流资金较多,但下半年若人民币升值空间打开,可能改变资金流向,南下资金减少或外资回流资金同时投向 A 股,汇率因素对下半年港股与A股资金流动影响不容忽视。
侯文涛还提到,虽然港股弹性大,但并不认为A股机会少,A股上市公司数量多、细分板块弹性及资金聚焦程度高,从结构性方向选择来看,A股科技成长类板块年底整体幅度或不比港股低。
新消费高景气度持续,高估值需警惕
此外,今年新消费领域行情火热。
吴信坤从消费趋势角度分析,当前国内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新消费领域加速崛起,传统消费板块表现平淡,新消费契合90后、00后等年轻消费主力需求转变,从功能性需求向情感、社交属性需求过渡。
侯文涛补充称,新消费崛起与人口结构变化、经济影响及股市资金配置有关,上半年受宏观经济影响,白酒等传统消费板块受压制,基金主动或被动减仓白酒后,转而配置新消费板块,推动其股价上涨。
陈刚则以老铺黄金为例,阐述新消费中情绪价值体现,老铺黄金通过设计、款式等为黄金产品赋予溢价,满足年轻人对个性、好看等情绪价值追求,且新消费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品牌输出,其发展与大趋势相关,中国品牌在满足国内情绪价值基础上,也有望满足全球消费者共同需求,实现海外拓展。
主旨演讲环节,国泰海通证券批零社服首席分析师刘越男也就“新消费持续高景气,强政策推动大机会” 为主题发表了演讲。
国泰海通证券批零社服首席分析师刘越男作新消费演讲
刘越男提到,新消费行业在2025 年下半年仍处于高景气阶段,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共同推动行业增长。且新消费的核心在于满足消费者的情绪价值与个性化需求,95后、00后等新兴消费群体的崛起为行业带来新机遇。
在教育领域,刘越男提到高中教育成为新增关注方向。她认为,2025年政策端出现重大变化,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高中教育学位供给,后续政策持续跟进,计划扩建1000所学校。高中生人口红利尚未结束,未来三年达峰后还有四年稳定高峰阶段,高中入学比例将持续提升。这一趋势利好民办高中学校与高中教培行业,投资者可关注升学率高、口碑好的相关标的。
新消费内容方面,刘越男认为,情绪消费成为重要增长极。茶饮、宠物经济、IP消费品等通过满足消费者情感投射需求实现快速发展,其中IP消费在中国呈现独特路径——纯形象IP凭借收集欲、社交属性破圈,相关企业有望陆续上市。空间型消费品中,旅游行业呈现代际分化:60后偏好传统名山大川,年轻群体则更青睐小众廉价旅游。
此外,AI技术重构消费场景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例如 AI眼镜产品逐渐成熟,科技大厂加速布局;AI电商在B2B领域成效突出,帮助中小贸易商解决语言障碍;AI教育虽未出现成熟产品,但其在促进教育公平、降低边际成本及实现个性化教学方面的潜力已获政策支持。
刘越男强调,新消费行业的投资机会源于政策红利与代际消费变革的双重驱动,建议投资者关注具备持续IP开发能力的企业及AI技术应用领先标的。
不过,吴信坤认为,目前新消费板块估值处于高位,短期追高存在一定风险,可等待估值调整契机。